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9页(1 / 1)

加入书签

('

所以,吕岱依然是在武陵县内坚守,反正大家都是两万人的兵力,我还占据着守城的优势,别说姜维了,就是让张溪,诸葛亮亲自来,吕岱也有信心能守住。

但是,还有一个让吕岱相当担心的人物……石苞到底去哪儿了?!

比起姜维这种稳扎稳打的将军,吕岱更加担心石苞这种用兵天马行空的人……不会又跟上次一样,神出鬼没的到处破坏,把荆南四郡给搅和的天翻地覆吧?!

毕竟,根据程咨所言,石苞的旗号是出现在蜀军阵中的,而且现在围攻武陵县的兵力,和程咨所言的兵力也有差距……吕岱不相信程咨在这种最简单的军务问题上也会出现纰漏,因此,他更加担心,这个石苞是不是又出幺蛾子了?!

为了以防万一,吕岱还是赶紧的通知零陵郡的陆凯,让他做好提防的准备,尽快组织兵力靠近武陵郡,不要给石苞在武陵郡内大肆破坏的机会。

自己现在被蜀军围城,肯定是只能坚守拖时间了,武陵郡南部的诸县安危,只能交给陆凯去负责。

而陆凯也没有让吕岱失望,他在开战之初,就已经早早的集结好了零陵郡郡兵,随时准备应战。

一接到吕岱的出兵协防要求,陆凯立刻出兵北上,在零陵郡和武陵郡交界处的夫夷县驻扎,协防武陵郡南部。

一方面,可以防止石苞跟上次作战一样,在武陵郡附近神出鬼没,到处掠夺县城粮草,另一方面,一旦武陵县守卫吃紧的话,陆凯也可以快速增援武陵县,帮助吕岱守城。

可以说,吕岱和陆凯的应对,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他们唯一没有想到的是,石苞这次没有在武陵郡范围内的山区打转,而是从零陵郡都梁县附近的山区里钻了出来。

都梁县,可是在陆凯驻扎的夫夷县更加南方的位置……也就是说,石苞这次,直接钻到了陆凯的身后。

而更要命的是,随着石苞一起从都梁县山区钻出来的,除了一万汉军之外,还有两万五溪蛮兵,以及,潘濬。

自从兵不血刃的攻下公安后,石苞和姜维一起进兵,一直到占领了零阳县后,石苞才按照战略,跟姜维分兵作战。

姜维率领大汉南军继续南下,朝着武陵县的方向进军,做出一副进攻武陵郡的架势。

而石苞则带着潘濬,以及一万大汉北军一起,一头钻入了武陵郡的群山之内。

五溪蛮对于石苞的到来,颇为疑虑……没办法,这次石苞是带着一万汉军而来的,跟上次就带着两千多汉军逃亡进来,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石苞也知道这帮五溪蛮的顾虑是什么,所以,他先是认真的解释了一下自己的来意,表示这次自己回来,就是带着汉军杀回了武陵郡,要驱逐吴狗,给五溪蛮一个好日子。

但效果不是很好……带着这么多士卒闯入了五溪蛮的地盘,你说是来送温暖的,谁能轻易相信你啊。

无奈之下,石苞只好请出了潘濬。

而潘濬出场,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对着五溪蛮的首领说了一句,“可还记得老夫?!”

然后这帮五溪蛮的首领们几乎毫无例外的,纳头便拜……都把石苞给看傻了。

特么这老头,在五溪蛮里,居然有这么大的威望?!

潘濬本身就是武陵人,他们家族以前跟武陵的五溪蛮各部首领就没少打交道,而潘濬又在零陵郡扎根这么多年,跟这帮五溪蛮的现任首领,也大多交情不错。

一看潘濬回来了,这些五溪蛮的首领这才相信,大汉是真的杀回了荆南。

石苞一看气氛都这样了,那就顺势提出,要从五溪蛮的地盘借道,南下零陵郡的要求……这个要求不是什么苛刻的要求,武陵郡的五溪蛮首领当场就同意了。

顺带的,五溪蛮首领反过来询问了一下石苞,这次回来,兵力够不够……石苞也是咱们五溪蛮的女婿嘛,如果兵力不够尽管说。

石苞那个郁闷的……我一开始进山的时候,你们怎么就不记得我是五溪蛮的女婿,现在才想起来?!

但不管怎么说吧,石苞本来也有这个心,毕竟手头兵力确实不太够。

虽然潘濬曾经豪言,只要自己回到了零陵郡,振臂一呼,零陵郡各县必然不战而降……但万一呢?!

就一万兵力,多少有点不够用的,而武陵郡的五溪蛮兵虽然只能算是乌合之众吧,可好歹人多啊,也能壮壮声势。

就这样,石苞非常轻易的,在五溪蛮里,招募到了两万五溪蛮兵……这数量,连潘濬都给吓到了。

自己靠着家族数百年的积累,以及自己在零陵郡扎根的十几年不停的耕耘,才在五溪蛮内有这么大的威望……但有威望是一回事,能借到兵,那可就是另一个层次的概念了。

这个石仲容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两年前那次大战中,石苞带着这帮五溪蛮兵劫掠到的粮食,到现在这帮五溪蛮都没有吃完而已……还有什么比粮食更有说服力的?!

就这样,石苞带着三万鱼龙混杂的汉蛮联军,在武陵郡和零陵郡附近的大山里钻了大概二十多天,终于是在都梁县附近的山里,钻了出来。

而都梁县,在突然遇到汉军大军围城的情况下,甚至连一个示警都没有发出去。

倒不是石苞打的够快,而是潘濬真的没有吹牛。

兵临都梁城下后,潘濬要求都梁县令出城一见……结果都梁县令一看到是潘濬,二话没说,直接开城投降了。

连劝降都不用。

第1059章 陆凯的眼光

潘濬真的没有吹牛,他在零陵郡内部的威望之高,完全超乎了石苞的可理解范围。

反正吧,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在石苞看来,就有点太过于玄幻了些。

在依靠自身威望直接劝降了都梁县后,潘濬甚至都没有让石苞分兵南下,只是派人写了几封信送出去,直接导致了零陵郡南部的洮阳,零陵,始安三县选择重归大汉。

而后,潘濬建议石苞,暂缓北上攻击屯驻在夫夷的陆凯,而是往东,攻打零陵郡的郡治泉陵县。

泉陵县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攻下泉陵,就等于是掌握了进入桂阳郡和长沙郡的跳板。

这么重要的地方被攻击,潘濬不相信屯兵在夫夷的陆凯会没有动作,而只要陆凯选择率兵离开夫夷县,那么潘濬就有把握可以直接劝降夫夷县的世家大族,让夫夷县兵不血刃的归顺大汉。

如此一来,陆凯率领的零陵郡兵,就成了无家可归的浮萍……军心必然涣散。

介时石苞再反身攻击陆凯率领的零陵郡兵,必然大胜。

而陆凯败,泉陵必然不能久守,想来也只有投降一途可走……至此,零陵郡就彻底平定了。

石苞一听,潘濬都已经计划的这么完美了……那还有啥好说的,依计而行就是了。

就这样,石苞在都梁县稍微停留休整了五天,然后留下三千人给潘濬驻守都梁县以防万一,自己带着两万七千混编队伍,朝着泉陵县而去。

而呆在都梁县的潘濬,在石苞出发没多久之后,就收到了零陵郡南部三县县令的书信……这些人,都愿意“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重新归顺大汉朝廷。

你真的不能怪这帮县令这么墙头草,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理由。

首先,是潘濬在零陵郡的威望,确实非常的高。

潘濬在零陵郡呆的时间太长了,长的这里的各县县令,除了泉陵县县令是东吴那边直接任命过来的,其他各县的县令,都是潘濬当年提拔起来的本地世家子弟。

知遇之恩啊,这个东西但凡要点脸的人,都得认的。

其次,东吴治理零陵郡的方式,也确实让零陵郡的本地世家大族们,极度的不满。

当年潘濬在零陵郡东北部开垦沼泽滩涂,在零陵郡南部通过自己的私人关系,跟交州士家开通商道联系,让整个零陵郡的世家大族们跟着潘濬可以说是赚的盆满钵满的。

又能得到土地,又有钱粮可挣……潘濬在零陵郡内极高的威望,就是这么来的。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