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页(1 / 1)

加入书签

('

“这还用问吗?”

梁云琏笑着说了一句。

董甲辰则瘫倒在地上,满脸怅然。

……

“猛勺降了?”

莽应里一脸怅然地坐在了椅子上,双手把椅子扶手捏得很紧。

“是的,南边明军断了我们的粮道,以至于北边大军缺粮,使得北边来的明军势若破竹,攻下蛮莫和陇川,再加上南边明军也拿下了洞乌,阿瓦缺粮又处于孤立无援之地,故只能投降。”

帕和回道。

莽应里苦笑了一下,然后问道:“左丞相没有让瘴气在南边明军里肆虐开吗?”

“没有!”

“据我们的探子回来报说,瘴病在南边明军里不但没有肆虐开,他们还在毛淡棉一带大量救治得瘴气的女人。”

东吁侯跟着说道。

“救治?”

“不是直接烧掉?”

莽应里惊愕地站起身来问道。

东吁侯点首:“的确是救治。”

莽应里听后更加失望,也更加恐惧:“此国君主看来是垂涎我朝已久!”

……

“烧!”

“把这些缅文典籍全烧掉,不要留下半个文字!还有粮食与房屋。”

“还有熟悉文字的官员与士绅,全部以唆使缅夷谋大逆罪处死,且诛满门!”

明军的确通过南北对进的方式拿下了阿瓦与洞乌。

而在拿下阿瓦与洞乌后,李如松和刘綎等北兵来的明军也会了师,且下达了毁灭缅甸根基的旨令。

不过。

因天气已经开始转热,除部分能耐酷热的川滇桂黔等地南兵外,北兵已不能久待,而南兵也要回撤守要塞,所以,在缅甸北边洞乌与阿瓦一带的犁庭工作只能重点变成对缅甸文字、物资的销毁与统治阶层即官员士绅的诛戮。

在犁完洞乌与阿瓦一带后,已是万历十二年三月。

天气已经越发热的厉害。

明军中生病的北兵与战马也越来越多。

虽备足了治疗疟疾的神药和其他药材,但暑热导致的病,也还是让很多不耐热的北兵与北马受不了。

好在已经北兵已经开始陆续撤离,基本上到三月时,也就只有毛淡棉一带还留有一批暂时因病的厉害而不能上船离开的北兵。

而南兵也因为兵力有限,不能展开守大城,也不得不开始从洞乌与阿瓦撤离,在蛮莫和陇川一带设寨留兵驻扎。

莽应里等在这之后,就从山里出来,回到了洞乌。

然后,莽应里就一路看到的,自然是千村寥落荒废,路皆血凝成朱红色,街道空空,碑刻皆被磨去,书籍法典与户籍人口册皆不存。

“毁我文化!”

“断我根基!”

“欺人太甚!”

莽应里呲牙咧嘴地大喊了一声,然后就坐地痛哭起来。

作为野心极大的霸道君主,莽应里从不落泪,但现在他哭的像个孩子。

“王上,明军竟给城里的得瘴气平民留了不少治瘴病的药和棉布。”

东吁侯这时走来说道。

莽应里听后止住泪水,道:“药和棉布全部收上来,本王得用来做大事,得病的平民全部烧死!”

“是!”

……

“恩辅,你为什么在撤离之前还要把没用完的药和棉布留下?”

雒依仲有气无力地躺在担架上,问着坐在树荫下的邹元标。

邹元标道:“洞乌、阿瓦一带既然来不及尽剿,那就更得施仁!”

“得让当地民众知道,我们天朝才是真正得天命的仁义之朝。”

“将来才让他们接纳我们的儒生过去,或者愿意主动成为儒生,这样才会承认天朝是最具仁爱的地方,天朝的文化是最具仁爱的文化,天朝也是最具正义的地方,只要是优秀的人,就会愿意来为我天朝服务,而推翻他们自己的暴政,甚至希望通过歌颂天朝提高他们当地的地位。”

“倒也是,若真的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无疑是上策。”

雒依仲说后就咳嗽了起来。

作为北方人,雒依仲对暑热的耐受能力要差一些,也就最终还是中暑生了病。

而邹元标因是南方江西人,那里除了庐山是避暑胜地外,夏季也很热,所以倒也适应一些,还没热出病来。

李如松因为撤离的及时,倒也没有生病。

不过,他们这些北兵这次不是从海路撤退,而是陆路撤退的,因为云南虽临近缅甸,但大部分却因处于高原而四季如春。

所以,李如松等北兵撤回到云南后就很快不再有暑热之感。

“当加快对云南进行改土归流,而能作为随时征服缅夷的坐地。”

杨镐也在同李如松一同回来时,向李如松提起了这一点,李如松听后颇觉有道理,而因此把这个想法写进了密奏里。

朱翊钧因而在这不久后得知了杨镐这人,因而吩咐说:“传旨,将此人和叶向高皆提为侍从室舍人。”

“遵旨!”

时下,春色渐浓,燕归帝都,连宫阙里也鸟鸣不绝。

朱翊钧这时也起身推开窗户,看向蔓延到阶前的绿色,而听着鸟鸣,颇为恬淡地眺望起明媚的春光来。

犁庭缅甸是他亲政一来的第一件武德之事。

这自然令他心情极好。

不过,他不得不承认,他做到这一步也不容易,杀了不少人,也抄了不少家。

他知道恨他的人肯定不少。

但朱翊钧相信,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崇敬他。

因为,自他亲政以来。

文治上,推古今之学,而不因朱废王,故使是王、陈等今朝大儒入孔庙。

武功上,大军南北对进,攻下缅地首都阿瓦以及重镇洞乌、东吁、达贡等地,使李如松等有机会勒石于缅,且掳回大量黄金,是他即位以来第二次令大军跨海远征,不可谓值得彪炳于史册之上。

要知道,乾隆的征缅最亮眼的战绩,也才不过逼近阿瓦,而不是拿下阿瓦,就被他自己评为十大武功。

朱翊钧觉得自己的征缅再怎么说,也是算一大伟绩的。

第357章 凌迟汉奸

幽深的诏狱里,微弱的烛光在闪烁着。

“啊!”

而这时,董甲辰的喊声就在一排排烛光闪烁时,湮没进了黑暗里。

董甲辰在被押赴京师后,就由锦衣卫严审起来。

现在,他正在锦衣卫的伺候下,享受老虎凳等酷刑,他也就因此当场嚎哭不已。

“我错了!”

“我真的知道错了!”

“求求你们放了我,给我一个痛快吧?呜呜!”

“我知道我不该背叛朝廷,不该心里没有国家大义!”

“明明天子没有因为我们董家借着破坏清丈田亩新政,乃至勾结官员更改白册,使得嘉兴赋税全部由嘉善承担这事灭我满门,只禁考九年,可见慈恩如天,可我不但没有因此感念皇恩,反而心生怨愤,而不惜借着走私茶马于缅甸时,投附莽氏,怂恿其兴兵灭明!”

“我的确错了!”

“我罪大恶极,但大家都是汉人啊,陛下倡导贵本国汉人的,你们不能违背圣意啊!”

董甲辰痛苦万分地说了起来。

白一清冷哼一声,说:“现在知道提汉人情谊了?关键是,你怂恿莽氏掳掠我云南汉人百姓时,又想到过自己是汉人吗?”

“我愿意检讨!只求给我痛快。”

董甲辰言道。

“不会给你痛快!”

“但现在让你受受罪,倒也的确是让你写写悔过书,好作为反面案例,使天下士人知道。”

“按照圣谕,你得写得有教导意义一些,否则若上面觉得不满意,是不会减你刀数的。”

白一清言道。

董甲辰听后一愣,问:“如果写的好,只是减刀数,还是要剐?”

“自然还要剐!”

白一清厉声回道。

董甲辰抿嘴闭眼:“这新订刑律明显是专门针对权贵官绅的,所有大罪都废凌迟,就通夷不废!明显朝中奸臣是知道小民是没资格通夷的!所以才这样做!”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