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页(1 / 1)

加入书签

('

朱翊钧因而指示起来,接着又道:“眼下关键还是吕宋用兵的事,大船钱粮以及兵士训练征调的如何?”

李成梁这时出列说:“朝中诸公多不主张这次用兵吕宋派北兵,但以愚臣之见,北兵虽有不擅水战且畏瘴气之弊,但也不是全畏瘴气与水战,有安东之兵常年也在黑山白水里穿行,拔寨夺旗亦无问题,当年攻打古勒寨便是明证,也会出海与北犯海寇顽抗,此去吕宋,骑兵或可突然从沿海平地与河谷平地登陆而出奇制胜也未可知,故臣请陛下还是让北兵参与用兵吕宋之战。”

“可以!”

“但派兵需要尽量派归附的女真人、索伦人,汉人北兵多派官校就是。”

朱翊钧说道。

李成梁大喜,忙拱手称是。

他不希望这种举国征讨之事没有北兵参与,而以至于让天子和整个大明朝廷渐渐忽略北兵。

朱翊钧之所以答应也是为了照顾北兵的感受。

因为大明军队内部也有山头,而他作为握有最高兵权的皇帝,要想让各个山头都听自己号令,就得平衡各个山头,至少都给其立功的机会。

但至于上了战场是立功还是阵亡牺牲,就怨不着皇帝了。

总之,真正的军事布局不是游戏里面的攻略,还得考虑人情世故,也就导致有时候他朱翊钧即便知道出海南征不适合派北兵也不得不答应李成梁派一些北兵参与用兵吕宋的大战。

“陛下既这么说,那现在就只剩下征调北兵的事和确定提督全军的统帅了,其余皆已准备完毕,光是在澎湖就已屯粮有三十万石,运粮船有八十余艘。”

戚继光这时也跟着奏禀起来,就道:“枢密院荐举翁源伯陈璘提督大军,还请陛下斟酌。”

“陛下,臣以为不妥!”

“陈璘待兵卒颇为刻薄且不近人情,更素来有役使士兵为奴的情况,只是因为他多是率水师出海,故言官难以掌握实证,也就到现在只是风闻,但这次用兵吕宋毕竟是国之大事,所以不能不慎。”

这时,侍御司参政大臣兼大学士王锡爵站了出来,说了一句。

第574章 用兵吕宋,让东厂盯紧!

陈璘在历史上的确有过役使营兵修建佛寺,乃至有,为修建佛寺筹款而不惜克扣军饷以至于哗变的事。

而这一世,陈璘虽然没敢这样做,却因为统领的是水师,也的确存在有仗着在海上不宜被朝廷察觉,而做过许多役使营兵在海外陆地为自己开垦田地,以及用战船夹带商品走私的事。

所以,在王锡爵这么说后,朱翊钧也没有否认,而袒护自己的嫡系将领陈璘,只是说道:

“海战,还是陈璘挂帅最妥,大规模海战没有比他更有经验的,虽其行为不端,颇有因私废公之嫌,但正是因为这陈璘有诸多劣迹,才更能促使他立功赎罪。”

“是!”

王锡爵只得拱手附和。

接着,朱翊钧就在离开侍御司后,对张敬修吩咐说:“以你自己的名义,让锦衣卫把已掌握的关于陈璘为私利役使营兵、侵吞官产的举报状书内容,隐去姓名与笔迹后抄录一份送给陈璘!不要对他说是朕的意思。”

张敬修拱手称是。

锦衣卫其实早就收到了许多关于密告陈璘等水师将领的状子,但因为朱翊钧早就打算将来逼着陈璘等水师将领认真为朝廷做事,而没有让锦衣卫去认真查,而直接把罪证查出来,治陈璘这些水师将领的罪。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因为这个时代通讯条件差,这些水师将领一旦出了海,就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皇帝的圣旨也管不了他们,真要把他们逼急了,他们大可远遁到海外其他番地生存。

所以,水师将领大多都会忍不住,在中央监察系统监督不到的地方,做些违反军纪王法的事。

当然,只要朝廷不把他们管的太严,这些水师将领也不会背叛朝廷,去海外独立建国。

毕竟他们虽然出了海,但他们根还在大陆,且无论是粮食等物资补给还是有技术的优质兵员水手补充都离不了大陆,生活条件肯定也还是国内更好,所以,他们还是会选择忠于朝廷,而不敢明着背叛朝廷。

要不然,历史上的郑芝龙也不会饶是成了海上霸主,都还想接受朝廷的招安去当一个受文官管制的游击将军。

朱翊钧虽然没有严格追究陈璘做的那些事,但他知道,自己不是威胁不了陈璘也不是治不了陈璘,他只是有意要握住这些人一些把柄。

不过,如果陈璘真的战败,而又因为畏罪不回来的话,那他大可直接拿陈璘在大陆的宗族下手,乃至夺走陈璘在大陆的产业,且重金通缉陈璘,让陈璘成为无根之萍。

而陈璘在收到张敬修秘密送来的举报内容后,就拧眉苦思了一会儿,然后就立即命道:

“来人!拿吕宋的舆图来!”

“大父,夜深了,明早在看舆图吧。”

留在陈璘身边的陈璘之孙陈懋修,这时劝了一句。

陈璘道:“现在就要看!快去!”

陈懋修只得称是,然后走了出去。

结果没一会儿,陈懋修就走了回来。

陈璘见此便问道:“谁来了?”

陈懋修回答说:“泉州李文和来拜,大父见还是不见?”

陈璘想了想就颔首,示意要见这李文和。

“是!”

于是,不多时,陈璘就见到了李文和。

李文和是泉州豪族李家的子弟,曾任过陈璘的幕僚,也就与陈璘相熟。

“晚生在此先向公道贺了。”

李文和见到陈璘就先笑着拱手作揖起来。

陈璘扶住了他,且惊讶问道:“吾有何事可贺?”

李文和继续笑道:“公竟还不知?圣意已明,要让公提督全军,征讨吕宋番贼!而这样一来,公封侯爵之日可待也!”

“此事当真?”

“子梅是如何得知此事的?”

陈璘再次问了起来。

李文和道:“过段时间,自会有圣旨来,到时候公就知道了。”

陈璘点了点头。

接着,陈璘就笑问道:“子梅来找吾,想必不只是为了道贺吧?”

“正是!”

李文和说着就凑到陈璘面前来,低声说道:“公可知朝中权臣现在早就盯上了您?”

陈璘听后瞅了李文和一眼,眉头微微一锁,就道:“但请细言。”

“公在海外的产业被他们盯上了!”

“就等着公这次解决了吕宋的事,而算总账呢!”

“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公该想想自己的退路,毕竟素来公这样于海上领兵的大将就不被朝廷所容的。”

李文和也就继续低声说了起来。

陈璘则起身笑了起来:“退路?”

“正是!”

李文和回道。

“愿闻其详。”

陈璘笑着说了一句。

李文和便又道:“这次对征讨吕宋一事,公若让大军获胜,虽可能封侯,但封侯之后呢?”

“想必就是清算公之时!”

“要知道,公这些年在海外所积之财,已早令朝中权臣垂涎三尺,恶不能从公的产业上收到税!所以,公还不如不执着于封侯虚名,且对征讨吕宋之事,最好不让大军获胜,或者先小败再大胜,而让西夷有可喘息之机,正所谓养番自保也!”

“养番自保?”

陈璘问道。

李文和颔首:“正是,番贼不能不剿,也不能全剿,公可以夺下马尼拉,给朝廷一个交待,但也当让番夷又撤离到达港等地的机会,届时,公既有赫赫军功在身,也依旧能参与走私大货于欧罗巴诸地的贸易之利。”

“如此既有还有之事,何乐而不为呢?”

李文和说着就问了陈璘一句。

陈璘沉吟了一会儿,就突然神色凝重道:“可以是可以,但这次,走私西夷赚的钱,我要多加两成的好处。”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