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2页(1 / 1)

加入书签

('

而郭淮这边呢……魏延伤亡两千人还沉得住气,他这边的守城兵力从九千人下降到八千人,士气是呈阶梯状下滑的。

而更要命的是……第十一天的时候,郭淮在城楼上远望,发现城外的蜀贼营地开始出现了变动。

一部分蜀贼开始收拾营寨,这是要拔寨退兵,而另一部分蜀贼,却依然在蜀将姜维的指挥下,在濮阳城下列阵。

不一定是攻城,但肯定是在防备城内的守军冲出去干扰。

这么明显的局势,以郭淮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来——蜀贼这是要分兵了。

那么问题来了……蜀贼分兵,是谁领兵,分兵多少,要去哪里?!

郭淮心里,顿时有了相当不好的预感。

而这个预感,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不过是半个上午的时间,城外的蜀贼营寨拆了三分之二,尤其是围攻东门的蜀贼,这会儿已经是撤的一干二净了。

很明显的迹象,蜀贼确实是分兵了,而且分兵离开的主将,还是魏延……这意味着什么?!

魏延作为一军主将,他不在濮阳城下呆着,这就说明现在的濮阳城,已经不是蜀贼的主攻目标了……方圆百里范围内,值得蜀贼主将去进攻的战略目标,就只有酸枣和延津这两个地方。

蜀贼要分兵进攻酸枣或者延津了。

这两个地方,郭淮是真的不敢掉以轻心。

一来,这是整个兖州魏军的后路通道,战略价值巨大,二来……就那两个地方的守军总兵力加起来也不到六千人,看眼前蜀贼的架势,至少要分兵两万人去进攻,就靠一个蒋济,能守得住个屁啊。

是,自己守住了濮阳,确实可以在魏延的粮草通道上埋钉子,但如果蜀贼真的就靠着酸枣和延津的存粮坚守住了,彻底切断了司马懿的退路……那自己这个濮阳守的还有个屁的意义啊。

魏延还要赌一把自己能不能守得住酸枣,郭淮可不敢跟魏延去赌他的这种可能性,因为一旦赌输了,兖州的近十万魏军可就彻底成了瓮中之鳖了。

至少从整体战略上去考虑,郭淮还是认为,酸枣和延津的价值,要比这个濮阳城重要的多。

再加上濮阳城内守军的士气变化,导致郭淮也不得不做出自己的决断。

组织士卒,突围西进,抢在魏延之前,进入酸枣布防。

而且,速度必须要快,行动也必须要隐蔽。

城外的蜀贼正在分批离开,而郭淮,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当天夜里,郭淮直接下令士卒集结,携带干粮和必要军械,做好突围准备。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郭淮下令点燃城内粮草,烧毁粮草,然后在这个突然变故的掩护之下,打开南城门,从蜀贼兵力相对较少的南城门突围,绕道往西而去。

在东城门的姜维对此,确实有些缺乏准备。

倒不是说姜维算不到郭淮会从南城门突围,而是姜维没有算到郭淮居然这么狠的,自己点燃了自家在城内的粮草。

这些粮草被烧毁了很可惜不说,就说这个火势蔓延起来的话……濮阳城得死多少百姓啊。

因此,姜维在察觉到濮阳城内起火和郭淮突围后,稍微犹豫了一下,最后选择了放弃追击,先一步入城救火。

一方面是为了城内百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粮草补给。

毕竟,魏延等人还是在敌人的腹心作战的,这种粮草补给,郭淮舍得烧毁,姜维可不舍得浪费。

第1126章 魏延的计划

濮阳被放弃,姜维入城救火,一时半会儿没法去追击郭淮所部,只能派出军使,向带着先头部队早一天撤离的魏延汇报了情况,提醒魏延注意。

魏延倒是想拦截一下,但问题是,魏延是带着先头部队撤走的,仓促之间能收拢备战的士卒不超过五千人。

兵力不够,仓促应战,要是被郭淮击破了,反而伤了士气。

而以郭淮的能力,也一定会对碰到魏延拦截的做准备,肯定会选择避开魏延的方向进军的,要逮住郭淮,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因此,魏延稍微思考了一下,决定还是不要节外生枝,尽可能的保持现在的节奏,往酸枣而去。

就目前的行军速度来看,哪怕郭淮更加熟悉东郡地理,能比魏延早一步赶到酸枣,魏延也已经想好了怎么对付这个老家伙的办法了。

说真的,比起郭淮先一步赶到酸枣,魏延更加担心的,是郭淮直接弃守酸枣,带兵加强延津的布防。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才是魏延要头疼的问题呢。

而此时的郭淮,确实是在考虑,到底是去酸枣,还是去延津。

如果说兵力充足的话,那么郭淮去酸枣和去延津,并没有什么区别。

可如今郭淮手里只有八千士卒,这种情况下再分兵支援两地,那纯粹是给魏延送人头和战功的……他必须做出一个选择。

酸枣守军不到千人,如果自己不去,面对魏延的进攻,酸枣必然失守。

而延津方面有蒋济率领五千人在驻守,自己如果过去,汇合蒋济,基本可以保证延津的安全……但酸枣如果被蜀贼占据了,就相当于是在延津到陈留之间钉下了一根钉子。

而且这根钉子很长,几乎可以横跨大半个东郡,从东阿到酸枣一线,蜀贼可以进退自如。

郭淮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没得选。

延津的蒋济那边,还能坚守一时,而且从情报上看,天子派出的禁军已经在曹宇的率领下出发了,大约还有十到十五天左右就能完成渡河,抵达延津。

可酸枣这里,郭淮不去的话,失守就是肯定的事情。

没办法,郭淮只能提兵,往酸枣的方向而去。

也不知道是郭淮真的运气很好,又或者是郭淮军中的向导给力……这一路郭淮尽量选择避开魏延军队的小道行军,有时候还不得不绕道,可即使如此,还是让郭淮抢在魏延之前,进入了酸枣。

郭淮立刻开始就地整理酸枣城防,做好坚守酸枣的打算。

而魏延呢,仅仅比郭淮晚了一天赶到了酸枣……在看到酸枣城内飘荡的郭淮将旗,魏延冷笑了一下,并没有下令立刻攻城,而是下令全军,到酸枣的北面,安营扎寨。

之后的五天时间内,魏延依然没有进行任何的进攻,任由郭淮抓紧时间布置城防,就是按兵不动。

这个态势,郭淮看的都有点麻了。

不是,这个魏延,到底在想什么?!

酸枣可不是濮阳那样的大城,城墙高度和防守设施都没有那么完备的。

再加上郭淮只是比魏延早到酸枣一天而已,当时的酸枣防御上有很多漏洞,以魏延的能力,完全可以用强攻的方式进攻酸枣,陷入被动的肯定是郭淮自己。

可魏延不仅第一天没有发动强攻,甚至接下来的四五天时间里,都没有发动进攻。

不仅没有发动进攻,魏延甚至连派出士卒砍树打造攻城器械的事情都没有做……郭淮是真的看不懂魏延到底在等什么了。

虽然看不懂,但现实就摆在眼前……不管魏延是出于什么原因没有发动攻城,现在对郭淮来说,他没得选,多一天加固城防得时间总是好事儿。

就这样,魏延依然按兵不动,郭淮则抓紧每一天的时间,拼命加固酸枣的城防,准备跟魏延打守城战。

而这一切,一直持续到姜维领兵,抵达酸枣为止。

魏延在等的人,就是姜维,以及姜维带来的一万士卒到位。

姜维在扑灭了濮阳大火后,迅速在城内安定民心,同时抽调文钦从东阿移镇濮阳,保证这个中间节点的稳定……做完这一切后,姜维才率领剩下的一万士卒出发,往酸枣而去。

因为这些事情的耽搁,姜维比魏延晚到了六天的时间。

而到了酸枣,看到郭淮在不停的加固城防,而自家营中却连一件像样的攻城兵器都没有……姜维也觉得奇怪,因此立刻去求见了魏延。

而魏延在等来了姜维后,也没有废话,直接把他想到的作战计划拿了出来,准备跟姜维商议一下。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