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8页(1 / 1)

加入书签

('

但人品糟糕归人品糟糕,贾充还是能看得出来,如今的濮阳守军不会太多,所以他要将功补过的话,唯一的希望,就是攻下濮阳。

只是,贾充手里的军队人数也少啊……哪怕再怎么收拢残兵,最后退到离狐县来汇合的魏军加起来,也不超过五千人。

而濮阳那边,根据贾充截获的情报和自己的侦查,守军大概是在一千到两千人之间。

濮阳毕竟是坚城,贾充手下的士卒却都是败兵,士气低落不说,粮草补给也只是勉强够用……用这样的士卒去进攻有两千人驻守的濮阳城,恐怕未必打的下来。

经历过一次战阵失败后,贾充终于还是学到了一点东西,没有自己刚出兵的时候,那种盲目的自信和乐观了。

因此,贾充一边在离狐县驻扎了下来,继续收拢溃兵,抓紧时间恢复士卒的军心士气,补充粮草军械,一边等待时机进攻濮阳城。

结果,贾充还没完成这些“将功补过”的准备呢,自己老爸带着一万五千士卒已经到了离狐。

好嘛,这下贾充的事儿是彻底瞒不下去了。

贾充并不知道司马懿扣下了郭淮的军报,他还以为贾逵早就知道了自己战败的事情。

因此,当贾逵诧异的询问“我儿为何在此”的时候,贾充还以为自己老爹是在阴阳怪气的诘问自己,是要收拾自己的前兆。

面对自己的老子,贾充还不至于玩什么小聪明,而且他也没想到司马懿会替他隐瞒战败的事情,自己老子一问,贾充自然是不敢有所隐瞒,该说不该说的,全都说了。

可等贾逵听完了贾充的讲述后,差点两眼一黑的昏厥过去。

自己这辈子的为人处世,怎么会教出这么一个混蛋玩意儿出来?!

违抗军令,擅作主张,指挥无方还卖队友……特么比曹休都不如啊。

自己这大半辈子积攒出来的老脸,全让自己的儿子给丢尽了。

给贾逵气的,直接拔出了腰间的配剑……但想想这到底是自己的儿子,掷剑于地,抄起剑鞘,对着贾充一顿劈头盖脸的抽。

贾充也不敢躲啊……虽然贾充的人品是不行,但这年代根深蒂固的“孝道”理念,还是深刻的影响着贾充的。

结结实实的挨了一顿抽。

最后贾逵也是抽累了,气喘吁吁的坐下,开始想对策。

毕竟,这是自己的儿子,自己亲生的,养了十八年的儿子……公忠体国是一回事,自己儿子的命是另一回事。

如果有补救的机会的话,贾逵也不想送儿子去死。

而很快的,贾逵就想到了办法——攻克濮阳。

如果自己的儿子能亲自领兵攻克濮阳,自己再豁出老脸去跟司马懿和郭淮求求情,恐怕这个事儿,就能这么遮掩过去了。

毕竟,这么大的事情,司马懿都没有写信告知自己,可见司马懿那边,也不见得是非要追究贾充的责任。

而攻克濮阳这个事情,在贾逵看来,其实并不难。

根据情报显示,濮阳守军大概就只有一千人左右,守将也不知名,蜀贼的北线主力大军全部集中在酸枣到延津一线,哪怕濮阳告急,一时半会儿也无法回援……这本来就不是一个多么难的任务。

因此,贾逵划拨了五千士卒给贾充,加上贾充这段时间收拢的五千残兵,凑足一万兵马,现在立刻出发,去进攻濮阳。

自己则暂时在离狐县略作休整,晚个四五天再往濮阳进发。

如果自己到了濮阳,贾充已经攻下了,那不用说,这个功劳肯定是他的,将功补过的机会也有了。

可如果自己赶到的时候贾充还没有攻下濮阳……那也不用麻烦别人了,贾逵自己就把自己的儿子绑了,等战后由司马懿来定夺吧。

这么点事情都干不成,是死是活的,又有什么区别?!

就这样,贾充带着一身被老子揍出来的青紫伤痕,顾不得别人的异样眼神,立刻去整军,然后领兵出城,进攻濮阳。

两天急行军,三天攻城……贾充用了五天,终于是赶在自己老爹亲自领兵到来前,攻克的濮阳。

嗯,小命算是保住了。

第1141章 魏延的判断

濮阳失守,真的不能怪阳群。

从一开始,魏延和姜维都没有太把后路看的太重,毕竟他们打的就是孤军深入的作战。

有没有后勤基地,他们都要完成自己的作战任务。

因此,当姜维要求文钦离开濮阳,来延津助战的时候,魏延等三人其实都做好了后路失守的心理准备。

濮阳也好,东阿也罢,各自只有千人守卫,弹压城内依然倾向于曹魏的世家大族还行,一旦遇到魏军的强攻,是很难能守住的。

因此,文钦在领兵离开濮阳的时候,对阳群和丁立两人,都没有明确他们要死守城池的命令,只是告诉他们,发现敌军踪迹后尽快示警,同时能拖多久尽量拖多久。

阳群守卫濮阳,不仅在贾充靠近濮阳时,第一时间向延津和东阿两个方向示警,并且还冒着兵败身死的风险在濮阳坚守了三天,替两边的将军们争取了时间。

阳群已经尽力了,他最后突围出来的时候,身边只剩下不到一百人了。

至于东阿的丁立,在接到了阳群的示警后,二话没说,立刻整军出城。

打的,是去支援濮阳的旗号,但实际上却是在出城后往北绕道,直接撤往黄河沿岸,然后顺着黄河流向而走,西进去找姜维等人汇合。

东阿这地方,比起濮阳更难守……濮阳的世家大族大多还比较圆滑,不会轻易的摆明立场,可东阿这边就不一样了。

就东阿世家对曹魏的支持程度,恐怕只要听说魏军杀回东阿了,城内的那些世家大族们,就会立刻煽动城内叛乱,以迎接即将到来的魏军。

所以,丁立更加不可能守住濮阳,倒不如保存一点兵力,提前突围,去找大部队汇合。

如果一时间无法找到大部队,那也要在东郡北部制造出一定的混乱出来,让魏贼不能安心西进。

而贾逵这边,在领兵抵达濮阳后,立刻下令让贾充领兵五千,前往攻取东阿……以贾逵的目光不难看得出来,这又是一个天上掉下来的功劳。

有了攻克濮阳和东阿两县的功劳,自己儿子之前犯下的那些错,才终于算是有了补救的资本。

贾逵自己,则留在了濮阳,一边修缮城防,一边派出探马往西,去寻找魏延和姜维等人的踪迹。

虽然说,大家都知道这两人如今还在酸枣到延津一线,但问题是,他们具体在哪个位置,是分兵状态还是合兵状态,接下来是要突围撤走,还是会反攻濮阳……这些贾逵都要足够的情报才能做出合格的判断。

濮阳被攻破,贾逵相信,不需要多少时间,魏延就能得到消息了……而以魏延的领兵经验和应变能力,肯定会立刻做出调整的。

这个时候,就看司马懿能不能率领主力,把魏延堵死在酸枣和延津一带了。

而魏延这边……阳群的示警战报,经过了三天的紧急传递,终于也是传到了魏延的手里。

魏延顿时陷入了沉思。

阳群的战报上说,领兵进攻濮阳的主将旗号是“贾”字旗,兵力也在万人以上……阳群判断,有可能是定陶的贾逵领兵北上,前来进攻濮阳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事情就比较麻烦了。

贾逵是不可能轻易弃守定陶,选择北上进攻濮阳的……他这么做,只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魏贼在兖州中部被徐庶大军击败,仓皇北撤,反攻濮阳,是为了在兖州北部建立防线,继续阻挡大汉的北伐军进攻。

可如果是这样的话,贾逵来的未免也太快了,而且以败军的军心士气,恐怕也不会一上来就选择强攻濮阳,应该先扎营恢复一下士气,然后再选择如何进攻才对。

另一种,就是相反……司马懿领军击破了徐庶率领的北伐军主力,扫清了兖州南部的威胁,现在已经腾出手来,准备北上围剿自己这些人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