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页(1 / 1)

加入书签

('

丁封直接拒绝了诸葛恪的命令,并且在第一时间写下战报,细说了江夏水军战败的全过程,给朱然送去。

不好意思,虽然大家都是淮泗军功集团的人,但我只听命于朱然将军。

你诸葛恪算老几,啥玩意儿嘛,居然还敢夺自己的兵权?!

至于江夏水军,你诸葛恪要统领也好,是孙盛来指挥也罢,跟我丁封没有关系……我到这里,就是奉了朱然将军之命,过来协防夏口的,等到守住了夏口,我还要回巴丘去复命的。

就这样,丁封虽然领军在夏口屯扎了下来,但是朱然那边,还是收到了这次汉水水战的真实情况。

给朱然气的,差点没把军报给撕了。

好嘛,当初自己就不应该同意把张承调走……但凡有张承在,汉水这一仗都不至于打成这样。

这个诸葛恪,平日里听人吹嘘,说什么才能不下于他的二叔……结果就这?!

那个名震天下的诸葛孔明,水平如果就这样的话,未免也太好对付了点吧?!

诸葛恪这个混蛋小子,先把自己的水平提高到他老爹的水准再说吧……好吧,他老爹诸葛瑾的军略确实也不咋地,还不如诸葛瑾的族弟诸葛诞的水平高。

反正现在朱然是认定了,这个诸葛恪,就是个被人吹捧出来的勋贵二代而已,治理一下地方,打打山越还行,真上了国战的战场,立刻原形毕露了。

因此,朱然直接下令,让丁封全面掌控夏口水军,防备汉水流域,而诸葛恪回防沙羡,做好江夏其他各县的守备工作。

至于孙盛……朱然压根没提到这个人。

作为一名大吴宗室将领,居然在外战的过程中,连一个诸葛恪都不能压制……孙盛的问题,还是交给东吴至尊去处理吧。

现在,朱然是真的要考虑,抽调武陵郡兵来长沙支援了。

根据现在战局发展趋势,朱然已经完全确定,张溪屯兵乌林的目的,就是为了进攻长沙和江夏。

如今江夏水军得到了自己的支援后,兵力得到了补充,还能跟襄阳水军继续纠缠,那么江夏的防御压力不算太大。

但长沙这边,随着巴丘水军的两次减员,虽然战斗力还在,但对长江的控制权已经下降了不少。

在这种情况下,蜀军完全是有可能一边阻挡住巴丘水军的出击,一边运送一部分乌林步卒过江,踏足长沙郡土地的。

虽然这样有些冒险,但……长沙现在只有两万步卒守卫,而且还分散在前沿三个县城之内。

乌林方面,可是有五万陆军,甚至你不好说那个张溪有没有安排后手,有没有增兵的可能性。

而且最重要的是,一旦长沙郡失守的话,就等于是在荆南四郡里开了一个口子,把剩下的三郡和东吴的其他领土割裂开来,让三郡陷入了蜀汉的包围之中。

失守,不过是早晚的事情而已。

没办法,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了。

为此,朱然下令,让张承率领两万郡兵,从武陵郡支援长沙。

同时,抽调桂阳太守吕据北上,来长沙协防驻守。

没办法,朱然现在不仅缺兵,他也缺将啊!!!

第1057章 过江

战局发展到如今这个局面,说实话,不管是张溪还是庞统,其实都没有想到。

主要是水军方面……战前不管怎么去想,张溪和庞统都没有想过,居然能把号称“天下第一”的东吴水军给揍的只能窝在水寨内坚守。

甚至于,庞统都想建议张溪,要不咱们就别搞什么暗度陈仓的偷袭了,直接把石苞,姜维等人调来乌林,直接强攻长沙吧。

只要打下长沙郡,那么就可以彻底割裂荆南和东吴其他地区的联系,攻取荆南四郡,易如反掌。

别说,张溪也有点小心动。

但,张溪和庞统两个人经过了一系列的讨论后,最后还是决定,按照原计划执行战略。

一方面呢,战略安排已经做好了,继续执行的话,不会有什么难度,但如果中途变换战略,抽调姜维等人来乌林的话,那么之前姜维等人所做的准备就全浪费了。

另一方面吧,张溪还是有点纠结犹豫,在没有完全控制住长江防线的情况下,贸然从乌林过江,多少有点冒险。

如今东吴的两支水军队伍,江夏水军和巴丘水军确实被咱们的水军给压制在水寨之内,但并不是说,他们已经丧失了战斗力。

再加上,在荆襄地面上,大汉就只有这两支水军了,而东吴方面,他们其实还是有后备水军的,比如说负责防御长江下游和渡海作战的东吴水军,以及那支负责拱卫建业的东吴水军。

要是真的把东吴打急眼了,派这两支水军来援,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样的话,在乌林这个地方渡河强攻长沙,后路水道和粮草补给并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

所以,张溪觉得,还是按照原计划,兵压长沙,但不强攻,只要给朱然制造足够的压力,吸引他从武陵郡调兵就可以了。

只要东吴不急眼,眼看着局势还有守住的可能性,张溪觉得,就孙权的那点魄力,应该不会再增派水军过来支援的。

庞统经过来回的权衡后,也没有再继续坚持自己的建议,而是同意了张溪继续按照战略执行的想法。

就这样,在延熙元年的十月,张溪领兵从乌林渡江,进入长沙郡境内,并且向下隽县的方向进兵。

而此时的朱然还在罗县,一听到张溪领兵过江,逼近下隽,毫不犹豫的立刻领兵增援。

下隽县在罗县东北处,那边失守的话,蜀军就能长驱直入进攻罗县,这样的话,在罗县北方的巴丘水军就会断绝后援,导致整个巴丘附近的水域彻底失控。

因此,罗县非常重要,而下隽县作为罗县屏障,能不丢尽量也不要丢。

现在张承率领的武陵郡兵还没有驰援到长沙郡,吕据也在北上的过程中,朱然没兵没将可用,只能是自己率领五千士卒,一路驰援下隽县。

下隽县原本只有一万士卒守卫,而随着朱然的快速增援,勉强有了一万五千人……就算张溪真的率领五万大军过江,那么朱然也有坚守一时,等待张承领兵来援的本钱了。

更何况,当朱然领兵抵达下隽县的时候,他发现,张溪确实亲自领兵过江了,但兵力,并不是五万人,而是只有三万人左右。

虽然兵力也不少了,但是吧……怎么感觉跟自己预想的,有点不太一样哈?!

而且,张溪在渡过长江后,并没有着急发动进攻,而是在兵围下隽县之后,开始不紧不慢的打造攻城器械,慢慢的准备攻城……这就让朱然感觉更加不对劲了。

按照朱然的构想,虽然如今东吴在长江防线上处在劣势,但张溪率领重兵渡江,后勤压力也不小,尤其是在长江没有完全控制住的情况下,在巴丘水军和江夏水军之间的防区运送粮草,多少是有些冒险的。

因此,朱然判断,张溪应该会采取强攻,寻求速胜的方式,来进攻长沙郡。

毕竟,越是拖下去,对蜀军的后勤压力风险,就越大。

万一江夏水军或者巴丘水军有一个方向击败蜀军水军,翻盘获胜的话,那张溪所部,很有可能会被堵死在长沙郡境内。

但,张溪这么慢慢悠悠的,确实跟朱然想的不一样啊。

而且……兵力也不对啊,怎么就只有三万人?!

就算朱然的预判兵力出现失误,也不应该一下子误判两万人之多……剩下的蜀军,去哪儿了?!

而很快,朱然就接到了来自罗县的急报……蜀将州泰,率领一万士卒,突袭罗县,罗县告急!!!

朱然差点给吓的跳了起来。

长沙一共就只有两万步卒守卫,一万人被朱然安置在了下隽县,防备北面乌林的蜀军主力过江,另外一万人,朱然留在了罗县。

后来下隽县告急,朱然不得不带着五千人急速过来救援,而罗县现在,就剩下五千守军了。

当然,这还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事情是,现在罗县没有大将镇守……吕据北上需要时间,张承也没有领兵赶到呢。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