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4页(1 / 1)
('
而魏延的想法,倒是比郭淮要轻松一下,毕竟南面来的军队,至少有一半的可能是自己人。只要徐庶确实在南面击破了魏军主力,那么这时候出现在河南郡,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魏延其实也在担心,万一来的是司马懿率领的魏军主力……那自己恐怕连粮尽的那天都撑不到了。但不管怎么说吧,两位主帅,全都不约而同的下令列阵防御,仔细戒备,同时,观察这支军队,到底是谁家的人。而很快,就有了答案。倒不是谁先看清了来军主将的旗帜,而是……这支军队的行进速度,太快了,而行进造成的动静,也太大了。烟尘弥漫,大地都在微微颤动……只要是稍微有点军阵经验的人,都能轻易的判断出来——来的,是骑兵。而这个判断,直接让郭淮脸色惨白,立刻下令,全军交叉掩护,自己亲自领长枪兵断后——撤兵。第1146章 破关魏延消息闭塞,不太清楚,可郭淮是很清楚的……自家骑兵已经几乎全军覆没了,如今在兖州大地上还能成建制肆虐的骑兵,只有蜀贼的骑兵。同样,这也能解释,为什么陈泰没能拦住这支蜀贼军队,同时自己的斥候也没有侦查到这支蜀贼的踪迹的原因了——因为是骑兵。陈泰脑子傻了才会放着守城优势不用,出城用步兵去阻拦骑兵,而自家斥候查探的距离再远,也不如骑兵一个上午的行进路程远。郭淮带来的,也是步兵,不可能在平原野战上跟骑兵对决,所以,郭淮必须选择立刻撤兵。否则的话,一旦被魏延的步兵缠上,同时两翼遭受骑兵的来回冲击……别说支援虎牢关,自己都有可能全军覆没。因此,郭淮不得不冒着大风险,立刻从战场上撤军。而魏延这边,反应确实慢了一些,主要是魏延无法确定这支骑兵的进攻目的,始终不敢轻举妄动。至于旗号……在骑兵奔袭时扬起的烟尘中,很难看清到底这支骑兵打的是谁家的旗号的。魏延是在看到郭淮军开始有序后撤,并且留下长枪兵断后的情况时,才算是反应了过来,然后立刻就挥军全面进攻了。但可惜,郭淮撤的太快,魏延只能勉强咬住断后的长枪兵,配合庞德一起围剿了这批断后部队,而郭淮的主力,却没能拦住。而庞德呢……其实庞德可以仗着骑兵的速度优势追击的,但庞德最终没有那么做。原因很简单,其实庞德也到了强弩之末了……军中骑兵所能携带的干粮所剩无几,特制的奶酪也已经不多了,再追击的话,恐怕就得饿死在兖州腹地了。庞德是奉命来追击魏军的,他在跟随邓艾攻克济阳后,两人做了分工……邓艾去追击司马懿的主力大军,庞德仗着骑兵速度快,去抢占封丘,打开进攻东郡的门户。但庞德也没有想到,魏军在陈泰的率领下,撤退的速度那么快,他四条腿的骑兵愣是没赶上两条腿的步兵,让陈泰先一步的进入了封丘。这么一来,手里只有骑兵的庞德,是无法直接进攻封丘的,而退回去的话,庞德又有点不甘心……算了一算军中的存粮,庞德决定,深入到封丘以北的地区,一边破坏,扰乱魏军的军事部署,一边劫掠维持补给。可谁知道,过了封丘往北,这一路过来,庞德愣是没有找到多少可补给的地方,一直到他带兵打到了河南郡的中牟县,惊讶的发现,中牟县城头居然挂着的是大汉的旗帜。一打听,才知道前几天魏延领兵西进,攻克了中牟县后,前往进攻虎牢关了。庞德一琢磨,自己这边快要没粮食了,魏延手里应该还有吧……不然他怎么有底气去进攻虎牢关呢?!然后吧,庞德就这么一路狂奔,来找魏延要吃的了……顺带打了一仗,击退的郭淮所部,但受限于粮草不足,庞德不敢追击。而魏延……魏延的脸,都快皱城黄瓜皮了……还是那种老黄瓜皮。自己剩下的粮草,节省点吃,也不过够三万步卒吃四五天的……你庞德的两万骑兵,连人带马加一起,自己手里的这点粮草,恐怕都撑不过两天!!!好嘛,本来就缺粮,现在……更缺了。庞德的到来,让魏延的军中粮草更加的捉襟见肘,庞德也没想到,自己的到来虽然给魏延帮了忙,但却也给魏延带来了更大的负担……心里多少有些过意不去的庞德,主动想魏延提议,要实在不行,等粮食耗尽了,就杀马充饥吧。虽然骑兵离不开马,轻易也不会杀马……可人总得活着。这个建议,被魏延拒绝了。原因很简单,郭淮只是暂时撤退了,并不代表他不会再来……杀马充饥,等于是明摆着告诉敌军,自家粮草已尽。到时候敌军只需要避而不战,拖也能拖死他们。因此,魏延的想法是:把缺粮的事情告知全军,明天进行最后一攻。这不是什么新鲜的招数,当年曹真在潼关下,也曾经采用过这种办法,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人人搏命,最后逃出生天。不用去担心士卒们听说了这个事情后会不会军心涣散,提前四散逃命……在没有粮草补给的情况下,单个士卒是无法再这个乱世里生存太长时间的。与其当了逃兵,饿死在野外,倒不如在战场上博一回,输了也不过是战死,总比饿死好受一些。魏延现在也没办法了,他现在的立场跟曹真当时几乎一样,自然也只能做出相同的选择。魏延也不怪庞德。诚然,庞德不来的话,魏延可能还能再撑个四五天左右,但如果郭淮没有被打退的话,魏延现在的处境可能更加危险,也不是多个几天时间就能迎来转机的。所以……没办法了,只能搏命。而魏延这边一搏命,王凌是真的受不了了。以前吧,魏延所部虽然也会发动进攻,但大多数时间是以箭矢压制为主,毕竟魏延军中没有什么像样的攻城器械,只有临时打造的钩梯,数量也不多,无法对虎牢关造成太大的威胁。可这一天的进攻,魏延不仅拿出了军中所有的剩余钩梯,汉军的进攻意志也极其坚毅……不停的有士卒从钩梯上摔下来,但几乎没有间隔的,就会又有无数的士卒涌向钩梯。当然,如果只有魏延这一边的压力,王凌也不是不能应对,毕竟,魏延军中的钩梯数量有限,哪怕士卒作战意志坚决,但只要烧毁钩梯的话,魏延军也就没有什么压力了。可问题是,就在魏延展开进攻没多久的时候,虎牢关正面的诸葛亮,也开始发力了。诸葛亮这边不仅有充足的攻城器械,而且……这次诸葛亮的军令下的,相当的不留情面。临阵不前者,斩!听令不进者,斩!惧敌无措者,斩!这三个军令下达,直接表明了诸葛亮的态度。要知道,诸葛亮用兵作战,是很少会下达这么具体且严格的军令的……现在,诸葛亮也是真的下狠心了。昨天一天,诸葛亮没有发现虎牢关背后魏延的进攻迹象……这本身就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要么,是魏延退兵了,要么,是魏延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暂时无力进攻了。而今天一早,魏延再次发动进攻,这就代表着,第一种可能是不存在的……那就只能是魏延遇到了很大的麻烦。诸葛亮不确定魏延到底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但魏延在遇到非常大的变故后,依然坚持要对虎牢关发动进攻……用常规的思路去思考的话,诸葛亮都会认为,魏延这是强弩之末的强攻了。一旦强攻不成的话,那么等待魏延的结果,恐怕不会太好。因此,诸葛亮也下令强攻,不顾伤亡的强攻,一定要在这一两天内,攻下虎牢关。而诸葛亮这边一强攻,王凌的可应对方式,就太少了。本身兵力就不够,还要顶着头上随时可能射来的箭雨,阻挡有攻城器械加持的蜀贼的进攻……太难了。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