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页(1 / 1)
('
这下好了,两支军队,都有了两面包夹的优势,而随着石苞的来援,汉军再次占据了总兵力的优势。互相两面包夹,打着打着,这场野外的遭遇战,硬生生的被两军指挥官给打成了一场混战……打到后来,都有点分不清自己身边的到底是友军还是敌军。不管是石苞还是吕岱,都有点控制不住场面局势了。而经过了五天的混战之后,汉军的兵力和战力优势最终还是得到了体现……石苞和李球终于是率先击破了东吴军的防线,实现了汇合。而两军汇合后,有了统一指挥,立刻就对附近的东吴军展开了围剿。而眼看着自家局势要崩坏的吕岱,这时候也是当机立断——尽可能的收拢自己身边的部队,然后全军突围,往武陵郡的方向突围。是的,吕岱已经无法再完成增援公安的目标了,哪怕现在公安只是一座空城,谁都没有占据。但吕岱不知道这点,他不可能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未知的事情上……万一这时候的公安城已经被张溪派人过江占据了呢?!那自己往公安方面突围,那不是找死呢嘛。所以,突围的方向只能是武陵县的方向……甚至零阳县,吕岱都不会去。是的,随着石苞出现在战场上,并且带来了七八千士卒,吕岱肯定知道现在零阳的守军不会太多。但同样,吕岱突围后,兵力有多少也不太能确定,一旦反攻零阳县的时候遭遇到了猛烈的抵抗,而身后的蜀贼再顺势追击上来……武陵郡就真的危险了。保险起见考虑,还是直接绕过零阳县,全军退回武陵县,保住武陵郡为要。就这样,五天的混战结束后,汉军攻占了江南要地公安,同时石苞也领兵回援了零阳。而东吴方面,吕岱带领八千残兵退守武陵县,在武陵县附近重新设立防线,防止汉军进一步往武陵郡其他各县进军。战事,终究还是以汉军方面的胜利而告终。但……事情也就只能到此为止了。公安拿下,张溪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他给与了东吴足够的压力,并且因为石苞进驻了零阳,随时威胁武陵郡,这个结果,比张溪预计的,要好的多。与此同时,成都方面派出的,前往东吴谈判的使者,也终于抵达了江陵,并且跟张溪见了面。不是别人,依然还是老熟人,邓芝,邓伯苗。为了保证谈判的顺利进行,张溪下令给石苞,让他前线就地防御,暂且休战,等待下一步的命令。第916章 谈判条件其实吧,邓芝不是很想当这个天子特使的。你别看邓芝一直是以文官的官职在朝中任事,但邓芝的本心,还是想当一个指挥大军作战的将军的……真的,邓禹的后代,就是讲究这么一个能文能武。但可惜,邓芝到现在,只有一次领兵出战的机会,那就是在刘备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邓芝作为赵云的副将,率领疑兵出褒斜道。跟历史上不同,这次出兵大汉是胜了的,所以邓芝也捞到了一点战功,在军中挂了一个军职……可把邓芝高兴坏了,开口闭口都以将军自居。但可惜,那次以后,历次北伐,都再也没有邓芝领兵出征的机会了,他一直是留在成都,处理政务和后勤的事情。这让邓芝很不爽……明明自己还是很有带兵的才能的嘛。但不管如何吧,邓芝还是一个文官,这次出使江东,又再次把他给派了出来。没办法啊,这年头出使别国,讲究的就是一个脸熟……脸不熟的人去出使,请参考当年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待遇。没点本事的话,除了丢人现眼外,没有第二个结果。而邓芝曾经在吕蒙偷袭荆州不成后,出使过东吴,并且促成了那次东吴和大汉的和解,重订盟约。在这次出使中,邓芝展现出了极高的应变能力和胆魄,他本人的才华也受到了孙权的高度评价,这一切,都是邓芝出使东吴天生具有的优势。其实呢,比起邓芝,还有一个人,更合适出使江东。费祎。毕竟费祎不仅仅是被孙权高度认可的人,更是在江东有着不小私人人脉的家伙……十年荆州谍报生涯,给费祎带来了不小的好处。但问题是,费祎现在在长安呢,诸葛亮也看出了费祎除了谍报以外的才能,正在大力培养这个政务奇才,费祎根本脱不开身来。这么一来,你邓芝不出使,还有谁合适呢。所以,邓芝就被委以天子特使的名头,出使东吴,责问东吴犯境之事。当然,如果只是单纯的责问,放两句狠话然后两国宣战,是不需要邓芝这样的老面孔出马的……派邓芝出马的本意,就是不想跟东吴之间直接撕破脸皮。所以,邓芝出使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跟东吴厘清现在互相之间的关系,打探东吴方面的具体想法和底线,争取通过谈判,获取最大的利益。“此番朝廷之议,是希望能收回荆南二郡,迫使东吴称臣纳贡……”邓芝对着张溪说道。现在,邓芝和张溪两人已经在张溪位于江陵的府邸书房内谈话了,有些话,不用避讳,直接说就可以了。所以嘛……“此何人所议?!如此不知天高地厚?!”张溪嗤笑着,问道。但凡你只说要让东吴归还荆南二郡,都算是个正经的谈判流程……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嘛。可你说让孙权称臣纳贡……这不是去谈判的,这是去砸场子的。孙权可以从大魏吴王变成大吴至尊,但你让他从大吴至尊变成大汉吴王的话……信不信他直接挥军进攻江陵!!!邓芝也是面露不屑的笑了一下,说道,“总有些年轻人,觉得治国非黑即白,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嘛……此等人,不必去理会既可。”嘛,这话说的吧,就有些遮掩了。前面你还说是“朝廷之议”,现在却变成了“年轻人”……这个“年轻人”这么厉害,居然能左右朝政之议?!嗯,回头还是得托人查查看,这到底是哪个勋贵之子,没脑子的被利益集团拿来当枪使了。这年月的勋贵,大多跟张溪有战友关系,而且如今开国才多久,互相之间的交情还都不算冷淡,能保一个是一个吧!!!但现在嘛……“说点实际的吧,朝廷的条件,到底是什么?!”张溪主动问道。邓芝从成都出使,路过荆州,可不是为了顺道过来讨口水喝的……这么大的事情,不过来知会一下张溪,寻求一下张溪的意见,那才有大问题呢。所以,邓芝和张溪都没有客气,直接直奔主题了。成都方面,对这次东吴偷袭荆州的定义,首先肯定是要表示谴责的。即使不算背盟,一个无故侵犯疆界的说法,肯定是要的。这事关国家大义,必须是要让东吴方面认错的,否则大汉的颜面不存。这个条件呢,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大汉要面子,他东吴就不要面子了么?!是,孙权这人干的事儿基本都不怎么地道,但你让他一国主君主动对外服软认错的话,他的面子又往哪儿搁?!这大概是这次邓芝出使东吴的第一个难点,但也是最无关紧要的难点。面子又不能当饭吃,真正的核心利益,才是这次邓芝出使的麻烦之处。“朝廷可以默认东吴占据江夏,武陵,零陵三郡,但朝廷也希望此番出使,能让吴主签下约书,承认三地皆属大汉,东吴只是暂借……”邓芝继续说着,而张溪,则是越听越想苦笑。这一幕,挺熟悉的哈。是,朝廷的意思呢,张溪也能明白的。如今江夏,武陵,零陵三郡已经被东吴占去了,一时间大汉也没有办法立刻收回,所以呢,为了面子考虑,同样也是为了将来出兵的大义,想要逼迫东吴承认三郡归大汉,如今只是暂时借给东吴而已。可问题是,孙权怎么可能会答应这个事儿。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