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页(1 / 1)
('
老子以后要是再带这种兵上战场,老子就不姓陈。内心咒骂归内心咒骂,但陈祗也知道,现在不是自己能不能在槐里战场上建功立业的问题了,而是如何收拢这些乌合之众,尽力阻挡魏军进攻的问题了。这要是守不住,这些乌合之众活不了,他陈祗也一样没有好下场。所以,虽然没有什么战场经验,但陈祗依然是拼命的逼着自己冷静下来,根据自己所读兵书上的内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指挥起了军阵战斗。然后陈祗就发现……特么根本用不上。摊上这群乌合之众,自己算是倒了八辈子的霉了,自己不管怎么指挥,这帮混蛋时听时不听的,根本无法有效的组建防守阵型,依然是各打各的。也就搭着现在天色越来越黑,战场上的可见度越来越低,哪怕是魏军郡兵,也无法在这种天色下发挥出战斗力来,而乌合之众们,正经作战能力几乎为零,但乱战之下,他们还有一拼的机会……这才给了乌合之众们继续坚持的可能。但局势依然不容乐观,毕竟这帮人就是乌合之众,陈祗随时要担心这帮人给你来个一哄而散,然后裹挟着自己往后败退。到了那个时候,这帮乌合之众不见得会如何,但自己回到长安后,必然是要面临军法处置的。陈祗那个郁闷的,但偏偏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尽力的往自己身边收拢兵力,继续防守,拼一刻算一刻。此时的郭淮,在看到北侧防线稳固,挡住了蜀贼最后一支援军的进攻后,满意的点了点头。紧接着,郭淮立刻下令,正面的士卒加强进攻,争取在天色彻底暗下来,什么都看不清之前,击溃眼前之敌。夜战,终究是有引发混战的风险的,而一旦进入混战,就不是郭淮可以控制的了……作为一名将领,他并不喜欢这种感觉。如果能在视线彻底看不见之前结束战斗,那自然是最好的。可……当郭淮刚刚下完这个命令,魏军再次全线压上进攻的时候,战场的东侧,突然又出现了一支数千的部队。郭淮在看到这支部队行进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后,瞬间后背冒汗。不管脑子里怎么想,怎么盘算,郭淮都无法想出来,自己身后怎么会冒出一支数千人的军队出来。而更要命的是,郭淮如今已经把手头能派出去的兵力全都派出去了……如果这支军队不是自己的友军,而是蜀贼的话……郭淮恐怕就只能靠着手里的一百亲卫,去跟那数千士卒掰掰手腕了。但郭淮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自己的一百亲卫,就算是对上北侧的那些乌合之众,也不会有任何胜算,更别说后方突然出现这支明显训练有素的军队了。现在郭淮只能祈祷,祈祷这支军队,是自己的友军……毕竟是从自己身后来的嘛。但很可惜,天不遂人愿……很快,郭淮就看到了这只军队的旗号。“汉”“蒋”两面大旗伫立,让郭淮彻底失去了所有的侥幸心理。第808章 蒋琬用兵蒋琬奉命领三千郡兵出城,他的目的,真不是去槐里县围剿郭淮。诸葛亮给到蒋琬的任务,是让他择机偷袭被魏军占领的右扶风堡垒群,切断魏军的后勤补给以及后撤路线,阻挡住郭淮的撤军。诸葛亮到底不是神,而且他也不在前线,不了解一线的实际情况,他是真没有想到因为自己两封信的催促,吴懿会只带着八千人去救援槐里,导致在槐里城外让郭淮打了一个时间差。在诸葛亮的预料中,当吴懿率领三万北军抵达槐里,甚至都不用柳隐出城助战,吴懿本身就可以凭借这些年精心操练的北军,彻底击溃郭淮所部。而郭淮军一旦被击溃,势必会选择退守武关,而要退往武关,就必须先通过右扶风的堡垒群。因此,诸葛亮才拼着长安不稳的风险,咬牙给了蒋琬三千人,让他去堵截郭淮军的后路。本来蒋琬确实是按照这个军法执行的,他带领三千人离开长安后,直奔右扶风堡垒群。但,还是有个问题。如今的长安东侧,不管是左冯翊还是右扶风,在名义上,已经是魏军的地盘了……你不可能指望长安以东的县令们各个都是柳隐,这些人有些还在坚守,但大部分的县城,在面对魏军的进攻时,大多选择了投降。这是乱世的保命法则,即使是诸葛亮也无法去责怪这些县令。而蒋琬要做的,是要领兵穿过这些县城,然后才能抵达右扶风的堡垒群。三千人规模的军队,比起数万人的军队来说,指挥要灵活的多,更适合进行渗透穿越作战,但……三千人,毕竟也不是少数了。蒋琬又是偷袭,势必要追求速度和隐秘性,因此他不可能携带辎重粮草队,也不可能在沿途的县城进行补给……你无法确定沿途的县城,所有人都心向大汉。所以,这场偷袭,蒋琬是让士卒每人携带了十五天的口粮,从长安城出发,等到打下右扶风堡垒群后,再进行休整补给。实话实说,这有点冒险,毕竟长安距离右扶风堡垒群的距离可不近,正常行军起码也得要个七八天,更别说蒋琬有时候为了保证行军的隐秘性,必须绕道远离一些县城,花费的时间就更长了。而如果在剩下的时间内打不下堡垒群,那蒋琬的三千士卒会陷入到断粮的风险。而事实也比蒋琬预计的,要严重的多。本来蒋琬和诸葛亮已经预料到这次出兵切断敌军后路,会遭遇到一些困难,需要绕道浪费时间,所以出于谨慎考虑,两个人都觉得让士卒能携带更多的口粮来应对预料外的麻烦。但……单兵负重是有限的,士卒们需要携带足够的军械甲胄,再携带口粮,极限就是十五天,剩余的部分,只能是通过就地补给或者从长安运输后勤。但蒋琬没有这个条件,他只能带着这些士卒,携带十五天的粮草出发。这一路上,蒋琬也在尽量规划着行军路线,在绕开各处县城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缩短通往堡垒群的距离……如果一切都按照蒋琬的预计进行的话,那么最多花费七到八天的时间,蒋琬就能抵达堡垒群,并且发起突袭。可……事情并没有完全按照蒋琬的预料发展。还靠近长安的地方,蒋琬的行军一切还算顺利,几乎是向着目标直线前进的。可距离长安越远,蒋琬对地方的了解就越不熟悉,他无法确定,这一路上路过的县城里,有多少已经投降了魏军,或者沿途有没有魏军的斥候侦查。因此,蒋琬不得不小心谨慎,宁可多绕道,也不能让魏军察觉到自己的动向。这一路的行军稍微多花了一点时间,但蒋琬也就是多用了一天的时间而已,还算安全的抵达了距离堡垒群最近的一个县城附近。而这时候,最大的麻烦,出现了。魏军对右扶风堡垒群的防守,并不是大意无备的。蒋琬抵达堡垒群,并没有傻乎乎的直接发起进攻,而是派出了斥候侦骑,优先去查探堡垒群的防御重点和守军数量。好歹在历史上也是季汉大将军,虽然现在还不成熟,在领军方面经验不足,但基本的军事常识蒋琬还是知道的。然后蒋琬就得知,郭淮在堡垒群,留下了两千士卒防守。而更要命的是,这支两千人的部队,并不是平均分布在五十多个堡垒群里面的,郭淮采用的外实内虚的布防措施,在外围的堡垒群屯以重兵,靠近武关方向的堡垒群只有少量兵力驻守,保证后勤补给通道的畅通既可。这就意味着,蒋琬这一侧的堡垒群,每个堡垒里的魏军至少有百人以上,并且能互相支援,互相接应。这一手搞的蒋琬相当的头大。堡垒群的厉害,蒋琬其实是最清楚的,毕竟当初规划建造这个堡垒群的时候,是他柳隐一起设计的……要花钱的嘛,蒋琬作为大管家,肯定要看看这个钱花的值不值。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