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3页(1 / 1)
('
而面对这样的敌人,庞统也不得不赞叹一句……真将才也。赞叹归赞叹,敌人到底还是敌人……赶紧找来驻守公安的李球,安排守城事宜。现在的局势,对公安很不利啊。别看庞统带着三千益州水军提前到了公安,但实际上,这三千水军一旦上岸,就不可能在东吴水军的封锁下,继续出港作战……人家不会给你这个机会的。所以,庞统在领兵上岸后,基本已经抛弃了战船作战的可能,带着水军直奔公安城,充当守城陆军作战。好在这年头水军陆军的分别不是太大,无非就是陆战能力强弱的问题,而在守城战中,这个问题会被城墙的防护,缩减到差别不是太大的程度。但问题是,当庞统带兵进入公安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见到公安守将张任,他见到的,是武陵都尉李球。李球出现在这里,倒不意外,毕竟在北伐前,为了尽量抽调荆州兵参战,潘濬,李球等人奉命率兵北上,增加公安,江陵的防御力量。但……公安的正牌守将张任呢?!“公义将军自年初时,卧病在床,如今……恐时日无多矣!”这就是李球给出的答案。再仔细一问,庞统才明白所有的前因后果。自从三年前,刘璋在公安病故后,张任的精气神,就越来越差。再加上张任今年已经五十六岁了,在这个时代,怎么也算是一员老将了……这个年纪,再遇到精神寄托去世,张任的衰老和大限,基本不可避免的到来了。从四月份李球领兵抵达公安后,张任就开始陆续的把军务交给李球去负责,自己常年在家养病不出,偶尔露面,也不过是为了安定军心,帮助李球掌握公安军务而已。最近一个月,张任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根据张任长子张林的说法,老头子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去。这种情况下,哪怕是庞统,也不好再去叨扰这位老将军。这位川中名将,不管他是为了照顾刘璋,还是为了大汉,他终究是守了公安近十年的时间。这十年里,张任不是没有升迁的机会,也不是没有封侯的可能,但这些机会和可能,全都被张任一一拒绝了。你不好说他到底是不是因为心存故主,所以才拒绝了升迁和封侯,但就算是,冲着他这份对主的忠心,朝廷都不能必须对他加以尊重。没有哪个皇帝希望自己的臣下是个不忠之人,因此,哪怕张任忠的人不是皇帝,不是朝廷,该有的尊重还是要给到他的。更何况,人家真的替你守了十年的公安城,拒止东吴的窥视,这已经是很对得起大汉和朝廷了。因此,庞统还是代表朝廷,去看望了一下张任,表达了慰问,并且私底下向张林承诺……纵使张任不愿意接受朝廷封赏,可这个爵位,始终是朝廷欠张家的。这个承诺,庞统是八分真,二分假……承诺是该给的,这是对张任功勋的奖赏,但这个时候这么说,庞统也有稳住张林的意思。毕竟,张任镇守公安十年,公安守军上下都非常佩服张任的为人,这时候张林要是假借张任的名义干点什么,庞统和李球两个外来者,在威望上肯定是没法跟张任相比的。稳住内部,才有对外守住的可能。毕竟,公安城内,加上庞统带来的三千人,也只有八千守军而已。援军,庞统已经派人去催了,但不管是宜都郡的宗预,还是巴东郡的陈到,要率兵抵达公安,短则十天,长则十五甚至二十天。这段时间内,必须要靠着公安的这八千守军,坚守住东吴军数万人的进攻。稳定军心,非常必要。第891章 各自的谋略庞统真的尽力了,或者说,如果没有庞统的谋略作为支撑,现在公安还能不能守住,真的是个大问题。不同于十年前吕蒙偷袭公安的时候,那时候虽然吕蒙的战术运用非常出彩,公安守军根本没有察觉到吕蒙的偷袭,兵临城下的时候有些措手不及。但那次,吕蒙寄希望于刘璋主动制造内乱,公安可以不战而降,因此没有携带太多的攻城器械,一旦刘璋不动如山后,吕蒙要强攻,还必须现造攻城器械才行……这给了徐庶领兵来援创造了足够的时间。这次,朱然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有备而来,直接在陆口造好了攻城器械,用战船水运,运到了公安城下,只花了一天时间组装一下,就可以直接开始攻城。这是第一个守城的不利因素。第二个守城的不利因素,是这次公安在短时间内,不会有人来援的。上次吕蒙攻城,本以为可以用武陵蛮动乱拖住徐庶,但谁知李球和习宏快速平定了武陵蛮叛乱,还说服了武陵蛮沙摩柯倒戈,徐庶因此能腾出手来,快速带兵支援到了公安,让吕蒙不得不做出冒险分兵的决策……但这次,武陵郡内早就撤的只剩下武陵蛮了。而庞统也没有习宏那样的人脉和威望,可以靠三言两语说动武陵蛮配合自己作战,而且庞统也没有这个时间去做这个事情,公安就已经被东吴军团团围住了。所以,公安守军要想有援军,最快也得是等宜都郡的宗预带兵来援,最快,也需要七八天的时间。因此,庞统必须想尽各种办法,一边降低守城的损失,一边有效的拖延时间。能想的谋略,庞统已经全都想了。比如说效仿贾文和故智,在东吴军攻城撤退的一刻,派出一真一假两支反击队伍袭扰阵型……你别说,这招对朱然这样的谋略型统帅意外的管用。又比如说,在夜间派出小股部队偷袭吴军营地,企图制造东吴军骚乱,如果能引发东吴军夜间炸营就更好了。以及,派出姜维领兵千人,虚张声势,伪装成宜都郡援兵,偷袭东吴军控制下的公安港口,做出切断东吴军后路的假象,逼迫朱然分兵援护港口,降低公安城的正面压力。在目前的情况下,庞统能想到的谋略手段,基本都用上了。这些手段,或多或少的都让东吴军的进攻产生了一些迟滞,但终究因为兵力不足,以及朱然本身不错的个人判断力,最终都没有取得太好的效果。一真一假两支反击队伍,倒是让朱然手忙脚乱了一阵,但受限于反击的兵力投入的不多,以及朱然的及时调整反应,不过是杀伤了吴军数百人,对东吴军的士气有一定的影响,但对整体战局的帮助并不大。至于夜间袭营的事儿,也只成功了一回,之后随着朱然做出调整,派出三百人,分成十个小队加强了夜间巡逻,再想绕过这些巡逻队的巡查靠近东吴营寨,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庞统本来兵力就少,眼看没啥机会,自然也不会继续执行这种风险极高,收益却不高的战术了。至于让姜维虚张声势,冒充宜都郡援兵攻打公安港口的事儿……姜维没打就直接回来了,并且解释了原因。一个,是东吴对公安港口的防御很用心,留了三千人在那里,就算是真的宜都郡兵去攻打,这些兵力也足够守住港口,根本不需要朱然额外分兵救援。另一个,是公安港口的守将是建武校尉陆凯。陆凯是陆逊的族侄,同样也是江东陆氏的杰出子弟,前几年出仕之初就领兵平定了朱崖的南越叛乱,展现出了不错的军事才能。当然,姜维是没有上帝视角的,他不可能知道陆凯的实际战绩如何的,这时候的陆凯也只是一个刚刚出仕的无名小卒而已。但姜维懂军阵,根据他的观察,公安港口的守备非常严密,军中制度井然,根本没有任何大意或者处置不当的地方。这种情况下,别说姜维只带了一千人,就是带着一万人过来进攻这样防备严密的水军港口,他都没有把握在朱然领兵到来前,击破敌军。所以,所谓的虚张声势已经失去了实际的意义,这样的守将,这样的守备秩序,是不可能一看到有敌人出现,就惊慌求援的。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