第918页(1 / 1)

加入书签

('

一万人进攻三万人驻守的坚城宛城,这哪里是去进攻的,这就是去送死的。

邓艾不得不暂停行军,派出侦骑,查探这四十里内,魏军的防御安排。

然后吧,邓艾大概是明白,为什么司马懿敢这么放心大胆的,把自己放进来了。

宛城往南方向,从西南到东南,司马懿一共设置了五座营寨,这些营寨在整体上呈现倒U型分布,每个营寨之间的距离都在不到二十里,互相支援起来非常的方便。

每座营寨内,屯兵一千到两千人不等,五个营寨加起来,大概分布了七八千的人马。

很显然,这些营寨是司马懿分布在宛城四周,用来策应宛城防线的辅助防御设施。

司马懿没有跟张辽那样,在宛城前沿一百里的邓县设防,而是采用了收缩防守的方式,把外围防线都收拢在距离宛城不到四十里的范围内。

在司马懿看来,张辽的那种三道防御线的设置,目的是据敌于外,好处是不至于直接威胁到宛城安全,坏处是一旦被敌军围攻,宛城想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救援,也非常的困难。

那就只是三道防御线而已,是存在被敌军挨个突破的可能的。

而司马懿如今的防御设置,是以宛城为中心,周围散布各种营寨,缩短了彼此间的救援距离,形成了一整个防御体系。

这样的防御体系,不是什么新鲜的招数,但确实有用。

蜀军要想进攻宛城,就必须先解决掉外围的营寨威胁,而要解决这些营寨的威胁,就必须集中优势兵力,在短时间内全力猛攻一个营寨。

一旦不能在短时间内攻克其中一个营寨,那么其他营寨甚至宛城城内的魏军就会出城来援,蜀贼也一样要面临两面作战的困境。

兵力少了,打不动,兵力多了,也禁不起五座营寨这样轮番的消耗。

按照司马懿的盘算,要想彻底攻破自己的外围营寨工事群,那么至少要想办法攻破其中三座营寨才行……这里面蜀贼需要付出的代价,又是多少。

而即使蜀贼真的一一拔除了城外的营寨,开始正式进攻宛城了……以宛城的坚固城防,蜀贼又需要浪费多少钱粮,折损多少将士,才能真正威胁到宛城的安全?!

到了那个时候,大概朝廷的援兵,早就已经抵达了宛城了。

这就是司马懿敢放邓艾靠近宛城的底气所在。

别说邓艾的一万人,就是那剩下的三万人一起靠近宛城,司马懿都不带怕的。

当年曹仁在江陵,仅仅依靠两个城外营寨,就硬生生用一万多刚刚从赤壁败退的败兵,守住了周瑜四五万人的进攻九个月的时间,这还是在曹仁被关羽“绝北道”,粮草补给运送不畅的情况下,守出来的成绩。

如今的宛城,司马懿有总共三万的兵力,城外有五座营寨,身后也不存在有人可以绝北道……司马懿有信心,就算朝廷一两年不派援兵过来,只要有足够的粮草支撑,这个宛城都丢不了。

面对这样的防御体系,邓艾也确实有些麻爪……自己的一万人,是根本打不起这样的刺猬壳的。

而到了这个时候,邓艾大概也猜到了司马懿的真正目的。

老狐狸变成了老刺猬,乃至是老乌龟,打的主意就是坚守不出了。

这么一来,战事的主动权,就不在关平等人手里了。

本来嘛,以四万人打三万人,三万人还是守城方,有足够的防御工事和城墙作为掩护,硬打是肯定打不下来的。

这种情况下,常规的攻城办法,就是想办法逼主将领兵出城野战,在野战中消耗敌军的兵力,这样才有可能打破攻防形势,攻取地方城池。

但……老乌龟显然不是那种愣头青,会被人一激就出战……这老乌龟,坏的很。

邓艾想明白司马懿的防守策略后,先选择后撤十里,保证距离宛城五十里以上,不至于被宛城的司马懿军队出城突袭,安营扎寨,然后立刻派人通知在身后四十里不到的关平,赶紧领军过来汇合。

老狐狸这没啥特殊的计谋,不存在什么陷阱,但这老狐狸如今晋级成老乌龟了,他打定主意龟缩不出,就咱们手上的这点兵力,搞不好真拿这个老狐狸没办法。

接到了邓艾战报的关平和关兴,对邓艾描述的这个战争前景,也有些不知所措,但所幸,领兵突前汇合邓艾是必须要做的,因此关平和关兴决定,想领兵出发,跟邓艾汇合后,再商议具体作战的方略。

这次真的是把三小给难住了。

关平领兵跟邓艾汇合后,三人一起抵达宛城南侧四十里处实地考察,关平的眉头就没有松过。

“如此营寨分布……司马懿果有大才!!!”关平感叹着说道。

虽然感觉上不太能接受,但实际上,司马懿其实也不过是比关平大了七岁而已,两个人勉强算是同辈人。

但,关平承认,让他来防守这个宛城,他未必会做出这样的防御安排,而且即使他想到了,这个营寨的分布和兵力安排,也不会如司马懿这样,安排的恰到好处。

每个营寨之间的距离不远不近,在最大限度上覆盖了宛城从西南到东南的这一大片防守区域,还能在短时间内互相连接,互相支援。

敌军进攻一个营寨,会在短时间内遭遇到城内和另外两个营寨的共同夹击,彼此呼应之下,没有超过万人的兵力规模围攻,还真的无法对任何一个营寨造成威胁。

真要攻下一个营寨,敌军损失的兵力,恐怕也不在少数。

关平手里的兵力,不是不能打,而是打完了之后,还能剩下多少兵力可以对宛城造成威胁,这个关平都无法保证……恐怕到时候,就是司马懿憋着劲的发动反攻,彻底击溃自己带来的这数万襄阳将士了吧?!

关平是真的想不到什么好办法,而邓艾,也一样是一筹莫展……就关兴,还是比较乐观的。

不是关兴看不清眼前的形势,这点眼力关兴还是有的。

但是呢,关兴的思路,多少还是有点文官的思路的——虽然这个防御措施看着很好,但实际怎么样,不还得打一下才知道嘛!

再说了,都到了宛城城下了,这要是连打都不打一下,就这么眼巴巴的看着,跟宛城的司马懿对峙……那不就是司马懿想要的么?!

既然是敌人想要的,那咱们肯定不能让他如愿嘛……先打一下,说不定打了就会发现,其实敌人没有那么难缠呢?!

关平一听这话,隐隐觉得还是有点道理的……于情于理,不打一下,怎么知道敌军的防御到底如何呢?!

防御体系设计的再好,如果没有相应的士卒作战能力配合,那也不过是一个花架子而已。

邓艾也觉得,打一下,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

因此,关平决定,隔天让邓艾率领一万士卒,试探性的进攻一下最西南侧的一处营寨。

然后吧……邓艾用伤亡千余人的代价,证明了司马懿一手打造的防御体系,是真的挺有用的。

这下,麻烦了!

第791章 命中注定的待遇

司马懿现在是真的有点搞不懂那个邓艾了。

难道自己真的是高估了这个后生?!

今日一早,这个后生亲率五千士卒,对城外的营寨发起了进攻,折损了千余人……面对这样的防御工事,难道这个后生竟然看不出厉害来?!

你但凡按兵不动,我都能高看你一眼,怎么就会蠢到明知道是难啃的骨头,还硬生生的往上撞呢?!

司马懿不太理解,但这个时候,司马师可是满面春风。

无他,今天领兵出城,配合营寨内守军前后夹击,击退邓艾进攻的人,可就是他司马师。

一直以来,邓艾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老是被司马懿拿出来教育两个儿子,不能好高骛远,你俩跟邓艾比起来,终究相差太远……司马师早就憋着一肚子的气呢。

现在好了,父亲总该看清,谁才是真的大才,谁才是徒有虚名了吧?!

可惜,司马懿并没有那么觉得。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