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页(1 / 1)
('
说完,他吩咐身后侍卫,让他们分出两人在这里守卫,等待工匠和卜者前来挖坟。
嗯,卜者……
毕竟这是个人们笃信着鬼神之说的封建社会。
就在刘盈准备离开的时候,目光突然被一旁的几棵女贞树所吸引。
虽然此刻已经是冬天,树叶依然翠绿,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树枝之上,白花花一片。
最早的时候,刘盈只以为是缠上的白布,可现如今走进了之后,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真是好人有好报……刘盈凑近一看,顿时眉开眼笑。
这树上白花花的东西,是白蜡虫的分泌物。
后世里刘盈有个亲戚,家里承包了一片林地,专门就是养殖白蜡虫,采集这种分泌物的。
虽然比不上村里其他人做生意赚得多,但胜在白蜡虫的养殖很简单,他们一家子靠着养殖这种小虫子以及杂七杂八的工作,在老家盖了一座三层小洋楼,门前停了好几辆车,全家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
着实让刘盈这个努力攒首付的苦逼打工人羡慕的要死……
尽管这一时期的白蜡虫不像后世那样,广泛用于化工、医药等行业,但这种分泌物还有一个简单的用法。
那就是制作蜡烛!
在这个没有电力的年代里,蜡烛登场之后,分分钟吊打现在通用的膏灯,成为照明届的一哥!
嗯,这一时期用来照明的是膏灯,勋贵皇帝用的是蜂蜡(黄蜡)或是动物油脂,有钱人家用的是麻油,也就是苎麻的种子压榨的油脂,至于穷苦百姓……早点洗洗睡吧。
刘盈看了看这几株白花花一片的女贞树,向韩谈询问道:“这些虫蜡是你养的吗?”
韩谈满脸疑惑:“虫蜡?这是什么?公子说的,是树枝上这些白色的?”
唔,看来这时候的人还不懂得采集虫蜡制作蜡烛,我发了……刘盈微笑摇头,不再纠缠这个问题,只是让身后的侍卫再留下两个,将女贞树上白色的枝条统统砍了送回大营。
嗯,这个时候虫卵要么藏在地底,要么藏在树干里,砍下枝条带走并不会影响来年虫子的繁衍。
最重要的是,这种虫子遍地都是,只是这一时期人们还没有发明虫蜡的制取方法而已。
呀,这真是一个遍地都是黄金的年代啊……刘盈志得意满,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看的身后韩谈和一众侍卫有些莫名其妙。
……
关中,栎阳,细雨霏霏。
通向县城的道路上,缓行着一队高举着楚军战旗的士兵。
队列正中行驶的一辆驷马战车上,那个身穿红色衣甲的男子,正是巡视关中各县的刘邦。
栎阳县是咸阳城勾连三晋的必经之地,是关中的交通枢纽,商业兴盛,人口稠密。
在刘邦颁布了废除秦律苛政之后,很多关张的店铺重新打开大门,躲回家乡避难的秦吏纷纷返回,一切变得欣欣向荣起来。
此刻,刘邦身边,坐着的是魏人甯昌。
甯昌很是赞叹了一番关中的繁华,旋即说道:“秦地的富足是天下的十倍,地形有优势。现在听说章邯已经投降项羽,项羽封他为雍王。武安侯恐怕无法保住这里了!不如尽早派兵守住函谷关,然后征发关中士兵来增强实力,抗拒他们。”
刘邦点点头:“你说得对!”
第109章 入关!
灞上,楚军大营。
清晨,一辆插着鲜艳赤旗的四轮马车,在数十骑的护卫下,缓慢驶入中军大营。
侧面车门打开,刘盈从马车上跳下,蹑手蹑脚走入刘邦的帅帐。
算上前天,他已经有足足三天没有回来了!
只是他探头探脑了一番,发现刘邦也同样不在大帐之中,这让他稍微松了口气。
这几天他在咸阳周边为始皇帝的子女迁坟,替老刘赢得了赞誉无数,尤其是那些秦国的嬴姓公族,更是感动到涕泗横流。
嗯,始皇帝如何对待六国王族,他们是心知肚明的。
只不过在刘盈眼中,这些人已经没有多少天可活了……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这是让刘盈内心感到痛苦的地方。
他明明知道接下来将要发生的灾难,但却无力制止,只能站在岸上,看着无辜遭难的人在水中哀嚎……
诸侯联军中恨秦者有之,想要趁机捞一把的更是多不胜数。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刘盈了,就算是刘邦本人,也只能是徒呼奈何!
毕竟联军足有四十万之众,如果不能满足这四十万条饿狼的胃口,只怕整个关中之地都将成为一片鬼蜮!
“反正居住在咸阳城中的,也没有普通的黔首,既然是食民之膏血而活,关键时刻,就为百姓而牺牲自己吧……”
刘盈无奈摇头,他只能试着用这样话来说服自己。
再苦一苦城中豪右,罪名项羽来担……刘盈想到这里,慢慢的原谅了自己,心情重新变得明媚起来。
他转身走进自己的帐篷,在帐篷一角,见到了一片白花花的纸条。
这正是从胡亥坟头砍回来的女贞树枝条,上面白色的物体,正是白蜡虫的分泌物。
刘盈想了想,让人去准备一个煮东西的陶锅,两桶清水和竹筒,灯芯草等器物。
他准备开始制作蜡烛了。
不过在此之前,还有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将枝条上方,一些看上去麻麻赖赖的小疙瘩仔细扣下来。
这就是白蜡虫的卵鞘,里面全是准备孵化的幼虫。
嗯,其实白蜡虫养起来,和养蚕差不多,只是它们没有蚕宝宝长得可爱。
将卵鞘包好过后,刘盈看了看侍卫拿回来的,口径大约在一尺左右的陶锅,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
虫蜡的熔点很低,只需要稍微加热就会融化。
因此采集虫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把枝条扔进热水里,等待虫蜡融化后再将枝条取出。
但刘盈看了看自己手中,普遍在两尺多长的枝条,于是只能使用人力将枝条处理到合适的长短。
日中时分,终于大功告成。
刘盈将成品液体倒入竹筒,之后将灯芯草剥去外皮,几根拧成一股插了进去。
“只要等待蜡液冷却凝固,拨开竹筒,蜡烛就做好了!”
他反复回想了一下步骤,得出了一个刚好能用的结论。
不过这样就足够了。
在没有解锁石油精炼科技,从原油中提取石蜡之前,这样的蜡烛无疑将为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中国人在农业社会,讲究‘男耕女织’,既男人外出种田,而女人在家里织布卖钱,双方共同撑起一个小家。
但相比于男人耕种来讲,女人纺织并不太费力,所以她们除去做家务和睡眠的时间,其实可以一直进行纺织工作。
只不过古时候的夜晚在太阳落山之后,就会陷入一片黑暗,伸手不见五指。
而很多心灵手巧的织女,会选择织布机上点一根香,这样借助明明灭灭的光亮,还可以多干几个时辰。
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多织一些布匹,拿到街市上卖钱,用来缴纳朝廷的赋税,如果侥幸剩下一些,则用来贴补家用。
所谓遍体绫罗者,不是养蚕人,大抵就是这样。
但这也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用眼过度,再加上营养不良,很多女人人到中年,视力就变得模糊起来。
长久如此下去,人还没有死,眼就已经瞎了。
所以如果有了足够廉价的照明工具,一来可以让这些女人节省眼力,二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GDP……
而对于刘盈来说,楚汉争霸结束之后,西汉初年的人口,保守估计,也有两到三百万户。
而这其中,哪怕只有一百万户购买他做的蜡烛,且每月只消耗一根。
聚沙成塔之下,即便每根蜡烛刘盈净赚一钱,每月至少也是百万钱的收入!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