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8页(1 / 1)

加入书签

('

等你走到襄城,说不定郏县的王平都已经领兵增援到位了,还等着你去强攻?!

郭淮算是看明白了,其实陈泰根本就没有要强攻襄城的意思,他就是想要应付司马懿的命令而已。

可……谁让陈泰是主帅,而他郭淮,还得是受到陈泰这个年轻人节制的呢。

时局如此,有些时候,郭淮去跟陈泰这个小辈争辩,毫无意义。

你说小心一点就小心一点吧……谁让你爹是陈群呢。

陈泰要是犯错了,至少还有他爹陈群兜底,但郭淮要是再犯错……嗯,这个大魏朝廷内,恐怕都没几个人会替自己说话了。

毕竟,前些年,郭淮输的太多了,而他又不姓曹,没有曹真的那个待遇……能当个汝南太守,郭淮觉得憋屈,但在曹叡那边看来,已经算是很看重郭淮了。

就……随便吧!!!

现在的郭淮,你让他奉命从事,他大概率是不会拒绝的,毕竟深受大魏厚遇,这点节操他还是有的。

但你指望他能发挥在凉州时的那种主观能动性,打下在凉州时那种类似“天神”威名……郭淮只能说是累了。

能到现在还不摆烂,不过是郭淮的人品德行不允许他这么做而已。

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张嶷这边,越看越觉得魏军的行动,有些诡异。

张嶷不同于郭淮,郭淮这些年,是一步一个台阶的往下走,到现在直接被曹叡丢在汝南,都快要想不起来了。

而张嶷呢,虽然也同样坚守了十年的樊城不挪窝,但张嶷的官职,可是一路在高升的。

而且,就张嶷所呆的位置来看,不管是樊城还是襄城,都是处在重要战略节点上,跟郭淮呆在汝南放养的待遇,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张嶷现在是很有主观能动性的,他派出了不少的斥候,去侦查陈泰所部的行军速度和行军路线,试图搞清楚,这支军队这么拖拖拉拉行军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但可惜,张嶷实在没有找到任何的奇异之处,就仿佛,这支军队就是以这样的速度在正常的行军而已。

这个,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啊……你们不是来进攻襄城的么?!

张嶷想不通,但同时,张嶷又知道,距离自己不超过百里之外,就是吴懿所率领的蜀地郡兵,而他们的目的地,也是襄城……为了避免出现吴懿不知前方具体情况,错失战机的可能,张嶷立刻派人给吴懿送出了军报,详细说明了现在襄城的情况。

而吴懿接到了来自张嶷的军报后,独自思索了一会儿……立刻叫来了自己的三个副将军议。

吴懿这次一共率领了三万兵马出褒斜道入关中,再由关中入武关,前来支援洛阳。

其中,有两万兵马,是吴懿所部的汉中郡兵,但还有一万兵马……是大汉南军。

大汉南军,跟北军一样,也是诸葛亮一手训练出来的精锐部队。

但和北军不一样,北军的职责就是对外征战,但南军的职责,却是拱卫天子,轻易不离开都城。

而这次,大汉南军却离开了成都,提前到了汉中,在吴懿的统一率领下,东进支援洛阳。

原因,还是在大汉天子要不要迁都的问题上。

如今大汉北伐,已经打到了河洛之地,已经是到达了中原的腹心地带,而大汉天子,却依然还在成都呆着不动弹……这对于天子威望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刘禅跟刘备不同,刘备是马上皇帝,哪怕刘备在成都呆着,诸葛亮一路领兵杀到东海,那也是刘备知人善任,信任诸葛亮。

但刘禅是从他老爹手里继位下整个江山的,诸葛亮在前方打的再好,那也是诸葛亮的功劳,没人会说这是刘禅的英明神武。

倒不是说刘禅怀疑诸葛亮,而是君无威信不立。

这点,不仅刘禅明白,诸葛亮也明白,所以才有了诸葛亮的迁都之议,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给刘禅耍存在感,建立足够的威望用的。

刘禅需要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威望,但是呢,迁都这个事儿,牵扯太大了,哪怕是诸葛亮最后妥协之下,采用了让刘禅巡幸长安的借口,依然是遭到了蜀地本土派的强烈反对。

迁都这事儿,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而曹魏又开始反攻洛阳了……既然这样的话,那派大汉南军代表天子出战,这应该是没问题的吧?!

大汉北军虽然也是属于天子亲军,但它本身的职责就是“外有战,北军出”,身上的皇权烙印有,但并不重。

可南军不一样,南军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拱卫京师都城的,除非是天子有明诏,否则南军轻易不离都城……南军更能体现皇帝的意志。

所以说啊,阿斗这次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把南军派了出来,交给吴懿统帅,驰援洛阳……既然不让迁都,也不好明目张胆的巡幸长安,那么我这个当天子的,派出自己的亲卫军队出战,用来树立威望,这你们总不能反对了吧?!

谁要是再反对,那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别真的以为阿斗好说话,不会杀人哦。

至于为什么这次出兵的人数是一万,而不是南军全部的兵力两万人……阿斗总得留点人在身边吧,万一益州还有些心怀不轨的人可怎么办?!

为此,阿斗派出了姜维为南军主将,文钦为南军副将,率领一万南军将士,受吴懿节制,跟汉中援兵一起,驰援洛阳。

说是受吴懿节制,但吴懿其实也知道,南军自成体系,身份又特殊,自己不可能真正的节制这样一支部队的。

更何况,吴懿本身的身份也好不到哪儿去,他算是半个外戚……他妹妹是当朝太妃。

虽然大汉朝廷的上一代,在步太后的管理下一向和睦,吴太妃在宫中也没有什么实权……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吴懿既能出任汉中太守,还能单独领兵的原因。

否则的话,就“外戚”这两个字在大汉四百年里的“名声”和“地位”,诸葛亮能用他吴懿才怪呢。

因此,哪怕是为了避嫌,军中有了特殊的军情,吴懿一般都不会自己直接做主,一定要找来姜维和文钦两个人,一起商议对策。

至于最后一个副将陈式……嗯,这是吴懿在汉中军中的老搭档,同时也是被吴懿拉来凑数的。

吴懿把前方张嶷传来的军报,给姜维和文钦过目之后,开始询问两人,有什么意见。

两人当然有意见,尤其是姜维。

这次南军出征,是从南军成立以来,第二次主动出击……上次出击,是姜维领兵,平定汉嘉郡黄元的叛乱。

但那次出兵,姜维几乎是一路平推,到了汉嘉郡也只是走了一个过场,刚刚兵临城下,城中守军就把黄元捆吧捆吧的扭送出来投降了。

姜维都不知道自己是领兵出战还是带兵游行去了。

因此,这一战,才是严格意义上来说,南军的成军一战。

姜维憋着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很久了。

因此,姜维立刻向吴懿献计,说道,“维愿率本部兵马,自舞阳县绕道,奔袭许昌,一战而定。”

吴懿听完,直接吓了一跳……好家伙,年轻人,够胆大的哈。

但仔细想想……吴懿突然觉得吧,这事儿好像也不是没有可能……

第1031章 绕道偷袭

仔细查看了一下行军地图,吴懿发现,姜维的提议,其实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现在汉魏两军在颍川郡的军力分布是这样的:陈泰和郭淮领兵抵达汝水以东,颍水以西的地方,距离襄城大概有三十里左右的距离。

这个距离,如果要进攻襄城,大概只需要半天的时间就能抵达襄城之下,但这时候的陈泰却暂停了行军。

陈泰这么做的原因,吴懿其实并不清楚,但在吴懿看来,可能跟从郏县南下的王平所部无当飞军有关系。

毕竟,陈泰的身后不远就是颍水,如果不能保证后路的安全,让王平领兵插到颍水沿岸拦截,那陈泰手里的两万人也会陷入到危险的地步。

陈泰小心谨慎一点,其实也说得过去。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