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1页(1 / 1)
('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荆州世家大族其实不是排斥外人来管理荆州,他们排斥的是外人管理荆州会因此损害荆州世家大族的利益。相比于外人,跟自己利益高度绑定,知根知底的本地人,自然是更加容易被荆州世家接受。只是……有些事情,荆州世家也多少明白,现在的时局,已经不是三十年前的时局了,如果不知变通的话,最终倒霉的还得是自己。而能活到现在的世家大族,基本都是最懂得变通的。因此吧,黄崇既然安分守己的守着桂阳郡不出幺蛾子,一帮荆州世家大族们也懒得去找他的麻烦。再者说,如今还有一个更加让荆州世家头大的事情,正在发生。延熙十五年的正月,吴大帝孙权突然颁布了诏书,在东吴境内发行了一种叫“大泉当千”的货币,专门用来应对对外贸易。就冲这名字,是个人都明白孙权到底是打的什么鬼主意,更别说大汉这边也早就有了直百钱的先例。有一说一啊,早些年因为官方贸易渠道关闭,荆州世家们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人不参与到这场有官方背书的走私活动中去的。毕竟,以往走私是要冒着风险的,一路上还得买通守关的将士们,成本也相当的高。如今走私,只要荆州世家跟东吴那边以直百钱结算,官府直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各路关卡的守军更是一路绿灯……有这种好事儿,谁不想分一杯羹。虽然说直百钱这个东西,荆州世家也很深恶痛绝,但是吧,这次是大汉官方折半价给到荆州世家的,而荆州世家却可以凭借直百钱真的从东吴那边套取价值一百钱的货物……反正割的是东吴的羊毛,荆州世家哪个不是赚得盆满钵满的?!就这好事儿,荆州世家大族们还是非常开心的。但是吧,随着东吴那边发行了所谓的“大泉当千”,并且规定也同样只用于对外贸易,荆州世家的好日子,可就到头了。是个人都能看的明白,孙权这是吃了直百钱的亏,打算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了……大泉当千,可比直百钱还狠上十倍。荆州世家们尝过直百钱的好处,怎么可能不知道大泉当千的坏处。可问题是,荆州世家有心不收,这事儿还不行。一个,是荆州牧张溪派人给各大世家传话,如果还想继续从事走私活动的话,就必须无条件接受大泉当千,否则官方层面要禁止走私,那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另一个,是官方放出消息,说是有意恢复官方贸易,并且同时承认直百钱和大泉当千的效用。承认直百钱这个好理解,毕竟这玩意儿就是大汉自己鼓捣出来的,不承认也不行……可承认大泉当千四什么鬼?!如果大汉自己都承认大泉当千作为代值货币的地位,那么哪里还能有民间走私的活路?!别的不说,孙权那个货色,能不全力打压东吴的民间走私活动,以保证自己大泉当千的价值?!东吴的世家大族还会愿意跟荆州世家玩走私?!拿着大泉当千去官方贸易平台上收割大汉的羊毛他不香么?!真到了那个时候,荆州世家要么放弃走私活动带来的利益,老老实实的走官方贸易渠道,接受既成定局,要么,就接受大泉当千,拼着损失一部分利益,继续维持走私活动。两者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都必须接受大泉当千,只不过……走官方贸易,是要交税的,而走私,是不需要交税的。这么一比较的话,荆州世家不得不选择大量囤积直百钱,用于减轻自己在走私贸易中的损失,而这么做,也变相的承认了大泉当千的使用价值。但是,总体来说,荆州世家大族,在最近的半年里,确实亏了不少……东吴这帮混蛋玩意儿,贪得无厌啊,那个大泉当千发的,一点节制都没有。前期赚得有多狠,后期亏的就有多心疼……这就是现在荆州世家大族们最真实的写照。可偏偏,荆州世家大族们对此还没有多少办法可用。老一套的办法,煽动,哄骗,制造民变等等,经过黄崇事件后,大家都明白,至少在张溪坐镇荆州期间,是一点用都没有的……这老小子掌握着军权。走常规途径,通过朝廷渠道去弹劾张溪,争取把张溪调离荆州……别开玩笑了,就张溪在大汉的地位,在高层内部的人缘,弹劾他的奏章恐怕连尚书省那一关都过不去。所以啊,荆州世家们发现,自己是真的拿张溪没办法,除了制造一些舆论来抹黑一下张溪的人品外,好像真没啥办法给自己出气。而制造舆论,抹黑张溪的人品这一招,进行的同样也很不顺利。以往世家大族用这一招无往不利,是因为舆论操控权掌握在世家大族手里,而一个人在这个时代为官,最重要的就是名声,尤其是执政地所在的民间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名声不好的人,很难得到朝廷重用。可这一招,对张溪也不太管用。首先吧,张溪的官位基本已经算是到头了。官职是兵部尚书,武职是骠骑将军……再往上升,恐怕也就是进入三省和晋升为大将军了。而这两个职位,在理论上,是不可能共同兼任了……没有那个皇帝会放心把军权和政权都交到一个人手里,除了诸葛亮。显然,张溪在刘禅心里,可没有诸葛亮这样的地位,自然,他也不可能有进入中枢的机会,要本地名声没啥大用。其次吧,张溪的名声,其实在这个时空,也说不上多好。虽然吧,天下人公认张溪是名将,但是因为“送女装事件”坑了郭淮两次,导致天下人对张溪的风评,真不算太高。送一次女装,还能说是临阵用计,不得已而为之……算是大丈夫不拘小节的表现。但连着送两次,还坑的都是同一个人,这么用计,就显得多少有些刻薄了。至少在中原和河北地区,张溪的名声,真说不上太好。毕竟早年间中原地区是曹魏的地盘,而中原地区又掌控着天下的舆论权,连关羽这样的人,中原世家对他的评价也不算太好,承认他是名将的同时,还得附加上一条“倨傲”,张飞更惨,直接多了一条“暴戾”的评价……可想而知,张溪的名声能好到哪儿去。这样的人,你再怎么抹黑他,好像对他来说,也是不痛不痒的。再加上第三个要素……荆州,有一座岳麓书院,而这座出院的创始人之一,就是张溪。岳麓书院从不收徒教学,但是却提供天下藏书,允许天下学子在这里阅读藏书,交流学问,也欢迎天下名士来岳麓书院讲学授课……这就是一个现代的大型图书馆。这座书院存在了快二十年了,不知道有多少的天下学子,寒门士子,以及一些受到战乱波及,跑到荆州来避难,顺便借住在岳麓书院的名士大儒享受过书院的好处。俗话说,不看僧面看佛面的……荆州世家抹黑张溪,这帮学子,士子,名士大儒,能有十分之一站出来,替张溪辩解上两句,就已经足够帮张溪洗白了。总而言之……荆州世家没辙啊,打不过,骂不走,亏了钱必须自己吞,最后连口嗨报复一下都做不到。难呐!!!第1229章 北伐幽州延熙十五年夏天,荆州世家还在为自己这段时间的损失而不停怨声载道之时……北方的冀州之地,却已经悄然的燃起了狼烟。经过了三年的休养生息,诸葛亮基本摆平了河北地区的世家大族,保证了自己政令的推行,同时,也积攒到了足够发动一次大战的粮草。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决定上书朝廷,启动伐魏之战……攻破幽州,彻底灭亡曹魏小朝廷。这事儿吧,其实在大汉的中枢三省,是引起了剧烈的争议的。尚书令李严是第一个明确表示反对诸葛亮用兵的人。北地好不容易消停了几年,才刚刚看到有赋税能从河北送到长安……这一打仗,那不是诸葛亮就可以截留所有的河北赋税,用于北伐了?!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