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页(1 / 1)
('
“如今已送来章奏,而请朝廷严查,故应天乡试可能真的存在舞弊行为。”
张敬修拱手回道。
张敬修说后,申时行等皆一脸惊骇。
朱翊钧笑了起来:“朕就知道会是这样。”
说着,朱翊钧就沉着脸又道:“朕姑且先信了他们抚按的话,但是,抚按官与抚按官衙的所有人还是都得先控制起来,不排除没有官僚与豪右勾结的情况,这件事派一个钦差去,你们认为谁去合适?”
“陛下,臣荐刑部右侍郎张岳,此公昔日招安便颇善查缉奸恶。”
这时,刘应节奏道。
朱翊钧摆手:“不妥,让文臣去查涉及文人的案子,就算朕相信,天下寒士也不愿意相信,得派一名精明的武勋去!”
朱翊钧说着就道:“让铁岭侯去。”
“陛下,吾儿只会上阵杀敌,查科场舞弊的事,恐难胜任啊!”
李成梁猛地打了一个寒颤,忙在这时上前奏道。
朱翊钧目光深邃地瞅了李成梁一眼。
李成梁再次颤抖了一下,不得不忙又改口说:“不过,陛下若真要以吾儿为钦差,臣认为他也能尽全力办好差事,毕竟吾儿虽只会上阵杀敌,却也有心思缜密的一面,还善纳人言,因授业于徐文长之故,也颇多曾参与平倭的厉害文人谋士与之交好,想来帮其破案不难。”
“朕更看重他忠诚的一面,不过如卿所言,他善不善于查案不重要,只要他拉拢到能善于查案的谋士就行。”
朱翊钧说着就又道:“另外,若照应天抚按所奏,此事跟科场舞弊有关,跟背后的豪右有关的话,那就说明,江南的豪右还是很不守规矩,风气很不好,乃至非常恶劣,竟用如此残忍的手段。”
“朕也就很想问问,这还是文教兴盛之地吗?!”
朱翊钧说后,申时行、王锡爵等江南官僚不由得低下了头。
“传旨!”
“既然这事与江南仕宦豪右有关,那万历十七年的院试和会试,不再取江南仕宦子弟!”
“如果这事查不清楚,那三年后的应天乡试与会试皆不取江南仕宦子弟,以解江南寒士之怨,祛江南反动之风!”
朱翊钧说道。
申时行和王锡爵、许国听后大惊。
申时行直接匍匐在地,痛声道:“臣家乡仕宦让陛下失望了,愧对朝廷,但也并非皆是如此,还请陛下开恩,勿牵连所有江南仕宦啊!”
王锡爵也跟着匍匐在地。
接着。
王锡爵更是咬牙奏道:“臣愿号召家乡仕宦献田于小民,替朝廷解寒士之怨!”
申时行诧异地看了王锡爵一眼:“臣亦一样!”
“皆起来吧。”
朱翊钧说了一句。
申时行、王锡爵便站起身来。
朱翊钧这时说道:“这既然是江南仕宦的错,错在让地方不宁,白受国家恩养,那就不能只是由你们的单个家族来承担,这非公正之举。”
“正所谓群体为恶就责群体,个人为恶就责个人。”
“但治国如执秤,若想使秤杆常平,君心当如镜,明辨善恶是非。”
“而你们二位是有功于国的,尤其是最近稳住银元价格的事,你们二位出力甚多,故朕倒是不应该把江南仕宦的错怪罪于你们身上,而倒显得你们是在为江南仕宦做官,不是为朝廷做官,无疑是有负你们的忠心。”
“所以,传旨,阁臣申家、王家皆因功免此罚,其三族子弟依旧可录。”
朱翊钧说道。
申时行、王锡爵二人一怔,随即皆拱手谢恩。
他们其实也不是真的对整个江南仕宦的利益那么在乎,而刚才之所以那么激动的大拜,本质上还是因为也涉及到了自己家族的利益。
朱翊钧懂他们的心思,也就特地开了恩旨。
然后,申时行等也就很配合的没再谏阻。
“公刚才怎么突然改口了?”
而执政公卿们在出宫后,新任兵部尚书兼协理戎政殷正茂倒是忍不住问了李成梁一句。
李成梁揩拭着头上冷汗笑着说:“江南豪右应不至于让犬子也被炮轰吧。”
殷正茂笑道:“那倒是不至于,只是公越发比以前更不怕得罪人了,实在令人肃然起敬。”
李成梁苦笑,说道:“倒也不是不怕,只是有更怕的。”
李成梁说着就指了指西苑帝宫方向,说:“自其即位以来,添了多少武德,培养了多少新武勋,他要是愿意,像太祖一样,一次大案杀上万人都不成问题的,公不畏乎?”
“畏!”
“天下人都畏,但可惜,天下豪右不畏民,才有今日之事。”
“太祖当年杀得血流成河,不畏民欺民如蝼蚁者,依旧难以禁绝此事。可见,自古难让官不欺民啊!”
殷正茂说着就叹了一口气。
……
话转回来。
应天乡试的落第寒士在从巡抚衙门回来的路上被诛戮后,并没有如江南的官宦们预料的那样,而风平浪静起来,即便接下来闵守正真的在补录中几乎全部录的寒门士子。
因为朱翊钧已经提前派人去地方上组织士民百姓展开运动,声讨不公。
所以,在这件事过后没多久,反而有更多的寒士被组织起来,对这些被屠寒士继续祭奠,且表示要罢课。
“物不平则鸣,陈、卢等君子不能白死,我们要让他们血债血偿,如果朝廷一日不严查出凶手,我们就一日不去学校!”
来到江南的李贽就在这一天亲自祭奠了被屠寒士。
而有跟着他一起来的兴明书院生员葛子胜本是抗倭牺牲将领葛子明幼弟,如今已是锦衣卫骨干,而他现在依旧以生员身份参与了这场活动的组织,且在祭奠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寒士们纷纷响应。
更有生员娄宜跟着响应道:“罢课还不够,我们得发动同情我们的商贩工匠罢市罢工!”
以至于,巡抚孙鑨很快就得知了此事,而问着杜若佳:“什么,全部罢课,还有要罢工罢市的?”
杜若佳点头:“公认为要不要调兵直接镇压?”
第531章 寒门士子闹事,开展新礼运动
“调什么兵?!”
“真当赫赫皇威不存在吗?!”
孙鑨突然大声叱问了杜若佳两句。
杜若佳有些尴尬地站了一会儿,然后才道:“那就这么坐视他们胡闹?”
“别到时候闹大了,朝廷为了给他们一个交待,不得不杀我们以平众怒。”
“是的!”
“这才是让人不安的地方。”
“但我也没想到,那些寒士居然没被吓住。”
孙鑨这时候语气也和缓了下来,有些沮丧地说道。
然后,他就忽然抬头看向杜若佳说:“我想,他们这么有恃无恐,定是背后有新党支持!”
“应该是的,不是他们敢闹,是有人想让他们闹!”
孙鑨接着又很笃定地补充了一句。
随后,孙鑨又把一道钧旨给了杜若佳说:
“而且,枢密院已下钧旨,各督抚标营营兵不得擅自调动,都司卫所兵也不得擅动,需先请旨后才可便宜行事,否则就以勾结豪右影响朝廷办案为由从严处置,而我们到底是流官,犯不着为他们得罪朝廷,可见上面巴不得下面乱起来。”
杜若佳看了钧旨后,拧起眉来:“上面这是要坐山观虎斗!可我们夹在中间就为难了。”
“我应直接辞官!不等朝廷来处置!”
“免得将来两头受气。”
孙鑨说着就真把乌纱帽取了下来。
而就在这时,其家奴来报说,原湖广提学谭德勤来拜。
孙鑨只得命人请了进来。
谭德勤一进来就慌张地对孙鑨说:“抚院,外面已经大乱了!”
“许多生员不进学不说,还自发去青楼把自己同窗拖出去批斗,说他们伤风俗、坏学风!”
“连还在令自己妻妾女儿缠足的士人,也被他们揪出来批斗,说他们抗旨不遵,无视新礼!”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