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页(1 / 1)
('
因此,郭淮在两军列阵完毕后,率先发动了进攻。一方面,抢攻可以有效的提升士气,显示自己底气十足,另一方面,郭淮也不认为自己到了需要被动防守的地步。毕竟自己是兵力和战力的优势方。当然,郭淮到底也是名将,有着自己作为名将的谨慎和作战方式。郭淮并没有一开始就大军压上,全面进攻,而是让秦朗率领五千骑兵运到到侧翼压阵,自己指挥麾下的五千步兵发起进攻。这是试探性的进攻,郭淮需要了解对手的步兵战力,同时也需要看一下敌军将领的指挥方式。而吴懿的应对,就相对简单粗暴了许多——全线压上。站在吴懿的立场上,这么做也是正常的。吴懿只带了八千北军提前赶到了槐里,身后的援军距离自己还有两天的路程,而驻守在槐里城内的守军,吴懿也不敢指望,他必须在一开始就尽全力应战,占据主动。所以,当郭淮派出五千士卒试探性进攻的时候,吴懿没有任何犹豫的选择了全线压上。然后郭淮就傻眼了。倒不是傻眼吴懿的应对,郭淮这点经验还是有的。真正让郭淮傻眼的,是汉军的战斗力。五千魏军对阵八千汉军,郭淮确实想过自己的士卒可能会处在下风,但……双方交手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郭淮就发现,自己的前沿士卒就有支撑不住的迹象。这太出乎郭淮的预料了。郭淮其实跟大汉北军交手过,那是在五年前蜀汉的二次北伐时期,当时郭淮率领着曹魏的中央禁军精锐,对阵刚刚成军不到两年的大汉北军。结果是中央禁军可以压着大汉北军进攻,虽然打的有点费事儿,但依然还是占据上风的。因此,郭淮得出了一个结论,蜀贼的所谓精锐北军,大概就是略强于大魏普通郡兵,但弱于中央禁军的程度。如今郭淮进攻右扶风的军团,确实不再是中央禁军,而是司隶地区的郡兵,战斗力略微逊色于蜀贼北军,郭淮是有预期的。但即使总体战力不如,在郭淮看来,短期内挡住蜀贼北军的进攻,应该也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一刻钟的时间内就被打的阵型不稳,有溃败的可能,这不是略强于郡兵的战斗力,而是两者之间的战斗力有着明显的差距。大魏的中央禁军也不可能在一刻钟内彻底击溃地方郡兵啊。再回头仔细观察蜀贼的军械装备……跟五年前遭遇的那支蜀贼北军的大差别没有,但小细节上,还是有一些差别的。五年前的蜀贼北军,跟大魏的中央禁军一样,几乎是做到了一线作战部队全员覆甲的程度,手中的军械也都铸造精良,这才能有比较高的战斗力。而如今的蜀贼北军,在继承了这些特点的基础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军械的不同。五年前的蜀贼北军,除了数千士卒保留了奇怪的兵器外,大部分士卒的作战兵器都是长枪配苗刀……可如今,蜀贼的士卒在兵器的使用上,更加的五花八门了。不仅有长枪,长戈,还有奇怪的盾牌,苗刀,以及一种类似长戟,但侧刃带勾的奇怪兵器。而就是这些奇怪的兵器互相配合,导致魏军的前锋应对不利,陷入全面被动的局面。这是军械上的变化,而阵型上的变化,也让郭淮感到一阵惊奇。蜀贼并没有采用这个时代常见的锋矢阵,圆阵之类的阵法,而是用了一种很奇怪的作战阵法。蜀贼把八千士卒分为八个千人队,前后左右各有分布,而随着魏军进攻,这些蜀贼先用长枪和盾牌兵的千人队阻挡,在挡住第一波魏军进攻后,长枪队就会退后,长戈队和苗刀队上前进行近身肉搏,持续保持对魏军的进攻压力。而更要命的是,这些千人队之间的配合非常默契,也绝对不会恋战,似乎每个千人队在进攻了一段时间后就会选择退后,让其他的千人队上来接应继续进攻,而随着阵型的不停变动,不断的挤压魏军的前锋军,进而产生分割包围的效果,在局部区域内,营造出了多打少的局面。这才是魏军前锋在一刻钟的作战之后,有撑不住迹象的根本原因。自身的阵型优势无法发挥出来,左右两翼的援兵又被人分割阻挡在外,前锋军要持续面对持有不同攻击距离的武器的千人队的轮番进攻,有时候甚至还会面临少打多的局面……能撑住才是怪事呢。郭淮一看继续这么下去,自己的步兵恐怕撑不了太久就会崩溃……立刻下令,让侧翼的秦朗,率领五千骑兵投入战场。步兵对战方面,郭淮在没有找到破解敌军阵法的情况下,一时是没有办法挽回劣势了。但骑兵不一样。不管你的步兵战法多精妙,战力多么强大,面对兵种压制的骑兵,郭淮就不信,对面的蜀将还能用步兵对抗骑兵!!!秦朗看到郭淮的旗语命令后,也不做犹豫,立刻下令骑兵整理好攻击阵型,开始提速,直接进攻蜀军侧翼。而吴懿,在看到秦朗整理骑兵阵型的时候,就猜到了骑兵会发动突袭,立刻应变。分出五千人的部队,开始往战场侧翼移动,剩下的三千人,继续对正面的魏军进行进攻压制。这个调整,直接把郭淮给看傻了……对面的蜀将是缺心眼么?!他要用五千步兵去硬抗五千骑兵的冲击?!真的,别说五千步兵,就是给郭淮一万步兵,郭淮都干不出来这种缺心眼的事儿来。可对面的蜀贼将军就这么干了。郭淮一阵傻眼之后,心里也是一阵冷笑……看来,这场战斗,很快就能结束了。不仅郭淮这么认为,指挥骑兵的秦朗也是这么认为的。在秦朗看来,对面蜀将的应对,不是在阻挡自己的骑兵突击,而是在给自己送军功。这么好的机会,秦朗要是不抓住,那不是脑残了。因此,秦朗立刻下令,骑兵全军突击,冲杀向蜀贼的侧翼。就在秦朗认为,很快就能结束这场战斗,自己斩获真正意义上的军功时……接下来的发展,让秦朗和郭淮全都目瞪口呆了。面对五千骑兵的冲击,汉军方面列出了千人规模的长枪阵,同时在长枪阵后面,弓弩兵就位,以抛射的方式,往骑兵的冲击路线上抛射箭矢。这不是啥出人意料的应对,这是步兵对抗骑兵的标准配置,没啥新鲜的,秦朗和郭淮看到了,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只要等骑兵快速接近步兵阵营,冲垮前面的长枪阵,剩下的步兵,根本无法抵抗骑兵的来回冲杀,只有溃败一条路可走。因此,这个时候,郭淮和秦朗都在等,等骑兵快速通过箭矢覆盖的区域,靠近并冲垮长枪阵。可接下来的战斗,郭淮和秦朗都不能理解了。骑兵确实很快的通过了箭矢覆盖的区域,也快速靠近了长枪阵,并且在第一时间,对长枪阵发动了进攻。而千人队的长枪阵,要布防整个战场侧翼,注定了兵力不足,所以长枪阵的防御厚度自然也不够,骑兵要冲破这个长枪阵的防御,也不是什么难事。但等到魏军骑兵突破了长枪阵后却发现,长枪阵后还有一道长盾阵……刚刚负责抛射箭矢的弓手弩兵们,这会儿已经放弃了弓弩,改用盾牌,在长枪阵后方快速建立起了第二防御阵地。而此时被突破后的长枪阵士卒,也没有秦朗预料中的出现慌乱,而是在互相呼应之后,往整个军阵的后方撤退,似乎是要重新整理阵型,再次作战。这个时候的曹魏骑兵,在突破过长枪阵之后,已经没有心思去管身后的枪兵怎么做了,他们必须要继续保持速度和冲击力,冲破眼前的盾牌阵防御。因此,骑兵们唯一的选择,就是继续对盾牌阵发动冲锋。说实话,光靠盾牌阵,想要阻挡住数千骑兵的冲锋根本不可能。但是,这次除了盾牌阵外,魏军骑兵还要面对的,是在盾牌阵后方,手持着奇怪长戟的步兵士卒们。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