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6页(1 / 1)

加入书签

('

因此,司马师是建议,全军做好出击准备,随时准备截杀王昶的退兵。

可夏侯霸不同意啊。

第一,洛阳腾不出手来,不代表其他地方也腾不出手来……万一蜀贼从关中调兵呢?!

二十多天的时间,虽然仓促了一些,但以上次洛阳攻防战的经验,关中郡兵也不是不能通过潼关,直接抵达孟津渡驰援。

第二,退一步讲,就算征西大将军真的偷袭成功了洛阳,王昶现在的行为就是要撤兵,但王昶这个人,可不是那么好惹的。

王昶这个人,智勇双全,当年在曹真大将军帐下是屡立奇功,这种撤军的时候反戈一击的能力,他并不是没有……在征西大将军已经占据洛阳的情况下,咱们没必要贸然行动,徒增伤亡。

到时候各路军马全都高歌猛进,齐聚洛阳,就只有咱们这边损兵折将……征西大将军就算不追究咱们的责任,朝廷那边也不好看啊。

好吧,夏侯霸的这个说法,其实没啥太大的说服力的……他这么说,就是不想让麾下的魏军士卒,有不必要的伤亡而已。

这算是一种私心作祟。

但是呢,司马师也不是完全没有政治头脑的人,夏侯霸到底是大魏的宗室将领,他的意见,司马师也不能不当回事。

因此,司马师还是稍微犹豫了一下,暂时没有下全军战备的命令。

可隔天,当军中斥候回报,说王昶所部正在拔营,准备撤军的时候……司马师还是有点坐不住了。

王昶明摆就是要撤军了,不追的话,司马师怎么想都有点可惜了。

再次找来夏侯霸,司马师建议道,“此机不可失也……仲权若有疑虑,可领后军为援,某率一万兵马尾随追击。若成,你我皆有功勋,若不成,有仲权接应,想来不至于有失。”

一个出击,一个接应,而且只带一万兵马……夏侯霸一时间还真的找不出反对的理由来。

就……这样吧!!!

第1092章 中计惨败

“悔不听仲权之言啊……”

好不容易逃回了孟津渡,司马师立刻对夏侯霸道歉,说出了这样的感慨。

没办法啊,上当了啊……那个王昶,就是用撤兵为诱饵,引诱司马师出兵追击,然后蜀贼半路设伏,杀了司马师一个措手不及。

当然,如果仅仅是追击中伏的话,司马师还不至于对夏侯霸说出这种话来……实在是这次输的有点太惨了,惨不忍睹啊。

这两人,一人带领一万士卒,一个追击,一个接应,结果却是一个都没有跑得了,全都陷在了伏兵陷阱里。

跟着出去了两万人,最后逃回孟津渡的士卒,连五千人都不到……大败而归啊。

因此啊,在这个事情上,司马师还是真的有必要跟夏侯霸道歉的。

一方面,早前夏侯霸就不建议出击,是司马师自己忍不住,非要追击,结果造成了这次惨败。

另一方面,这次要不是夏侯霸应变及时,恐怕司马师就不是惨败而归,而是全军覆没了。

司马师的道歉,是真诚的,可夏侯霸还真的不能接受司马师的道歉……因为他也没比司马师好多少,他也是被人伏击的那个人啊。

当初说好了的,司马师领兵追击,而夏侯霸稍微落后个十里左右的路程以作接应……结果追了没多久,前方斥候就回来传令说,司马师已经追击到了王昶撤军的队伍。

这倒不是什么意外,毕竟司马师出击的还是很果断快速的,能很快的追到蜀贼,非常正常。

而之后,根据前方斥候传回的消息,说是蜀将王昶领兵断后,拦截住了司马师的追兵。

这也不是什么意外,以王昶的能力来说,他既然选择了撤军,肯定会安排断后,不可能轻易被司马师追杀截杀的。

这种情况下,夏侯霸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主动出击,配合司马师一起击破王昶的断后步卒,然后追杀没有了后卫防护的蜀贼。

另一个,是暂时按兵不动,一旦出现战场意外的时候,夏侯霸也能及时接应到司马师。

很显然,以夏侯霸的性格来说,他肯定是选择了第二种应对方式。

但是,这也没持续多久,不过半个时辰的功夫,司马师就派人来后方传令,要求夏侯霸尽快跟上,一起围歼蜀贼。

理由很简单,王昶确实安排了断后部队,但王昶只率领了五千人来断后,剩下的近两万人在张翼的率领下,正在急速后撤。

而司马师是带领着一万人在追击进攻,王昶兵力不足,只能是边战边退……眼看着就要挡不住司马师了。

这种情况下,司马师肯定是希望夏侯霸赶紧的跟上来,一起尽快的击溃王昶所部,然后合兵一处,一起追击蜀贼退兵。

如果兵力太少的话,战果也不会太大,会让这群蜀贼的主力轻松撤走的。

再一个,如今局势都已经这样了,蜀贼的后翼断后部队都已经伤亡近千人了,还不见到蜀贼有什么伏兵出现,可见蜀贼应该是没什么伏兵可言的。

再不追击,可就真的错过机会了。

司马师派人前来传令,说明了前方的情况,而面对这样的情况,就算是夏侯霸,也是想不到任何不追击的理由。

然后夏侯霸就领军追了上去。

一开始还是追击的很顺利的,王昶根本挡不住夏侯霸和司马师的联手进攻。

但追着追着,追到孟津渡以南三十里的地方,事情就不对劲了。

王昶和张翼两人领军撤过一座山坡后,从这个山坡后面,突然出现了大队的蜀军。

说是大队蜀军,但其实兵力也不算多,加起来大概就两三千人而已,而且大部分还都是弩兵,只有千余人的苗刀兵守卫在这些弩兵前方。

就兵力和军种配置而言,你要说是伏兵吧,也行,但这么点数量的伏兵,别说司马师不在意,连夏侯霸都没太在意。

这点兵力,还都是不能近战的弓弩手,想要埋伏近两万魏军,基本等于是痴人说梦……甚至司马师怀疑,这是王昶在情急之下丢出来的弃子,只是为了阻碍追兵于一时,好方便他们逃跑。

因此,司马师是一点没有犹豫的,继续指挥士卒率先追击。

弓弩手嘛,弓矢杀伤力是有的,但只要快速接近,缩短距离,剩下的事情就是单方面的屠杀而已,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威胁。

可……司马师很快的就看到了黑压压的一片乌云,用极快的速度,覆盖了自己的前军。

那是箭雨,遮天蔽日一般的箭雨……山坡上的两千弓弩手,硬生生的射出了一万弓弩手该有的弓矢群。

等司马师反应过来的时候,他的前军五百余人,已经没有几个人是能站着的了。

而更要命的是,蜀贼的第二批箭矢打击来的也非常的快,而且几乎是没有多少间隔时间。

面对这样的弓矢射击速度和覆盖范围,哪怕司马师要用以命换距离的方式强攻,恐怕也根本没有近身的机会。

蜀贼的弩兵,怎么就能打出如此大的箭矢覆盖范围,又如何能做到在这么短的间隔内,连续发动攻击的呢?!

这个问题,司马师不懂,现在也不是搞明白的时候……攻是肯定攻不上去了,甚至再不走,随着蜀贼的弓弩手前压,自己的中军主力都要被这群蜀贼的弓弩手的射程覆盖了。

必须尽快撤退。

而就在司马师下令撤退的时候,他却发现,自己的两翼,突然的出现了两支部队,兵力都在万人左右,正在快速的从两翼包抄过来。

一支部队的旗号是“孟”,另一支部队的旗号是“柳”……司马师不用去考虑这两个旗帜代表的主将是谁,他只需要知道,王昶带领的弘农郡兵里,就没有这两个姓的领军将军。

很显然,这两支部队,根本就不是弘农郡兵。

由此,司马师得出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判断——中计了。

司马师意识到自己中计后,立刻下令回军,尽快的去跟夏侯霸的接应部队靠拢,两家合力,趁着敌军还没有完成合围前,尽快突围。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