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7页(1 / 1)
('
其实主要的讨论对象,就是张溪,外加一个魏延。谁让这两人,是现在大汉军方的代表人物呢。大汉的四大常设将军,出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刘禅暂时没有再任命车骑将军和大将军的意思,而卫将军赵云虽然因为年迈退居二线,这个职位肯定是要伴随他终身的,不可能轻易改变,所以,四大常设将军里,就只有张溪这个骠骑将军了。可以说,张溪是现在大汉军方实际上的第一人。而除了张溪外,剩下的四征,四镇将军里,也就只有征西将军魏延的能力和资历可以跟张溪相提并论,两个人自然就成为了军方的代表,必须跟诸葛亮商议,各地的镇守将军人选。毕竟,当初先帝托孤的时候说好的,诸葛亮可以掌控军政大权,但军务方面,需要有军方的背书才行。这不是刘备的遗命,而是四大顾命大臣之间的默契。如今虽然张飞不在了,赵云退居二线,但张溪还在,他必须要做到这一点。不过嘛,镇守将军的事情其实并不重要,如今的大汉,至少在新生代将领里,人才还是挺多的,不一定都具有统帅大军的能力,但镇守一郡之地,很多人都有些大才小用的感觉。因此,按照诸葛亮和张溪,魏延两人的来回讨论,最终决定,由张嶷守卫颍川郡,姜维守卫陈留郡,胡奋守卫济阴郡,文钦守卫泰山郡,邓艾守卫东郡。这五个郡,是大汉在这次兖州之战中最大的收获。而兖州剩下的三国一郡,情况就比较复杂了。陈国方面,因为东吴朱据从汝南出兵进攻陈国,廖化兵少,只能暂时退守陈国北部,保住陈国的三分之一土地。谯郡方面,孙韶北上,诸葛虔完全无力抵挡,最终被孙韶击破,彻底赶出了谯郡,退往梁国去跟毌丘俭汇合了。山阳郡方面,胡遵北上速度慢了,又有陆逊的牵制,无法兼顾济阴郡隔壁的山阳郡,那里被诸葛诞轻松占领。而梁国的毌丘俭,在胡遵北上后及时赶到了梁国,正好堵住了从砀山而出的陆逊,以一万人对抗陆逊的两万士卒,勉强稳住了防线。再加上胡遵在进入定陶后暂停北上,陆逊也不敢过于深入,放缓了进攻节奏……如今的梁国,汉吴两家各占一半。形势呢,现在就是这个形势了,关于军略方面,现在需要认真讨论的地方,其实不在于是不是立刻渡过黄河,而是兖州南部的这个烂摊子,该怎么收拾。到底是默认现状,就此休兵,安定地方,还是趁着现在还有余力,南下驱赶东吴军卒,全据兖州。这,才是这次会议需要商议的事情。而顺着这个会议的议题延伸一下的,其实还有一个更加关键的问题——接下来,到底是北进,还是东进。毕竟,就像司马懿预料的那样,汉军渡河攻打河北曹魏的难度,可比东进进攻东吴的徐州要麻烦的多……柿子,还是东吴那边的比较软。第1158章 分工天下形势变化到如今,哪怕是诸葛亮,也不会再抱着什么“孙刘联盟”不放了。很显然,如今是大汉一家势力独大,东吴那边只要不是君臣集体脑抽抽了,就不可能再跟大汉结盟,两家翻脸,已经是必然了。更别说,孙权已经用三番五次的行动证明,在他眼里,什么盟约都不如实际利益来的重要。既然你孙权都打了四次荆州了,那么对于兖州南部,甚至是徐州,大汉也没有放过的道理。某种程度上来说,司马懿的谋略终究还是成功了,东吴已经被司马懿拖下水,用来给大魏拖延时间了。这不是司马懿的谋略有多高,而是天下大势所趋,取了兖州,就没有道理不取徐州……当年曹操面临官渡之战这么紧要的关头,都是先平定了徐州,再领兵去东郡跟袁绍开战的。这点,曹操,荀彧等人看的明白,同级别的战略家们,没道理看不明白的。不管如何吧,张溪,庞统,徐庶都认为,应该对东吴下手。只是,庞统认为,可以暂时不去管兖州南部的东吴军到底是什么态势,现在应该集中兵力,趁着东吴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的情况下,直接进攻山阳郡,从山阳郡突破,进入徐州,然后横扫青徐,包围淮南。而张溪和徐庶则认为,还是需要先解决兖州南部的东吴军威胁,解除后顾之忧,否则的话,以陆逊之能,哪怕一时没有做好开战准备,一旦大汉进攻山阳郡,陆逊也会继续北上,行围魏救赵之举。先扫平兖州南部的东吴军,压缩东吴军的活动空间,减小东吴对兖州的威胁,再考虑进兵徐州的问题。而诸葛亮嘛……诸葛亮倒是一直没有说话。一方面,诸葛亮不太好轻易表态,他毕竟是丞相,如果主动表态支持哪一种方案,基本就会变成决议了,必须要慎重。另一方面,诸葛亮觉得吧,自己多少得避避嫌,毕竟在徐州琅琊郡镇守的人,是自己的亲哥哥,诸葛瑾,占据了山阳郡的人,是自己的族弟,诸葛诞。跟诸葛虔这种不知道隔了多少辈的“族弟”不同,诸葛瑾和诸葛诞,都是有族谱可查的,正儿八经的兄弟。这事儿,诸葛亮还是要注意一下的。再一个嘛,其实诸葛亮也有点担心,所以他看向了李严。“正方,朝廷存粮,可支撑多久?!”诸葛亮对李严发问道。李严略加思考,然后说道,“若以上次北伐存粮而言,尚可支应半年……若丞相担心用度不足,严可令各州再次征粮,以备战事。”这方面,李严是真的没说谎。这个时空的李严,虽然也有不小的私心,但如今的大汉可不是那个只有诸葛亮一人支撑的大汉,李严也没有捞到什么托孤大臣的名义……他就是一个有点能力,但朝中影响力依然有限的高级官员而已。再加上早年李严一直被张溪,庞统联手压制,始终在中低层徘徊,如今好不容易有机会进入中枢,掌握中书省实权……这会儿的李严,是认真做事,展现自己能力,寻求更进一步的李严,不是历史上那个有恃无恐,充满私心,妄图割据的李严。而认真做事的李严,能力还是很出众的,掌管后勤粮草,基本没有出过差错。而粮草储备上,现在也确实还有存粮。毕竟,上次北伐,李严是按照要鏖战两年的预判,分成三批次进行粮草征集的。可谁知道,李严才发动了第二批粮草征集,前线的仗才打了不到九个月,兖州就已经拿下了……如今在长安,确实囤积了半年的粮草可以支配。如今的大汉,也算是家大业大了,这次北伐又是举国之力……这个国力,和历史上只有一州之地的大汉也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的。所以啊,粮草完全够用,甚至李严如果按照预计进行第三次征伐粮草的话,前后加起来,还能支撑一场为期一年的大规模作战。只是,诸葛亮听完了李严的话后,微微摆手,让李严稍安勿躁。说实话,诸葛亮并不想让李严发动第三次征粮……每次征粮,都是加重对百姓的负担。因此,诸葛亮希望,能在现有的半年存粮基础上,发动战争……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考虑的话,那么全面进攻徐州,恐怕就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了。除非庞统有办法,可以在半年的时间内,全据徐州……或者至少得攻下下邳郡,切断东吴淮南和徐州之间的联系通道。只是呢,这话吧,诸葛亮不太好开口……避嫌嘛。好在,在场的人,就没有一个人是笨蛋,诸葛亮主动问粮草存粮,再加上这家伙现在一脸想说又不说的便秘样……懂得都懂。所以,有些话,就由徐庶代为转达了。庞统当然也能观察到诸葛亮的异样,也知道诸葛亮询问粮草份额的用意……庞统想了半天,也确实想不到更加稳妥的办法。不是庞统没有进攻徐州的办法,而是想不到一定能保证在半年内攻下徐州的办法。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