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页(1 / 1)

加入书签

('

……

张敬修说后就看了朱翊钧一眼。

朱翊钧道:“就是以前不够严,让这天下庶民可以进阶为权贵的路变得荆棘丛生,就算朕一再加宽这道路,还是有人要主动往里面设路障、丢荆棘,以至于新礼推广的甚慢!”

“毕竟,如果连进步的机会都很少,谁还愿意认真的去学习新的礼法,去约束自己?”

朱翊钧说着就道:“查清后立即抓人严办!”

“是!”

……

两个月后的徽州府。

因徽州府仕宦操纵府试之事被查实确系存在,也就被朱翊钧下旨涉案之人俱游街当着府内未涉案的仕宦处置。

刚回到家不久的许国就与其子许立德在自家阁楼上看着正被押着游街的一众参与舞弊的仕宦之人。

许立德这时问着许国:“父亲,有同学要一起上京陈情,为天下舞弊的仕宦求情,而希望天子给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您看儿子需要参与吗?”

“不必!”

“立家不正何以立国?”

“另外,为父为天下仕宦已经说过情,还为他们辞了官,算是情义足够了!”

“你就不必再为天下仕宦牺牲了,所以你现在要做的就不是为他们说情了,而是为陛下尽忠,别让许家没人做官,更不能让朝中再无仕宦子弟。”

“要知道,陛下已经在大胆让不能上战场的军中官校转文官之位,而开始只偏用军籍官员,可见陛下早有准备,我们何必去自讨没趣。”

许国沉声说道。

许立德点头称是。

接着,许国主动问许立德:“你是不是去无锡东林堂听过讲?”

“是!”

“东林先生主张高雅,我们这些仕宦子弟都很敬佩。”

许立德道。

许国突然厉声说道:“高洁什么,君子只会祸国!”

接着。

许国就对其子又说道:“现在要做的不是去什么东林堂听讲,是去诏狱,去那里听讲,然后争取加入锦衣卫!”

“锦衣卫?”

许立德有些惊愕。

许国看向自己儿子:“没错,锦衣卫,你就去北镇抚司自首,说你自己对今学认识不够深,思想上出现很大问题,以至于做了一些有悖王法的事,如诋毁张太师,而愿进锦衣卫自省受罚。”

“儿子没诋毁过张太师。”

“愚蠢!”

“这不是有没有的问题,是能不能进诏狱被关上一段时间听讲的问题!”

“噢!那儿子明日就北上。”

第536章 暴打言官,诏狱不是随便都能进的

许立德真的在接下来开始买舟北上。

因为他也久闻诏狱里大儒云集,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大论,而他自己也就很好奇能去诏狱经历一次,所以,许国这么一要求,他就真的以父命不可违为由辞别亲友离开了家乡。

万历十六年的隆冬,许立德到了京城。

大雪纷飞下,他冒着严寒,主动拿着投案书来到了北镇抚司。

“来干嘛的?”

而在他来到北镇抚司门外时,守在北镇抚司的锦衣卫总旗官王平就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问了一句。

许立德挺直着胸膛,目光游动,漫不经心地回道:“自然是来投案的!”

“又是一个来投案的。”

王平不耐烦的说了一句,随后就对自己身后的锦衣卫下属们吩咐说:“试试他的筋骨。”

于是,就有一虎背熊腰的锦衣卫校尉就走到了许立德身后。

许立德正问道:“试筋骨做什么?”

“啊!”

突然,嘭的一声,许立德被这锦衣卫校尉直接来了个过肩摔。

然后,他整个人就结结实实地砸进了雪地上,雪花飞溅,怀里的投案书也飞了起来,被王平接在了手里。

而王平接在又将许立德搀扶了起来。

许立德并不领情,所以没感谢王平,而是怒容满面地扶着腰现在地上问道:“你们这是干什么?!我都主动投案了,一应罪状自会如实招供,干嘛先给一顿下马威?!”

“有你们这样羞辱斯文的吗?!”

“知道家父是谁吗?!”

许立德是真的生气了。

所以,一向不愿意拿自己父亲名位作威作福的他,这时也忍不住想拿出自己父亲来压压这些锦衣卫。

当然,他也是怕这些锦衣卫真的对他更加过分。

“不管令尊是谁,凡来投案的儒生都得先被试试筋骨,也不是给你们这些儒生一个下马威,而是为了让你们自己接下来进诏狱里不因为体质太差而活不下去。”

“这是诏狱开始讲学十多年来的规矩,由不得你!”

“毕竟你们这些读书人,一旦起了主张之争,一旦有放风和除外劳动的时候就会恨不得要了对方的命,比我们这些锦衣卫还狠,不先试试筋骨,万一被会武的打死了怎么办?”

“何况,你们还要接受劳动,要是身体底子太虚,虚的稍微风吹日晒就没命的,自然就得另做安排。”

王平这时回道。

许立德听后呵呵冷笑:“那这里真是粗鄙,野蛮,成什么道理!”

锦衣卫王平等倒也没生气,主要是几乎每个第一次来这里的士子都会这样骂诏狱里的讲学环境,也对锦衣卫很有偏见,而他们已经习惯了,所以很难有情绪上的反应,乃至现在在听到这些士子如此骂时只觉得是在看无知小孩骂自己一样,都懒得与之计较。

许立德倒是在骂后,又问道:“那我现在能被抓进去听讲了吗?”

“不能!”

“得先预约再上课学习。”

王平说道。

许立德听后感到大为可笑,摊手问道:“还要预约学习,我想进个诏狱还得预约学习?”

“那是,你以为谁都可以进来吗?”

王平笑着问了一句,就道:

“像你这样的仕宦子弟,每天来这里要进去听讲的,没有一百也有几十,所以,需要被考察能否进入诏狱的人已预约到一个月后,你不可能第一天来投案然后当天就可以接受考察。”

“至于学习,是本着教化国民乃朝廷责任的原因,所以陛下下旨由锦衣卫在你们预约后等待被考察的期间给你们上上课,以免到时候你们被考察为不合格,而因此进不了诏狱,结果白来投案,也白在京师待这么久。”

许立德听后道:“好,我预约!那我们要学什么?”

“常识、逻辑还有数理。”

王平回道。

许立德听后一脸不解:“这些是什么学问,为何要学?”

“我也不清楚,反正方便你们吵架的时候不被刁难,不被嘲笑,也让你们能更好的表达自己,之前有个儒生除了四书五经连波罗河卫都不知道,结果被笑话得数典忘祖,然后就自杀了。”

王平回道。

许立德听后喃喃自语起来:“波罗河卫,天下还有这卫?”

……

“虾夷就在波罗河卫(库页岛)以南,如何能弃,你们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亏还自负才学甚高。”

六科廊。

原是兴明书院武略科学员的兵科左给事中卢夏在入职到六科廊后,就因为给事中黄运泰主张反对麻贵攻略虾夷诸岛的主张,而在这时反对起来,且还责问了黄运泰一句。

因为黄运泰反对攻略虾夷离大明太远,也主动承认自己不知道虾夷诸岛是在波罗河卫之南。

读四书五经出身的大部分文官的确大部分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乃至不少也因为程朱理学给自己带来了许多价值,而开始偏狭的认为只要学懂了程朱理学就能无敌于天下,就能治理好天下。

如一句著名的话叫“半部论语治天下”那样。

对于许多文官而言,自己掌握的岂止是半部论语,自然也就更加不用学习了。

所以,许多文官也就缺乏很多常识。

这也就让从兴明书院等地方毕业而补入到各文职官衙的军籍官员们很是无语,既感叹他们缺乏基本常识也感觉他们眼高于顶。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