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页(1 / 1)

加入书签

('

“我们自然明白,所以这该怎么办,还请徐老先生指点迷津。”

王以修问道。

徐阶言道:“你们不用担心,江陵此意,只是想让你们接下来愿意配合朝廷推行清丈田亩之制,这样你们既能完成考成,也能解决朝廷亏空,还不至于使百姓受影响。”

“下官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如此做的话,会损大户之利,不然就只能虚报,而一旦虚报反而是欺君累民。”

巡按田乐言道。

徐阶听笑了起来,问着田乐:“想必这就是老父母与诸公突然来见鄙人的原因吧?”

田乐点头:“没错,就是想听听徐老先生的意思,真要是在东南清丈,自然还要看徐老先生有没有这意愿。”

“解决朝廷亏空最要紧,至于大户受损,不碍事。真要是清丈,我徐家第一个配合!”

徐阶说着就摆手强笑起来。

田乐听后与一众官员大喜,皆向徐阶拱手:“幸而老先生明理,不然我等将处于两难之境也!”

接着,田乐还补充道:“这样的话,也不必怕他刚峰先生来总督东南了,无非是过境官僚缙绅将不能胡吃海喝吃拿卡要而已。”

徐阶只是讪笑了笑,他没有说什么,只是暗想自己接下来几年内是真没必要出游了。

除此之外,徐阶还不得不因为自己门生孙丕扬被抄的事,开始给自己的其他门生写信,劝他们明白朝廷这样做的目的。

而高拱这时在进京得知自己门生魏学曾也被抄家后,也明白了朝廷的用意,开始给自己的门生们写信,且道:“看在他江陵愿意让我回京的份上,老夫且帮他一帮,省得陛下也觉得我小器。”

这样一来,整个万历二年,朱翊钧就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官员上疏请求清丈田亩,以解民困,以增国帑。

第052章 生逢良辅

朱翊钧和张居正等也早就等着这一形势出现。

而眼下,既已形成了势,无非就是具体如何推行,另外就是如何确保推行过程中更符合推行此新政的目的。

而不让清丈田亩的新政,在推行过程中,走歪或出现过激的情况。

为此,朱翊钧特地在年初大比时,让张居正拟旨要求今年大比增加五十个进士名额,算是作为万历朝首次科举的特别恩德。

张居正自然是极为赞成皇帝小规模的增加录取人数而收天下士人之心的。

同时,他也清楚皇帝这样做是为方便新政的推行过程中,能迅速完成对不称职或者不愿意为朝廷得罪官绅的官僚进行更换。

因几乎全国的抚按皆希望朝廷清丈天下田亩,所以到万历三年的春耕结束后,张居正这个并不激进的政治家,也正式上疏奏请天子朱翊钧开始推行清丈田亩的事。

“天下田赋不均,侵欺拖欠严重,更有兼并之百弊,其大者有:

飞诡、影射、养号、挂虚、过都、受献等。”

“所列宿弊久久相沿为故业,于是豪民有田无粮税,而穷民则无田有粮税,穷民势单力薄,无可奈何。”

“及县官征税,贫民鬻子亦不能输纳,则其势不得不行摊派,天下尽受其病。”

“民受侵欺兼并之累,臣闻之扼腕,而若不于此时剔除宿弊,丈田亩,清浮粮,为国家建经久之策,更待何时?”

“故臣请先于天下试点丈量官民田亩。”

朱翊钧在看到张居正奏请清丈天下田亩的奏疏时,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念起张居正奏疏中的几句话来。

虽然朱翊钧对于影射、养号、挂虚等这个时代逃税名目背后的意思并不清楚。

但他不得不承认,张居正明显是对清丈早有准备,所以才清楚这么多名目,而且还清楚哪些名目是最严重的,明显通过他自己的关系网做过调查。

如此精心的筹划,不说有十年谋划也有五年之功。

朱翊钧自知有幸,而生逢良辅,便毫不犹豫地对张宏吩咐道:“批红!”

于是,万历三年五月,朱翊钧正式以皇帝名义下诏在南北直隶首先进行试点清丈,以直隶田粮不均,偏累小民,命抚按着实清丈。

之所以是从南北直隶开始,自然是因为在南北两处试点,试探南北豪民官绅的反应,另外,现在南北直隶的官员也是目前最受内阁信任的。

无论是巡抚保定等处的严清,还是应天巡抚宋仪望都是年初就倡议清丈的人,都是张居正信得过的人。

何况,南直隶还有海瑞坐镇。

当然,南北直隶的田地也最难清丈,因为这两地的权贵官绅最多。

因而,只要南北直隶的田地清丈顺利,其他地方的清丈就没那么大的难度。

“凡上疏提议清丈的,若考成不错,就立即擢升为抚按。”

“考成差些意思的,也留任,令其自陈缘由,给予勉励。”

“而到现在还不愿意清丈的,若考成优等则升任闲职,若考成不合格,当直接罢黜!”

“如此,天下抚按与亲民之官,则皆为愿意清丈的,只要愿意清丈,至少保证清丈完成是没问题的。”

乾清宫西暖阁,朱翊钧再次赐对内阁与吏部、户部、都察院堂官时,代替杨博的新任吏部尚书张瀚这时先禀报了考成法如何确保清丈顺利进行的建言。

朱翊钧对此点首:“准奏。”

而张居正则接着就奏禀起说:“对于丈量官田,臣拟有八款。”

“其一,清丈田粮以税粮是否漏失为前提,失者丈,全者免;”

张居正刚说到第一款,朱翊钧就知道这次清丈是专门针对权贵官绅豪民来的,而在颁布的圣旨上即法令上就能避免小民被清丈的行为滋扰。

能有效避免清丈田亩事变成扰民之恶政。

因为不用想都知道,小民是不敢欠税的,只有权贵官绅豪民才敢欠税,才需要被清丈。

“其二,清丈之事由各布政使总管,分守兵备道分管,府州县官专管本境。”

朱翊钧依旧点首,布政使统筹,分守兵备道也参与,无非是要做好行政和武力保障。

“其三,田有官、民、屯数等,粮有上、中、下数则,清丈时逐一查勘明白。”

对于这一款,朱翊钧也清楚,无非就是防止做假,虚报,而要求负责清丈的官员把各类数目登记详细,而因此可以更容易看出漏洞,即谁在乱编。

“其四,清丈后,复本征之粮,如民种屯地者,则纳屯粮,军种民地者,即纳民粮。”

这是定好标准,如果清丈时发现豪民侵犯了官田,就要按照官田的标准补税,如果军队侵犯了民田,就按民田的标准补税。

“其五,清丈中,有自首历年诡占及开垦未报者,免罪,官报不实者,连坐;豪右隐占,发遣重处。”

朱翊钧听到这里,知道这算是张居正保障清丈顺利进行的大招,既以免罪的方式鼓励逃田税者主动上报,也对敢虚报乱报的官员做出警告,也对豪强强占田地的行为下达了严惩之要求。

怎么说呢。

朱翊钧更加确定张居正的改革的确不是头脑发热,而是谋划已久。

至于接下来的三款则是关于时间和丈量计算与丈量所费钱粮的要求。

按照张居正的意思,既不需要官员们必须尽快完成,也不会让他们拖沓得太久。

还明确了如何丈量而防止有官吏胡乱丈量,乃至也通过规定耗费的额度而遏制有官吏借着去各地丈量大肆靡费藩库的行为。

算是考虑周全。

张居正这时则在奏完后,便道:“陛下,这便是臣所拟八款。当然,即便如此,想必将来清丈也还是难免会有求增为功而虚报多报的情况,乃至更加扰民,而这也只能依靠各督抚巡按严查,另外就是若发现一例这样的情况,可通过重处以儆效尤。”

“不过,以臣之见,虽说新政难以尽善尽美,但如此推行,也当能使受益者多,而受害者少。”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