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页(1 / 1)
('
现在诸葛亮在大部分羌族部落中的名声,可比当年马超的“神威天将军”都要厉害。“神威天将军”不过是畏其勇,但诸葛阿公的称呼,说明羌人对诸葛亮是心服口服……诸葛亮真要有心,再组一支骑兵版无当飞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如果只是这样的话,诸葛亮也不至于着急忙慌的现在就北伐。诸葛亮也是知道轻重的人,他很清楚,一旦打仗,不管自己准备的多么充分,战争最终还是会增加百姓的负担的……但他不能继续等下去了。曹魏的洛阳留守司马懿,是个大才啊!!!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宿命中的对手,其实直到一年之前,两人都是没有太多实际交集的。可就在双方互相坐镇地方,一个在长安,一个在洛阳……这一年里,两个人明里暗里交手了不少次,却都感觉到了对方到底有多难缠。而如今,随着司马懿主政洛阳一年的时间,在河东世家和颍川世家的帮助下,洛阳民生逐渐在恢复,武备情况,更是有了跳跃式的发展。司马懿是河东世家出身,他在河东世家内部,有着不小的话语权。而司马懿的上位,又是颍川世家的带头大哥陈群的推荐,而此时的颍川郡比河东郡更惨,他们直接面临着大汉南阳郡的威胁,因此也不得不配合司马懿,尽快的恢复司隶地区的武备。世家大族在这个时代的力量是很可观的,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司马懿就在世家大族的帮助下,理顺了司隶的所有政务,并且开始对军队武备进行加强。当初曹叡移驾回都的时候,只带走了他最后的一万禁军精锐,剩下的兵员是一个都没有带走,全都留给司马懿,用来拱卫司隶了。可以说,这点上,曹叡还是很支持司马懿的。但,连番大战下来,司隶郡兵也只剩下两万人左右了,兵力严重不足。但好在,曹叡把临时征召的十万屯田兵也留给了司马懿,并且给了司马懿在必要的时刻,再次征发屯田兵作战的权利。司马懿当然是看不上那些临时征召,只能用来当炮灰的屯田兵的……但世家大族们需要啊。不是用来打仗,世家大族需要这些屯田兵给他们当隐户种田。这也是为什么司马懿能快速恢复司隶名声和军备的重要原因……司马懿解散了一半的屯田兵,但不是让这些屯田兵重归屯田所种地,而是默许世家大族侵吞这部分屯田民,来换取世家大族对司隶地区重建的钱粮支持。而剩下的一半屯田兵,司马懿对其中择优筛选,挑选了两万人,精心操练,用来补充司隶郡兵的缺口。就这样,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司马懿就重新拥有了四万司隶兵,加上一万潼关守军,两万颍川郡兵……总计七万大军。司隶不缺钱粮,现在唯一的弱点,就是司马懿手里的四万司隶兵战力参差不齐,一半以上士卒训练严重不足,也没有实战经验……可如果继续放任司马懿主政下去,这些都不会成为太大的问题。因此,在了解到司马懿这一年在洛阳实际干出的成绩后,诸葛亮知道,他不能再继续给司马懿时间了。必须尽快北伐。而这,就是诸葛亮这次趁着张溪来长安的时候,需要跟张溪认真商量的事情——他想要说服张溪,支持他在明年春耕以后,再次发动北伐。并且,诸葛亮希望张溪的荆州兵,能在那个时候,出兵助战。可张溪听完了诸葛亮的理由的诉求后,却有些犹豫不定。听诸葛亮这话茬的意思,好像有点不对劲哈。诸葛亮可是丞相,虽然不如历史上那样“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但他的权利其实也不小了,再加上刘禅对他的态度,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可这样的人,要发动这一场北伐,居然还需要争取张溪的支持……看来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的。所以,张溪就问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庞统和法正,对这件事是什么看法。然后诸葛亮就沉默了。第918章 大婚张溪看到诸葛亮沉默的态度,顿时就明白了。很显然,庞统和法正两人,是不赞同立刻发动第四次北伐战争的。战争嘛,不管准备的多么充分,打的就是钱粮。而这些年,北伐的钱粮支出的两个大头,基本都是摊到了蜀地和荆州世家的头上了……百姓手里能有多少钱粮,他们能活下去就算是不错的了。因此,朝廷北伐,除了挪用朝廷赋税财政外,两地的世家大族也没有少出血。虽然未必没有好处收获,但问题是,十年北伐了三次,现在又要北伐第四次,世家大族们也是会有怨言的。不是不让你北伐……咱歇歇不好么?!不能真的把我们当成驴来使唤吧!!!因此吧,虽然庞统和法正也都明白诸葛亮的用意,也知道诸葛亮现在的想法是对的,趁着还有余力,一股而下洛阳的话,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结局。但……他们还是得反对。上上次打下关中,有了那么大的一个收获,你诸葛亮还知道休养生息个五年的时间呢,现在倒好,只是打下了一个南阳郡,还只有荆州世家有份,益州世家只能干巴巴的看着……现在又来?!万一你要是打不下可咋办?!即使你能打下,万一打的很艰难,旷日持久咋办?!钱粮消耗有点跟不上收益的速度了啊……赔钱的事儿,谁乐意干啊!!!所以啊,荆州世家和益州世家内部,对于诸葛亮的北伐想法,其实大多不太感冒。而作为他们利益代表的庞统和法正,自然也只能站出来表达了反对的意见。这就导致了诸葛亮必须寻求到其他重臣的支持,用军方,勋贵的力量,来压制下这些世家的反对声音。首先需要获取支持的,就是现在镇守荆州的张溪的支持。在诸葛亮的北伐计划里,荆州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连张溪都不支持自己的北伐计划的话,那诸葛亮恐怕真的要考虑,是不是暂缓北伐的进行了。所以嘛……这次儿女的婚事在诸葛亮这边是次要的,真正的重要的,是说服张溪接受自己的北伐想法,一起上书朝廷,请求再次出兵北伐。可问题是……对张溪来说,女儿出嫁,那才是大事儿。不管什么事儿,都先等这次婚礼办完了再说。就这样,张溪拿着这事儿作为借口,暂时推脱掉了诸葛亮说服自己的会议,回到在长安的家中,开始准备女儿嫁人的事。真不是张溪因私废公啊,实在是这么大的事情,诸葛亮总得给自己一个考虑的时间吧。北伐啊,又不是上街买菜,这是关系到数万大军生死的大事。孙子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句话,是张溪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唯一记得的《孙子兵法》名句,也是他一直记在心里的用兵准则。以往的历次北伐,只要一提出来,大家的侧重点都是在于怎么打,而不是要不要打……可这次,庞统和法正这两个人都表示了反对,诸葛亮却要争取自己的支持来压下反对声,这个事儿,张溪就不能不慎重了。是,在大家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出于对诸葛亮的滤镜因素,张溪一般都是会支持诸葛亮的。但问题是,当大家目标不一致的时候,张溪也不会把诸葛亮奉若神明……诸葛亮也不是不会犯错的,而一旦到了他们这个地位做出了错误的决策,那么代价就会非常的大。所以,张溪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要不要支持这次北伐。把视线着眼于司隶……确实如诸葛亮所说,现在司隶不管是民生还是军备,都在有序的恢复,尤其是颍川郡方面,有情报显示,王凌正在近乎拼命的招募郡兵,以增强颍川郡的防守兵力。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