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页(1 / 1)
('
几个丫鬟眼睁睁看着王爷明明到了门口,忽然又折去他处,面面相觑少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这几个丫鬟是段瑛娥挑出来的,自然不会真心侍奉段简璧,对这等情形反倒喜闻乐见。
房外的骚动传进了房内,段简璧正坐在妆台前通发,闻声便要出来查看。
符嬷嬷按下她肩膀,示意这种小事不必她亲自出面。
王妃就该有王妃的威严。
“外头怎么回事?”符嬷嬷厉声朝外喝了句。
那些陪嫁丫鬟虽不敬段简璧,对符嬷嬷这位王府老人还是有些忌惮的,听到这声呵斥,立即噤声不语,规矩起来。
符嬷嬷差房内伺候的一个王府丫鬟出去问问情况,便带回了王爷过门不入、折去他处的消息。
大婚当日没有亲迎,还可以说是公务繁忙,如今又过门不入,这厌恶明明白白,段简璧再没法子自欺欺人了。
她没有说话,只是觉得心里难受,无法排解、无以言说。
晋王不喜她、厌恶她,在情在理,因为这场婚事本就是个错误啊。
她难受的是自己无能,不能改正这错误。
她愿意从此以后一心一意待晋王,以弥补这错误,可是晋王不愿啊,他那般耀眼的人物,哪里会稀罕来自尘泥的仰望。
段简璧转过头,继续通发。
符嬷嬷却没放弃,在她看来,新王妃生的好、性情好,王爷便是开始有些怨言,也不至于如此冷落一个大美人。
“兴许王爷临时忙公务去了,王妃娘娘,您也别放在心上,王爷如此受器重,也是好事呀。”
符嬷嬷低头凑近段简璧,小声说:“一会儿我让赵七问问,王爷可还过来。”
符嬷嬷特意小声交待,意在顾及王妃的面子,一会儿若能劝得王爷回房,自然是意外之喜,若不能,左右这事只有她和王妃知道,不再提就罢了,不给旁人第二次笑话她的机会。
段简璧本想说不用,转念想到还是应当问一问,便点点头,默认符嬷嬷所言。
王爷若回房来歇,不管多晚,她要留灯等候,若不回来,她便也灭灯睡觉了,明日要回门,她若精神不好,叫姨母看了又要心疼。
···
贺长霆正在书房看书,赵七叩门进来传话:“王爷,王妃娘娘体谅您连日奔波疲累,请您早点回房休息。”
这又是符嬷嬷的话术了。
可符嬷嬷猜错了主子心思,她越是这样说,越让晋王觉得,王妃还想就回门的事再与他纠缠央求一番。
“去回话,我今日睡书房。”
说罢这句,贺长霆索性阖上书,吹了灯,一副已经睡下的样子。
待赵七走后,他也关注着玉泽院卧房的动静,眼瞧着那边暗下来,应是熄灯睡下了,没了再来请他的意思,才如释重负吐了口气,合眼睡去。
第5章
次日,段简璧醒来时,听婢仆说王爷早就离府了。
段简璧有些讶异,因着今日要备回门礼,而且也怕起的太晚失了礼数,她特意交待婢子早些叫醒她。
天色还未大亮,时辰尚早,府中的奴婢甚至还未开始洒扫,贺长霆竟然就已离府了。
段简璧忽然没那么委屈了,想来王爷是真的公务繁忙,不是借口搪塞她。
至于回门礼,贺长霆是从来不管这些琐事的,自然也想不到提前交待一番,好在王府管家虑事周全,早就依照规矩备下一应礼物,不会让段简璧丢了面子。
回门本该带陪嫁丫鬟,但段简璧不想她们回到段家又把昨日的事添油加醋宣扬一遍,惹来更多嘲讽,便想从王府里挑两个老实本分的带在身边,以后着意培养。
符嬷嬷提点道:“王妃娘娘,您还是从这六个里面挑两个带回去吧。”
虽然接触时间不长,符嬷嬷也能看出段家来的六个丫头对这位王妃都无敬重之心,有意教王妃一些御下的手段。
“不患寡而患不均,有人得了好处,有人肯定眼红,时间久了,自然就玩不到一处了。”符嬷嬷低声说。
段简璧惊讶地望着符嬷嬷。
这不是挑拨离间吗?
她自幼没学过这些驭人的手段,以前在乡野,大家都是一起玩耍,有人搞小团体孤立别人,被家长知道了,会挨骂,然后所有人都会知道那人心眼坏,要提防着,那人若死不悔改,名声就坏了,以后但凡有人做了坏事,大家第一个便疑到他身上。
段简璧从没想到有一日,她竟要学习挑拨离间的法子。
符嬷嬷无奈地摇摇头,这位王妃还是太单纯了。
“王妃娘娘,仆妇也不是要你去做什么坏事,只是挑两个丫头着意培养而已,她们当真姐妹情深,一个鼻孔出气,那谁也拆不散呐,再说,我瞧那几个丫头没规矩的很,还是早些管教为好,万一哪日出了差错,惹怒王爷,可就不是玩不到一处这么简单了。”
段简璧认同这话,点点头,想了会儿说:“那我这次,就带丹书、碧蕊回去,如何?”
符嬷嬷道:“丹书和碧蕊为人伶俐,是六个丫头里最聪明的,恐怕不好收用,不如先挑两个相对本分的?”
段简璧不这样想,正因那两个丫头聪明,留得越久,便越容易生是非,若要管教,自然也是这两个丫头首当其冲。
“符嬷嬷,让我试试吧。”
诚如符嬷嬷所说,她只是管教,又不是作恶,结果如何,还看那些丫头自己是否心思纯良。
回到段家,汝南侯见晋王没来,并不意外,与这位侄女也没甚话说,连参见王妃的拜礼都没行,草草说了几句话便放人去见小林氏了。
姨甥见面自是说不完的话,段简璧把王府内有符嬷嬷照应的事说与姨母,好叫她放心。
小林氏欣慰一笑,上下打量过外甥女,低声问说:“晋王殿下待你,可还算温柔?”
新婚夫妻满打满算不过一日相处,段简璧又背着抢人夫婿的骂名,晋王便是再好脾气,又能温柔到哪里去?小林氏这话问得当然不是正常的相处,而是隐晦的问外甥女头一回有没有受苦。
段简璧正在犹豫要不要实话说与姨母,听到外头有人笑说:“王妃娘娘来了呀!”
说话间,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进门,衣着装扮虽也算体面,但与段家其他几位夫人一比,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
这便是段简璧的继母孙氏。
当年林家承办军·备,被人诬告中饱私囊、以次充好,案情未及查清,负责此事的林家长兄意外身亡,更被扣上畏罪自杀的污名,林家阖府下狱。段简璧母亲为救双亲四处奔走,终是无力回天,眼睁睁看着双亲死于狱中。
林段两家得以联姻,一是因为林家长女仰慕段家七郎已久,再有一端,便是当时段家刚遭了一场劫难,百废待兴,而林家恰有能力也有意愿施以援手。姻亲本是如此简单,不想林家落难时,旧事被人翻出,竟将洗劫段家的罪名也扣在了林家头上,说是林家为了攀亲,勾结匪人做戏,还说林家财货来路不正。
段简璧母亲才失双亲又遭此怀疑,不久也忧愤而亡,便是如此,段家仍迫使段七郎将林氏所生儿女全部送走,以划清界线,保全段家。
后来林家其他兄弟姊妹也相继死于狱中,军·备一案不了了之,林家仅存的血脉,便是段简璧的姨母才得以出狱,一番央求,去了武城老家照顾年仅三岁的外甥女。
这些前情,小林氏从未与外甥女提过,只因当年她不过十一岁,很多事情也不甚明白,但她记得清楚,长姐亡故不足三月,段家七郎就娶了孙氏。
她只恨林家不在了,若林家还在,定一纸和离书,将长姐棺椁移出段家坟茔。
这次回京,小林氏没有与外甥女提生父和继母,段简璧也没去拜见二人,直到段简璧出嫁前一日,孙氏带着两个儿女去叫了句姐姐,讨了两个红封。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