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2页(1 / 1)
('
本来在馆驿住的话,邓芝还能通过一些其他手段外出搜集情报,住在张昭这边的话,一举一动想必都在张昭的注视下,再想搞清楚问题所在,就很难了。就在邓芝有点愁眉不展的时候,张昭居然主动的,跟邓芝聊起了之前两国之间的争端。就是东吴两次领兵进攻江陵和襄阳的事儿。邓芝一看张昭主动提起了这个事情,那么作为大汉使节,他终究是要行使自己的责任的。张昭是东吴丞相啊,哪怕是私下见面谈话,只要谈到公事,那就是公务……邓芝严正的提出了谴责,并且要求东吴对此事做出正式的解释。邓芝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却引来张昭微微一笑。“此非朝廷,伯苗亦无需如此正式。”张昭摆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架势来,笑着,对邓芝说道,“久闻伯苗亦是熟读诗书之人,可知三皇五帝,夏商春秋之事?!”邓芝一听这话,也是一愣。张昭居然不按套路出牌,之前自己公事公办的提出了谴责抗议,正确的应对不应该是张昭摆出丞相的姿态,对自己的说辞进行反驳么?!怎么还是一副长者的样子,而且一开口就是“三皇五帝,夏商春秋”?!这是要说古论今,考教自己学问不成?!但,张昭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呢,他既然这么说,邓芝也只能摆出一副躬听的架势,说道,“还请张公指教。”张昭笑了一下,也不客气,说道,“三皇之时,禅让继位,天下有德者居之。五帝时,虽有血脉传承,但持天下权柄者,终择之以贤……伯苗以为然否?!”邓芝闻听,一阵点头……这是儒家的三皇五帝传承观念,邓芝当然得说对,否则就是离经叛道了。张昭也不意外,继续说道,“夏之始,家天下,颇历波折,商周更替,乃至春秋战国,皆以家天下为重,却不知有德始终。故,夏有太康失国之厄,商有迁都之祸,周有犬戎之灾……幸有贤人秉正,方始渡过灾厄。此,伯苗以为然否?!”邓芝心说这糟老头子想说什么?!这里举得例子,大多都是国君无道,后有贤臣辅佐,王朝才得以延续的事情……啥意思?!到了这里,邓芝敏感的政治神经立刻起作用了……这种时候,不能随便附和,只能沉默不语。不赞同,但也不否认。然后,张昭的大招来了。“老夫私以为,此皆为重家天下,而忽略贤士之故。”张昭继续说道,“天下,本不该是一家之天下。太康昏庸,因而失国,夏启无道,商汤伐之。商纣无道,武王伐之……汉室倾颓,曹贼专权,我主崛起东南,安地方,平祸乱,驱贼寇,示仪轨,可称贤乎?!”“今汉室已殁,天下三分,天下疆土,本该归有德之人,我主贤于天下,取天下之地,又有何不可?!”听到这里,邓芝琢磨过味来了……直接拍案而起!!!“老匹夫,何出此无父无君之言?!”邓芝怒喝一声道。可张昭却微微一笑,说道,“老夫先考,虽故去,却供于宗社,老夫之君,如今便在宫中安坐,何言无父无君?!”邓芝一听这个老不要脸的玩意儿说的话,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而且,张昭话里的含义,实在是让邓芝听的后背冒汗……东吴这是要直接翻脸了么?!张昭之前叨叨那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邓芝,这个天下,不是刘氏的天下,是有德者的天下。这话乍一听,好像也不能说是错,但问题是,张昭这么说,等于在否定之前刘备和孙权约定的两帝并立的政治基础。当初孙权称帝,刘备想要顺势讨伐,但奈何实力不够,曹魏的威胁太大,不得已采用了这种模糊的手段,双方互相承认对方的帝位,但双方都模糊掉谁是正统的争论。毕竟,天下正统,只有一个。也就是所谓的“两帝并立”,等到消灭了曹魏以后,双方在一战决定谁是正统。之前双方都是这么含糊着过来的,但现在,张昭给东吴找了一个“天下疆土,有德者居之”的名分,不仅正当化了东吴攻击江陵和襄阳的举动,同时也是第一次,向季汉方面强调,东吴以贤德取天下,是天下正统。这么一来,就是打破双方一直以来的默契,东吴在正统上,第一次否定了季汉的地位,不承认季汉作为大汉延续的法统……这可就是要命的事情了。这种正统之争,足够直接引起两国大战了。而更要命的是,如今曹魏还在,东吴突然打破默契,否认季汉的正统地位……跟北边的曹魏,会不会有关系?!毕竟上次邓芝来访的时候,曹魏就派出了蒋济过江来和谈,想要跟东吴建立盟约了……现在,莫非事情有变?!顺着这条线去联想的话,邓芝是越想越后怕。毕竟,这个话,如果是从普通的江东名士,或者是朝廷大臣嘴里说出来,邓芝倒也不用太过于激动,毕竟只是一家之言。可从张昭这个东吴丞相的嘴里说出来,政治意义截然不同。这是不是代表着,东吴已经做好了跟大汉正面开战的准备,这次不过是借着邓芝出使,正式表明立场?!怪不得,自己才一到建业,就被人困在馆驿之内……如果东吴确实已经打算翻脸了,那这么做也说得过去。邓芝是真的急了。他倒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着急,他急的是……来的时候张溪跟他交过底,江陵现在还没有做好跟东吴全面开战的准备,希望邓芝能尽量拖些时日。如今,邓芝怕已经来不及了。所以,邓芝一方面必须表现出自己的愤怒,一方面,也必须想办法尽快从张昭这里脱身,通过安插在江东的细作渠道,把东吴准备翻脸这事儿,给张溪传递过去。因此,邓芝怒声呵斥张昭,一方面是确实需要当面反驳张昭的言论,另一方面,骂完了,就有离开丞相府的理由了。可……张昭这个老家伙,这么大年纪了,什么没见过,油盐不进呐。邓芝责骂张昭无父无君,结果张昭说自己的父亲好好的在宗社祠堂享受香火,主君在宫殿内安坐,怎么就无父无君了?!邓芝发现,自己好像有点骂不下去了……这老头,明显是把当初当汉臣,食汉禄的事儿,推的一干二净了。再一个,人家都不承认你季汉是后汉的继承人了,老头子当汉臣,跟你这个“蜀国”臣子又有什么关系呢?!邓芝憋屈了半天,硬是发现,自己当着张昭的面,什么话都骂不出来了。当然,一些污言碎语还是可以骂的,但那不符合邓芝名士的身份,也降了作为大汉使节的格局……索性一拂袖,大步流星的离开张昭的丞相府。嗯,还是先走吧,想办法传递消息要紧。而张昭呢,并没有拦着邓芝,在邓芝离去后,张昭也是叹口气,然后更衣,进宫……去找孙权聊聊。该知道的,已经知道了,那么接下来,就该跟至尊聊聊,接下来该怎么办了。第980章 摇摆的孙权其实吧,东吴也没有做好跟蜀汉彻底翻脸的态度,否则张昭就不会主动的,去跟邓芝说那些话了。那不是摆明了告诉邓芝,东吴态度有了变化,从而让蜀汉那边有了防备嘛。要是真的想翻脸了,能告诉你这些?!张昭这样的老狐狸,怎么会不知道江东必然有蜀汉的细作,而邓芝也有足够的能力,把这个事情通过细作渠道传出去呢。张昭这么做,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替孙权在擦屁股。自家的那个至尊呐,做起事情来,瞻前又顾后的,当年赤壁之战时,不想投降,但又不下定决心一战……如果不是周瑜站出来说服他,并且真的打赢了,哪有现在的东吴江山。这点,张昭也是承认的,但张昭并不认为,自己当初在赤壁之战时主降的态度是错的。只能说,从结果反过来看,当初张昭主张假投降以保全基业的做法,过于保守了,事实上曹操在平定河北后,他的军队确实已经到了周公瑾所说的强弩之末,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