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0页(1 / 1)
('
定陶这个地方,之前就是贾逵屯兵驻守的地方,也是阻挡胡遵等人进犯济阴郡的重要节点,这个地方,贾逵不可能不囤积大量的粮草,以备不时之需。现在贾逵北上进攻濮阳,一时间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粮草都搬空,而且随着贾逵领兵北上,定陶的守备力量必然空虚,这地方是可以出其不意的攻破的。只要占据了定陶,获得了足够的补给,再一路到达梁国……那时候,魏延估计自己就能得到具体的战报,得知汉军的具体方位了。这样,就算是彻底逃出魏军的包围网了。这是魏延想到的撤军计划……可文钦委婉的,提出了一个反对意见。往济阴郡撤退,确实是一步妙棋,但是吧……文钦觉得,长垣那个地方,未必就是撤退的好方向。诚然,从现有情报来看,长垣县确实没有多少魏军的兵力,但是呢,文钦认为,正因为如此,这条路才是最危险的。司马懿这个人啊,用兵老辣,而且非常善于换位思考……他如果站在汉军主帅的角度去考虑的话,第一反应肯定也是从长垣县撤兵。因此,司马懿必然会亲率大军,堵截长垣县……因此,文钦的建议,是立刻南下封丘,抢在魏军分兵之前抢占封丘,然后再继续南下,不管是顺着陈留郡往南走,还是中途从济阳县绕道进入济阴郡,走魏延的老路,其实都可以。这样的撤军,在文钦看来,更加保险。魏延对文钦的这个建议吧……有点吃不准。实话实说,文钦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但仅限于有道理。因为文钦的建议,是建立在司马懿预判魏延会走长垣县的基础上的……如果司马懿并没有这样预判,而是常规行军,带着魏军主力直接出现在封丘,那按照文钦的建议行军的大汉禁军,恐怕就是自投罗网而已。唯一的区别,无非是被围在酸枣城下,还是被围在封丘城下罢了。可魏延也得承认,司马懿这个人真的不好惹,如果按照自己的计划撤军的话,被司马懿堵在长垣的可能性也非常高。甚至,司马懿都不需要正面破敌,只需要对峙拖延,给蒋济,郭淮等人合围创造时间,或者索性拖到大汉禁军粮尽,就可以轻松获胜。因此吧……两个撤军路线都有风险,而魏延必须从这两个撤军路线中,二选一。魏延不想这么选,因此,他看向了姜维。经过这次轻兵突进的作战后,魏延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小子虽然年纪不大,但确实鬼点子多,称得上是足智多谋……也许他能有破局的办法。而姜维呢……姜维还真的是有一个不同于前两者的撤军方案,只是这个方案吧,有点危险。本意上,姜维是不太想说的,毕竟自己的这个撤军方法,搞好了,不仅能安全撤军,甚至有可能再次打开对曹魏的进攻局面……但搞不好,恐怕就是一个全军覆没的结果。风险大到,比正面硬刚司马懿率领的魏军主力都要高。姜维本来是真的不想说的,但架不住魏延始终无法做出决断,反而还问向了自己……姜维琢磨着吧,还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吧。这就好比在两个好主意里面掺杂了一个坏主意,反而会坚定魏延从两个好主意里面去选择一个执行,不会再继续犹豫下去。因此,姜维就说了。他的撤军办法,是直接放弃酸枣,西进进入河南郡东部……最终的目的,是进攻虎牢关。一旦能攻破虎牢关,把河南郡连成一体,那么就能获取直接进入兖州的通道……哪怕这次北伐作战不利,不得不退回颍川,可下次北伐的话,就可以直接从虎牢关出兵了。而虎牢关现在只有五千人守卫,魏延所部还有三万人……进攻虎牢关,并不是没有胜算的。再一个,曹魏的这个包围网,有从东面切断后路的,有从北面和南面两路夹击的……可西面的河南郡,现在却没有多少兵力防守,只有一个酸枣的郭淮挡在自己面前。现在魏延如果领兵北上的话,你猜猜郭淮会不会带兵主动出击,拦截魏延的退路?!除非他不想活了!!!这就是姜维的想法……实话实说,乍一听这个方案的时候,其实魏延和文钦,都是眼睛一亮的。但这个方案,真的不能细想,越细想,就会发现,这个方案实在不怎么靠谱。首先啊,从酸枣到虎牢关,这一路上基本就没有几个县城,而这些为数不多的几个县城里,是否有足够三万士卒可以支撑一时的粮草,魏延也不敢去赌。万一没有足够的粮草支撑,哪怕西进到了虎牢关下,也根本撑不了几天。其次,虎牢关是雄关,哪怕现在兵力减少了,但依靠高城墙和守关防御设施,拖延一时还是能做到的。魏延虽然兵力够多,但后勤不稳定造成的困境就是不能长期作战,也没有可以随军携带的攻城器械……攻打虎牢关,没有足够的粮草军械支撑,没有足够的攻城器械,还怎么打?!拿人命堆也爬不上七八丈高的关墙吧!!!所以……魏延看向了姜维,眼神里充满了疑惑。这怎么想,都是一个自寻死路的做法,以姜维的智谋,不可能出这种馊主意吧?!姜维赶紧解释……这个方案只是风险大了一点,并不是纯纯的让人去送死,还是有成功的可能的。这个方案要成功,关键就是要攻克虎牢关,而以魏延率领的大汉禁军,在短时间内,确实不具备攻克虎牢关的条件,但吸引虎牢关守军的注意力,分散虎牢关的防守压力,还是能做到的。真正攻克虎牢关的杀手锏,是在虎牢关正面,诸葛亮亲自率领的那一万郡兵。是,魏延率领的汉军手里没有足够的粮草,也没有足够的攻城器械……可诸葛亮手里有啊!!!而对于姜维来说,这个作战方案唯一的缺点,也是最大的风险,是如何能跟诸葛亮进行及时沟通,互相呼应的进攻虎牢关。毕竟,时间上,对魏延等人,是非常不利的。第1143章 不安分的胡奋魏延最终选择了姜维的撤军路线……这个姜维确实是没想到的。按照姜维的本意,是给魏延出一个风险最高的撤军路线,好促使魏延在前面两个相对来说风险更低的撤军路线中做出选择……谁知道魏延居然不按套路出牌,选了风险最高的路线。要知道,这条撤军路线最大的弊端,就是根本无法和虎牢关正面的诸葛亮进行联系,只能全凭诸葛亮的自行判断来配合作战。而王凌这个人,能力不低,五千人守卫一个虎牢关虽然吃力,但并不代表他守不住……如果魏延和诸葛亮无法形成进攻上的合力,这个虎牢关也没那么容易被攻破。而只要王凌能在虎牢关坚守十天的时间,那么等待魏延的,除了粮草不足的困境外,还有从酸枣和封丘方向赶来的魏军主力……逃都没地方逃。一旦没有了魏延的策应,魏军主力又赶到了虎牢关的话,恐怕诸葛丞相有通天之能,也只能放弃进攻虎牢关,继续退守巩县。这么一来,三万大汉禁军主力,恐怕就真的得全军覆没了。所以,姜维还是得劝劝……虽然主意是我出的,但这个主意的风险忒高了,要不魏将军再考虑一下?!可魏延却坚持选择了这个方案,而魏延的底气在于……他相信诸葛亮的军事敏锐度以及临阵应变能力。魏延认为,只要自己在虎牢关背后发动进攻,正面的诸葛亮就一定会明白是怎么回事,必然会全力进攻虎牢关。嗯,这是魏延对诸葛亮的信任。可这份信任,太过于没来由了,没来由到身为诸葛亮弟子的姜维,都觉得魏延的信任有点太过于盲目了……不是说魏征西跟自己的老师之间,常有争论和摩擦,彼此不太合得来么?!这个吧,就是姜维不懂了。魏延和诸葛亮,张溪等人的交情,很难有简单的语言去形容的。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