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8页(1 / 1)

加入书签

('

而且,即使蜀贼真的是准备打洛阳防御战,从陈留郡进入河南郡,路途并不是特别远,这次调动,完全是为了兼顾兖州攻防的做法。

可曹爽还是不同意。

第一,曹爽再次强调,蜀贼不可能在这个时候选择主动进攻,必然是准备防守洛阳。

第二,曹爽不相信蜀贼可以在没有攻破兖州的情况下,贸然分兵进入陈留郡,撑死就是跟上次洛阳防守战一样,在兖州南部进行一些骚扰而已,根本不足为虑。

至于东吴,双方不仅有盟约,还各有人质在手,岂会轻易背盟?!

第三……曹爽再次跟司马懿强调,天子的诏命,是让司马懿准备反攻洛阳的,给兖州和河洛地区划拨了这么多的郡兵,囤积了这么多的粮草和军械储备,不是让司马懿守着兖州不动弹的。

你司马懿有这个来回抽调兵力的功夫,倒不如想想,怎么尽快完成军备,然后出兵进攻洛阳比较好。

给司马懿气的……这货怎么就这么的油盐不进呢?!

真的,现在的司马懿,超级怀念夏侯霸……当年给自己当护军的时候,夏侯霸虽然也没啥战阵经验,但他是真的能听得进自己的解释,也能拿出自己的判断。

这个曹爽,只会拿着天子诏命说事儿,闹得司马懿实在是……难啊。

调兵的事情,因为护军的反对,只能是不了了之。

不是司马懿不能坚持原则,而是这种事情,就算打官司到大魏天子面前,司马懿都赢不了……护军的职责,是协助主帅处理军中事务,同时也是在关键时刻节制主帅的。

很显然,曹爽对第一个责任根本没当回事,他就盯着第二个责任干了。

而随后事态的发展,更加让曹爽得意,司马懿揪心了。

曹爽得意的地方在于,在接下来一直到年底的这段时间里,洛阳方面没有任何大动作,兵力也始终保持在原本的七万人左右。

似乎印证了曹爽的判断,蜀贼的目的,不是要先发制人,而是跟上次一样,打洛阳防御战。

可司马懿是越看越揪心啊……以诸葛亮之能,如果是只想打洛阳防御战的话,直接在洛阳地区增兵三万,凑足十万兵马,足以防卫洛阳,根本没必要搞这么大规模的动员。

可现在,魏军细作依然不断的传来消息,说蜀贼在荆州,关中等地大肆集中兵力……总不能是因为蜀贼军粮太多,吃饱了撑的吧?!

为此,司马懿不得不主动上奏给朝廷,向天子再三说明情况,希望朝廷能够有所警觉,做出战略改变。

但……司马懿的疏奏,一去如石沉大海一般,毫无音讯。

倒不是曹叡没看到司马懿的奏折,也不是曹叡突然变成了糊涂昏君了……相反,其实曹叡很注重司马懿的疏奏。

曹叡其实还是认可司马懿的判断的,蜀贼这么大规模的动员,肯定不是打一场洛阳防御战这么简单。

但是呢,曹叡觉得,自己其实现在有两个选择的。

一个,是听从司马懿的建议,重新调配兵力布置,由进攻准备进入防守准备,阻挡蜀贼可能发动的进攻。

只是,这个做法,太被动了。

这些年,曹魏基本都是这么一套应对思路,然后等待曹魏的就是丢了关中丢河洛,现在连兖州都面临的风险。

继续这么干下去,曹叡是真的不觉得,司马懿有能力可以守住河洛和兖州。

因此,曹叡觉得,是不是可以采取第二个应对方式——提前发动对洛阳的攻势。

现在固然没有做好全面进攻洛阳的准备,但是发动一波攻势还是可以做到的。

而主动进攻洛阳,必然会打断蜀贼的动员准备,让蜀贼从战略进攻被动的转入战略防守……也许这么一来,反而能破坏掉蜀贼这次的进攻准备。

这个,就是曹叡现在的想法。

但是,曹叡也知道,这个事情事关重大,他不能自己拍着脑袋决定,为此,他不得不召集自己的狗头军师们,一起商议这个事情。

自从陈群和曹真相继因病过世后,曹叡借此收回了不少的决策权,达成了前所未有的集权。

但曹叡到底还是一个脑子清醒的主君,他知道之现在虽然有了足够的决策权,但不是什么事情他都能做出最准确的决策,所以他还是需要臣子给他足够的建议。

而就在这样的权利结构下,陈矫和满宠代替了原来陈群和曹真的位置,进入了决策层,但却只有建议权,而没有足够的决定权。

同样的,孙资和刘放这两个人的地位,也得到了不小的提高。

这两人以前在大魏朝廷内部,只负责政务,军务他们是没有插嘴的权利的……但现在,因为曹叡的收权和需要,他们有了参与军务的权利。

这种权利结构就意味着,只要有人能够坚定曹叡的想法,那么曹叡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决定所有军政。

但很显然,孙资和刘放两个人,他们的权利来源就是曹叡,这两人是绝对不会去反对任何曹叡提出来的想法和决策的,只会想办法去替曹叡的想法寻找合理的理由支撑。

而陈矫和满宠两个人……这个时空的满宠可不是历史上的那个满宠,他没有捞到拿孙权刷经验的机会,在军务方面虽然有些自己的看法,但威望不够。

而陈矫……他常年居于二线,是前面有能力的人都死光了才靠着资历被拉上来充数的,他的话语权还不如满宠呢。

所以,这个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其实也没啥好讨论的了。

最终曹叡决定,提前让司马懿发动进攻洛阳的战略,在开春后立刻出兵,反攻洛阳。

第1085章 抢攻

真的,有时候吧,司马懿真的想回邺城去看看,现在的这帮朝中大臣们,到底是怎么规劝天子的。

当曹叡的诏命传达到兖州的时候,司马懿的这种感觉异常的强烈。

这么明显的错误决策,难道就没有人站出来提醒一下天子么?!

提前进攻?!

这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事情么?!

天子难道没有考虑过,在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如果提前进攻失败,对军心士气是什么样的打击和影响?!

而如果蜀贼在这个时候顺势杀入兖州,自己到底要靠什么去阻挡蜀军的反扑?!

因此,接到诏令的司马懿,其实是非常的无奈和不爽的,可他又没有办法去拒绝执行诏令。

先不说他身居地方,无法立刻赶回邺城去面见天子,诉说利害……就算他可以这么做,他前脚离开兖州,估计后脚兖州和河洛的魏军就会在曹爽的指挥下,提前发动进攻了。

他反不反对,这个洛阳之战都是肯定要打的,既然这样的话,由自己指挥,好过由曹爽这个草包去指挥。

因此,司马懿还是认命的开始排兵布阵,并且在开春的二月中旬,亲自率领兖州的五万士卒进兵虎牢关,策应在巩县驻守的王凌。

即使如此,曹爽依然对司马懿很不满意。

原因在于,天子诏命是在一月中旬的时候抵达了兖州,而司马懿却硬生生的拖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出兵……这在曹爽看来,有些太慢了。

兖州和河洛之地,对出兵洛阳这件事已经准备了大半年了,要出兵的话,十天的准备时间就足够了,可司马懿却足足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这是不尊天子诏命,贻误战机。

而且,曹爽不能理解,既然是主动发动了对洛阳的进攻,为什么兖州有足足十万兵马,司马懿只率领了六万士卒出战……陈留郡的那四万人留在那边干什么?!

看戏么?!

为此,曹爽对司马懿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但这时候,司马懿已经不理他了。

在没出征的时候,护军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司马懿这个镇守将军还是要给出解释和沟通的。

但军队一旦出征,司马懿作为主帅,完全可以不理护军有什么质疑,他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部署和指挥军队。

你曹爽要是觉得这么做不对,要强烈反对,也可以,请你请出天子节仗,那老夫现在就交兵权。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