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页(1 / 1)

加入书签

('

刚刚苏将军说啥来着……莫要主动攻城?!

嗯,从今天起,老子改名了,名字就叫莫要……莫要主动攻城,苏将军这是要我主动攻城嘛。

行,明白了,遵照军令而行!!!

……苏则摊上这么一群玩意儿,是真的心累。

有时候,苏则不是不知道自己带领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但如今军情紧急,苏则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是走一路看一路,最重要的,还是尽快带着主力步卒去跟张溪汇合,围剿在撤退中的魏军主力。

所以……其实苏则心里有数,但只要这帮凉州玩意儿别耽误了正事,影响到大军的粮草运输,剩下的,苏则真就只能睁一眼,闭一只眼,权当不知道就是了。

就这样,苏则继续领兵赶路,绕过华阴县,开始往潼关进军。

而此时的潼关前线,魏延已经进入到了坚守潼关最危险的时刻了。

正面,曹真已经领兵抵达了潼关前线,潼关正面的魏军兵力,从一万人猛增到四万五千人,另外还有八千骑兵。

而潼关背面,夏侯尚在紧急砍伐树木后,也造好了三架云梯和无数钩梯,准备开始蚁附攻城。

而关内,经过了七天的坚守困斗,魏延手头上还能作战的士卒,只剩下两千两百人左右,其中甚至包括了负轻伤的四百多士卒。

如今的潼关,已经是到了但凡不是躺着不能动,所有人都需要上关墙防守的地步。

魏延原本预计的坚守十天,其实是说的实话,如今的兵力和军心士气,魏延估计自己最多还能坚守三天……坚守十五天,纯粹看天命了。

可既然已经在张溪面前夸下了海口,魏延……魏延觉得自己没有退路,就是死,也要死在潼关之内。

但,魏延有这个觉悟,不代表他带来的士卒,也同样有这个觉悟啊。

三千骑兵,战损了八百人,还不包括轻伤员……战损接近三成了。

最要命的是,敌军最猛烈的攻势还没有到来,接下来的几天才是守城最关键的时刻……你要说士卒们能有多么高的军心士气,那也是在扯淡。

没办法,魏延必须想办法提高守城军的军心,但魏延又不是那种善于言辞激励的将军……对魏延来说,他只有一个选择。

每战必先,只要敌军进攻,魏延就永远是冲在拼杀第一线的人,不把自己当将军,就当一个超级兵在用……魏延想用这种方式告诉守城汉军们,他这个将军,始终和他们同在。

每个将军激励士气的方式不一样,魏延用这种方式来激励士卒,其实也是一种非常常用,但也有效的办法。

这年头的士卒,就吃这一套。

往前追述有吴起吮疽,往近了说有李广爱兵如子……这年月的士卒要的真不多,只要一个尊重。

主将愿意尊重我,那我就只有以死相报……霍去病那种“赏罚分明”的带兵方式,反而在这个时代并不是主流。

因此,当士卒看到魏延身为镇西将军,却能做到跟他们在一个锅里吃饭,一起在城墙上杀敌……大将军都不怕死呢,咱们这帮苦哈哈的,有什么资格抱怨。

就这样,凭借着魏延带起来的一时血气之勇,在最艰苦守城战的第一天,潼关守军以伤亡五百余人的代价,击退了魏军对潼关的两面夹击。

但这个战损,也让魏延有些受不了了。

五百余人的伤亡,其中还能继续坚持作战的轻伤员不到八十人……这次作战,大家都是在拼命了。

也因此,潼关守军的可战之兵,从两千两百人,锐减到了一千七百余人,战损接近一半了。

要是这么守下去的话,即使不考虑军心士气,士卒会不会崩溃的问题,再坚守两天,魏延就该无兵可用了。

果然,坚守十天,就是极限了,坚守十五天,根本不可能。

就在魏延心里有些无奈的哀叹时……第二天,正面的曹真主力军团,并没有投入全部兵力,对潼关展开进攻。

而原因,魏延也看的很清楚……就在曹真军主力的侧后方向,出现了一支数千人的骑兵,曹真不得不分兵,去阻挡这支骑兵队伍对他主力大军的袭击。

很显然,跟随在曹真身后的张溪,赵云,终于是在关键时刻,出现在了潼关战场上。

这让魏延稍微松了一口气……但也仅仅是稍微而已。

毕竟,潼关背后,夏侯尚率领的禁卫军,再次开始了攻城。

第848章 潼关之战(四)

因为在华阴城外的绕道,张溪比曹真落后了一天,才抵达潼关战场。

虽然明知道如今潼关的魏延必然守的很艰苦,但张溪依然没有失去冷静,他并没有在抵达战场后的第一时间就对曹真军主力发动进攻,而是扎营休整了半天,然后跟赵云商量一下,该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面。

毕竟,曹真汇合了王昶等人后,军力应该在四万人以上,而张溪跟赵云,加起来也不过是一万五千八百人而已。

拖延曹真回军的计划已经是不可能继续了,现在要做的,是如何替潼关减轻进攻压力的问题。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能杀开一条血路,从曹真的主力大军中穿过去,直接带着一万步兵进入潼关。

只要有足够的兵力支援潼关,那么坚守潼关就不是问题。

而已魏军如今的粮草剩余的数量,张溪估计,只要能再坚守个四五天,曹真就该断粮了……到了那个时候,都不用打,魏军必然军心溃散。

这是目前局面的最优解。

但问题是……曹真又不是傻子,会这么轻易的放任张溪领兵进入潼关。

四万多兵力啊,足够把潼关正面团团围住,张溪想要突破曹真的拦截进入潼关,怎么想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赵云给出的建议,是用凉州骑兵开道,用骑兵的冲击力,在魏军步卒中凿穿一条通道,掩护张溪率领的步兵入潼关。

这招,不是不行,就是非常的冒险。

五千骑兵在战场上发挥机动性,倒是可以造成不小的杀伤,但如果直勾勾的往敌军的防御纵深里闯,那下场基本也好不到哪儿去。

万一凿不穿敌军的防线,让敌军来个反包围……那损失可就大了。

再一个,曹真手里,不是没有骑兵,他还有一支八千人左右的轻骑兵队伍呢。

虽然是败军,一路撤退也没有好好休整过,战力估计不太行……但那也是骑兵。

真要逼急了,曹真逼着这些骑兵上战场阻拦赵云的凉州骑兵,即使不能完全阻拦住,但也能削弱凉州骑兵对步兵的冲击。

因此,张溪想来想去,都觉得赵云的这个办法,真不怎么样。

能不能成,完全看天命。

关于这一点,其实赵云也是认可的,但……除了这个办法外,张溪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能快速支援潼关内坚守的魏延么?!

一旦魏延守不住潼关,让这些魏军安全撤回关内,那就不是魏延和三千守军生死的问题,而是整个左冯翊作战计划失败的问题了。

所以,虽然很冒险,成不成全看天命,赵云认为,还是必须一试的。

对于赵云的说辞,张溪没有办法反驳……确实,如今除了这个办法外,好像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但张溪到底还是稍微对计划做出了修改。

这么直愣愣的让骑兵突袭,步兵跟上的战法,过于简单了,很容易就能让曹真察觉到目的,所以,必须要稍微做一下修改。

这就有了隔天一早,张溪的步兵依然在营内按兵不动,赵云却率军绕到曹真的侧翼的局面。

曹真对于蜀贼这样的用兵方式,一时间也有点没有摸到头脑……难道蜀贼是想用骑兵骚扰的方式,来阻挡自己对潼关发动进攻?!

要是兵力少一半的话,曹真也许还真的不敢轻举妄动……但如今敌军骑兵就五千人,自己手里有四万多步卒外加八千骑兵啊。

曹真略微思考了一下,决定分兵。

王昶继续率领两万步兵对潼关发动进攻,戴陵率领一万步卒,韩德率领八千骑兵,去堵截赵云所部。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