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3页(1 / 1)

加入书签

('

青徐,肯定是保不住了。

之后,孙权又下令,让淮南的陆逊收缩防线,坚守寿春……如果寿春也实在守不住的话,可以退守濡须口,以濡须坞的特殊地理位置,继续阻挡蜀贼南下。

做完这些安排后,孙权再次陷入了一阵昏迷。

而等到孙权再次醒来,已经是三天后的事情了,这次醒来,孙权明显能感受到,自己的身体,似乎比以前要虚弱了很多。

但好在,孙权的头脑还算清醒……冷静的思索了好一阵之后,孙权立刻派人去传唤顾雍来见自己。

召唤顾雍,本身就是孙权深思熟虑过的想法了。

顾雍是目前留在建业的文武群臣中,官职最高,资历最深,也是最能稳定局面的臣子……万一自己有个万一的话,顾雍完全可以一面稳定政局,一面继续供应前线作战。

其次,召见顾雍,其实也代表着孙权做好了最后的打算——要稳定太子孙和的地位了。

其实孙权知道,顾雍也好,陆逊也好,他们这些人只是支持太子,支持大义名分……孙和是太子,他们才会支持孙和,要是换成孙霸是太子,他们也一样会支持孙霸的。

这也是孙权愿意放任孙和跟孙霸争权的原因,最后不管太子是谁,陆逊,顾雍等人都会支持的,不会引起不必要的内乱。

但现在,局势已经不同了。

外有大军压境,内有蠢儿子坑爹……孙权必须考虑好,一旦自己真的有个万一的话,是不是能实现权利的平稳过度。

如今的情况下,占据大义名分的太子孙和,显然比鲁王孙霸,更具有名分,也更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孙权召见顾雍,本身也是要给外界传递这样一个信号。

只是,孙权还是有一点,比较欠考虑了。

那就是——如今孙和在外,而孙霸在侧。

孙权召见顾雍,不仅仅是给朝廷的文武群臣传递了要扶持孙和的信号,同时,也是给孙霸传递了同样的信号。

孙霸怎么可能坐得住。

这些年,孙霸和孙和互相争夺,早就已经结怨颇深了,孙霸可不相信,自己一旦失势,孙和会轻易的放过自己。

孙霸也许废物,但是孙和是什么样的人,孙霸确实同样清楚的很。

再加上现在孙霸身边,真的没有像样的谋士给孙霸出谋划策了,孙霸本身也不是那种有脑子的人……现在要不拼一把,将来也是一个死。

因此……大吴赤乌六年十一月,鲁王孙霸以“清君侧”之名,领兵包围太初宫,爆发兵变。

第1249章 搅局者(三)

太初宫变,最终以孙霸失败而告终。

孙霸假借入宫探视孙权的名义,试图带领自己的心腹死士控制太初宫,逼迫孙权写下退位诏书,然后再借口孙权暴毙,自己登基称帝。

从这个计划就能看的出来,孙霸的脑子够不够用了……都已经做好了要让孙权“暴毙”的准备了,孙权写不写退位诏书,又有多大的区别?!

糊弄鬼么?!

因此,孙霸的这个计划,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甚至于,孙霸才刚刚踏入太初宫,他带的那些死士就已经被东吴禁军给围杀了。

这完全死意料之中的事情。

孙十万的军事能力再受人诟病,他对政局的掌控,依然是这个时代一等一的存在。

就孙霸那点能耐,又是仓促发动的政变,怎么想都不存在成功的可能性。

然后,孙权直接出面,以忤逆不孝的名义,贬孙霸为庶人,流放交州,召太子孙和回建业监国。

是的,孙霸发动政变,孙权依然没有杀了孙霸。

倒不是孙权不想杀孙霸,事实上,孙权从来不是一个感情动物,他是一个纯粹的政治动物,威胁到他的权利了,就算是亲儿子,他杀起来也不会眨眼。

只是,时局逼迫之下,孙权不能立刻杀了孙霸。

吕岱,全琮,步骘,全都是孙霸一派的,他们或许是出自各自的利益需要选择支持孙霸,但是,孙霸如今兵变失败,孙权如果杀了孙霸,那很难说这些人会有什么反应。

在和平时期,杀了孙霸当然没有什么问题,孙权自认还是能控制住局面的。

但如今是战时,吕岱,全琮都在前线,步骘在巡视地方……都是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如果因为孙霸宫变失败的事情,引发了这些人的反弹,他们或许会因为害怕孙霸的事牵连到他们,从而做出投敌的事情来……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孙权甚至不能直接公布孙霸的罪名是谋逆,只能给孙霸安一个忤逆不孝的罪名。

这个罪名,也是经过孙权深思熟虑的。

往大了说,带上这个罪名,基本就等于是失去了皇位的继承权……这个时代价值观决定了,一个忤逆的人,是不可能再有人支持的。

而孙权同时也是用这个罪名告诉那些曾经的孙霸支持者们,他们没有了切割和改换门庭的顾虑,自己也不会以孙霸谋反的罪名来追究孙霸的支持者,让大家都宽心。

孙权真的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可能,维持内部稳定,同时也保证外部不崩盘。

只是,孙权到底是年纪大了,又被自己的两个蠢儿子连着坑了两次,实在是有些接受不了这么大的打击……处理完太初宫变的善后事宜后,他就再次病倒了。

召回太子孙和监国,其实也是因为这个。

如今前线还在大战,东吴想要挺过这次难关,首先要做的就是自己内部不能乱……孙权病倒,无法主持大局,那么就只能让身为太子的孙和顶上来,稳定人心。

当然,孙权也知道,就孙和的那三两下水平,借用他的大义名分稳定人心倒是没什么问题,可你指望他行驶治国的权利,那真的是想瞎了心了。

因此,孙权私下传召,召回了步骘,让顾雍和步骘一起暂时掌控朝政,同时又让孙盛率领禁军,拱卫建业城。

很显然,孙权哪怕到了这个时候,依然没忘了制衡,而且,做的安排相当的不错。

只是,孙权到底还是没想到,他做好了这么多的安排,拼命稳定的局势,在他二儿子回到建业的第一天,就被彻底给毁了。

孙和匆忙从江夏返回建业后,监国掌权后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稳定内部,不是关心战事,而是……派出自己的东宫卫队,半路截杀了已经前往交州的孙霸一家人。

这事儿干的吧,把本来就病情不见好转的孙权,直接给气昏阙了。

孙霸带着一个忤逆不孝的罪名,本来就已经没有了任何威胁了,就算你孙和真的咽不下这口气,要搞死孙霸,那也不能现在杀……等他到了交州,再给孙霸弄个“水土不服”的暴毙,他不香么?!

现在杀了,而且你还是派了自己的东宫卫队去干的这事儿……蠢事儿做到这个地步,难道真的觉得天下人也都是蠢货?!

太子孙和连已经沦为废人的孙霸都不能相容,那他们这些曾经的孙霸支持者们,下场能好的了?!

太子乍一掌权就干出这事儿,这要是登基了,哪里还有大家的活路?!

这下好了,孙权好不容易才安抚下来的原本孙霸一派的支持者,他们会怎么想?!

尤其是全琮,步骘,吕岱三人,现在这三个人,可是关系到两条战线的成败呢。

正因此,也难怪孙权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直接给气晕了……好不容易再次醒来后,孙权甚至有心找步骘和顾雍商量一下,是不是换个人来当太子算了。

但可惜……外部风雨飘摇,要是内部再主少国疑,那东吴就真的亡了。

因此,孙权无奈,只能选择继续养病,装作不知道这件事,暂时息事宁人……私下却让步骘给吕岱写信,让孙鲁班给全琮写信,希望两人顾全大局,不要以孙和为念。

很显然,孙权这是想着尽快的恢复过来,然后收回孙和权柄……事实已经证明了,孙和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继承人。

但是吧,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不是说你想怎么样,事情就一定会怎么发展的。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