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6页(1 / 1)

加入书签

('

汉军唯一在长江南岸还保留这的桥头堡,就是公安……这不仅仅是拱卫江陵的壁障,同时也是将来汉军重返荆南的立足点。

所以,攻下公安,扫清大汉在荆南的最后一个据点城市,在战略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江陵,能攻的下自然最好,攻不下的话,攻下公安,全据长安南岸,其实也不是一个不能接受的结果。

想到这里,朱然决定,还是要继续加强进攻,夺取公安。

但……很快,朱然就接到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消息是通过江夏郡那边传递过来的,有一定的时效性,但对于现在在公安作战的朱然,依然有着不小的参考价值。

荆州军终于是回援了。

这本来应该是个好消息,这次战略的最大目的,就是逼迫荆州军回援。

可问题是,从江夏郡那边传递过来的军情,却告诉朱然,荆州军虽然回援了,但只回来了两万人左右。

其中一万人,是回援襄阳的,还有一万人则继续南下,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去支援江陵的。

这个消息,是周瑜在襄樊前线传回来的,可靠性毋庸置疑,周瑜的判断,一般很少会出错。

所以,随着这个军情传递到朱然这边的,还有孙权的一封密信。

密信中,孙权强调,不管有没有那一万荆州军回援,他都希望朱然尽快攻克公安,然后过江北上,进攻江陵。

很显然,孙权对只吸引了两万荆州军回援,不是很满意,还是希望朱然这边能够给江陵制造压力,逼迫更多的荆州军回援。

站在孙权的立场上,其实很好理解。

逼迫荆州军回援,是孙权的最终目的,但问题是,进攻襄阳的周瑜军撑死就两万人,而随着一万荆州军回援襄阳后,文聘手里也有两万守军,还有襄樊防御体系在手……周瑜再有通天之能,短时间内也是无法对襄阳造成威胁的。

这样的话,唯一能让荆州军感到威胁,不得不撤军的地方,就只有江陵了……朱然必须在江陵打出压迫性的战果出来。

为此,孙权还告知朱然,如果觉得有困难,或者兵力不足的情况,可以回信给他,他会想办法帮朱然解决这些问题。

嘛,虽然说是这么说,但以朱然对孙权的了解,自己要是真的回信提要求,除了会让孙权尴尬外,一点帮助都不会有。

所以,还是得靠自己,继续进攻。

而于此同时,公安城内,依然在坚守的庞统,也接到了石苞派人从江北冒险送来的密信。

石苞当然知道现在公安被东吴军围攻的很厉害,所以他希望知道公安现在具体情况,是不是还能继续坚守下去。

如果能坚守下去,那自然是最好,但如果觉得有困难的话,石苞也建议张任和李球,让他们尽量再坚守个五天的时间,就可以领兵从宜都郡方向过江撤退,退回江陵来。

石苞之所以希望公安继续坚守五天的时间,是因为石苞接到了文聘提前派出的使者通知,知道廖化大概还需要八天左右的时间就能领兵一万抵达江陵……算上使者秘密过江,输送密信需要的时间,石苞判断,公安再坚守五天的话,江陵的援兵就能及时到位,那么到了那个时候,公安是不是继续坚守下去,意义并不大了。

如果能守,自然还是守着好,毕竟是通往江南的一个桥头堡通道,掌握在自己手里,将来反攻的时候能省下很多的事儿。

但如果真的守不住的话,石苞是建议,不如保存兵力,主动弃守,退回江陵来,以江陵的城防阻挡吴军既可。

真没必要死拼的。

这封密信,终于还是顺利的送到了驻守公安的庞统手里,而庞统对于石苞的判断,是非常认可的。

说实话,如果能保证江陵不失的话,公安丢不丢的,庞统是真的不怎么在乎。

庞统一直都是搞战略的,他始终是站在战略的角度考虑问题,只要能获取整个战役的胜利,局部的利益得失,是可以权衡放弃的。

但张任不同意啊。

首先,张任不是搞战略的,他就是一个守城将军,这个城池的得失,就是他的职责所在。

其次,张任也不是要反对庞统主动放弃公安的做法,他只是希望,他能够留下来,坚守公安城到最后一刻。

这是他的职责,也是他最后的一个挂念。

张任老了,也病了,而且病的很重。

作为一名将军,他不想自己因为舟车劳顿,最后死在行军路上……倒不如让他跟公安城一起共存亡,这样还算了却了他最后的一桩心愿。

老将军最后的心愿,让同为武将的李球和姜维动容不已……可庞统却表示理解不能。

文官和武将的思维方式,终究是不太相通的。

弃守公安的决定,是庞统下的,他也做好了负责的心理准备。

可留下张任守城,自己带兵撤退,最后让张任这个于国有功的老将军落一个“兵败身死”的下场,这个责任庞统负担不起。

所以,就算张任这么拜托了,庞统依然只是含糊了一下,没有答应,并且转头就派人去找来了张任的长子张林,让他连夜回家做好准备,带着老将军的车架,先一步撤离公安。

不管是去江陵也好,还是逆水而上去巴东郡也好……反正老将军不能是战死在公安城。

安排好这一切之后,庞统才开始正式盘算……陈到还有几天,能抵达公安城。

只要陈到的援兵一到,就是庞统带兵突围的时候。

第894章 石苞的心思

公安城,最终是被东吴军攻下了。

可朱然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与其说公安城是被东吴军攻破的,倒不如说,是汉军主动弃守的。

围攻公安城的第十六天,公安城北的方向,再次出现了汉军的援兵。

有了之前宜都郡援军的前车之鉴后,这次朱然的反应并不慢,直接派出了全端,带领五千人的部队前往公安城北的方向拦截,阻止这批援军入城。

但问题是,朱然的反应不慢,庞统的反应更快啊……早在接到陈到即将来援的消息后,庞统立刻派姜维领兵两千在北门外埋伏,只要东吴军去拦截陈到的援军,姜维就从身后杀出,配合陈到前后夹击。

朱然吃了一个亏,要不是全端的能力还算不错,而汉军兵力也不够的话,这次出去拦截的五千东吴士卒,能回来一半都算不易。

就这样,朱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公安城再次有了援军。

但,好在这次公安城的援军,也只有五千人左右,兵力不算太多,并不能对战场局势产生太大的影响。

朱然还是占据兵力优势,并且能掌握进攻的主动权。

就这样,又是进攻了两日后……汉军就突然撤退了。

是的,没有任何征兆的,突然撤离看公安城,往公安城西北方的方向突围而去。

不管是这个突围时机还是突围方向,朱然都完全没有料到。

论突围时机……汉军刚刚接到援兵不过两日,现在城内的守军充足,士气也得到了提升,这种时候正是坚守死战的时刻,怎么就突然的退兵了?!

而突围方向……朱然都已经主动放开了港口方向的防线,你们不从东北方向的港口撤退,反而从西北方向撤军,既要突破守军的拦截,又要绕那么一个大圈子,从上游过江退回宜都郡,再回到江陵去……费这个劲干什么?!

但不管怎么说吧,如今的朱然,到底是坐在了公安城内,同时命令大军就地休整。

只要休整完毕,随时可以过江,进军江陵。

就……不知道为什么,朱然总有一种空虚感。

这场仗,算自己赢了么?!

从结果来看,自己攻下了公安城,应该算是赢了吧……能在战场上战胜名传天下的凤雏先生,怎么着也算是一件值得吹嘘一下的事情。

但问题是,整个战役过程中,朱然虽然掌握着进攻的主动权,但却从来没有对汉军造成重大的打击,有着足够的兵力优势,在汉军主动弃守公安前,却始终看不到破城的希望。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