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页(1 / 1)

加入书签

('

毕竟长枪只需要捅刺,偶尔拍击,这就意味着枪杆只需要一根圆木或是竹竿。

而兼顾劈砍钩啄的长戟,戟杆必须是椭圆形的,主要是因为方便士兵判定,自己攻击的方向,是否和发力的方向一致。

这也意味着,制作一把长戟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要比长枪多得多。

而且说实话,大多数的将军都不指望手下的士兵能够以一敌多。

一个小兵而已,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也因此,步兵不需要练什么枪法,就练前刺和竖劈就行了,刺击还极难格挡,作战的时候大家一起向前刺,捅穿敌阵就赢了。

简单粗暴。

就和刀取代剑一样,长枪自然取代长戟。

嗯,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刘邦这边有个多多益善的韩信,只需要你给他提供一个平台,爆兵的事情就完全不用操心。

所以,武器也多多益善!

……

泗水郡,彭城。

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项羽在将韩王成接到军中之后,就沿着宽广笔直的‘三川东海道’,一路向彭城方向急行军。

此刻,车轮滚动间,坐在刷着金漆的四轮马车中的虞姬,抿嘴望向车窗外,只见一株株苍松正飞快后掠。

这让她有一种腾云驾雾之感。

“也不知道汉王是从哪弄到的这种马车,舒服极了……”

虞姬捂着嘴打了个哈欠,慵懒的依靠在了项羽胸口,柔若无骨的双手探入对方怀中,贪婪地抚摸着那坚硬如铁的胸肌。

其实,女人相比较男人,更加好色。

项羽嘴角含笑,让如此尤物为自己着迷,是每个男人都梦寐以求的骄傲。

他透过车厢前方的百叶窗,看到了远处屹立的城墙。

彭城,就在前方。

随着熊心的独自上路,在时间的推动下,当日熊氏王族,以及忠诚于熊心的卫士的血,已经干涸。

城门之外,吕青父子,以及换上一身新衣的陈婴,躬身立在道左,等候着项羽的到来。

英明勇武的西楚霸王,于今日抵达自己忠诚的彭城!

车队后方,一辆摇摇晃晃的两轮马车上,韩王成苦着一张脸,眼中满是悔恨。

项羽派人把他从阳翟抓回彭城的理由,就是他曾派遣张良协助刘邦入关……

他在心中叹息,早知道,当初就不该和刘邦混在一起,以至于弄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更让他有些愤愤的是,当日那个在他手下做大农令的吕泽,如今,也称王了!

韩王成身侧,张良骑在一匹土黄色的瘦马上,老神在在。

他算了算日子,汉王那边的许多人,应该已经开始吵吵嚷嚷着要东归了吧。

这样一来,只要汉王开始攻击三秦之地,韩王成就可以摆脱现在的困境。

毕竟,韩国之地,扼守关中东出之路。

而北方的齐国,已经被田荣一统,接下来的目标,必然是久有宿怨的楚国,不,现在是西楚了。

但凡项羽不想要两头作战,就会放韩王成回到韩国,抵抗刘邦的东出,好专心致志解决田荣。

张良在马背上向西眺望,似乎想要看到那里冲天而起的烽烟。

……

楚王宫。

项羽坐在长几之后,身边是穿着一身素色纱衣,美艳不可方物的虞姬。

在他面前十步之外,田都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眼神中充满一种名为希冀的光芒。

他是来请求项羽发兵,帮他夺回临淄的。

“丧师辱国,还有何颜面苟活?”

项羽冷冷说完,几名甲士冲进殿内,将奋力挣扎的田都拖了出去。

一旁的虞姬眼泛桃花,她就是喜欢看到这个男人如此霸气的一面,不知不觉间,她整个人都润了起来。

第12章 明修栈道

汉中郡,南郑县。

初夏五月,微风迎面而来已经有了几分炽热。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在县城北边的一处池塘旁,微风送来的不只有炽热,还有些许的臭味。

这里,是‘大汉农牧商社’的所在。

刘盈在后世里曾反复听营销号说过,池塘里的浮萍面积每天增加一倍,如果30天能铺满整个池塘,那么哪天刚好铺满一半?

答案是第二十九天。

话虽然有点老,但也有其道理。

那就是水中的浮萍,在夏天的时候每天的产量都能翻倍。

所以,他在一到达南郑的时候,就让人找了这么一个大小合适,位置也合适的池塘,之后让人倒了几车大粪和浮萍。

终于在今天的时候,浮萍长满了整个池塘。

浮萍的作用很简单,就是捞起来,然后用作鸭子和猪的饲料。

嗯,其实北方是有鸭子的,而且最早将鸭子驯化的地方,也是燕赵一代的先民。

野鸭是一种候鸟,开春之后飞往北方交配产卵,抚育后代,冬天的时候飞到南方去,而且一般也不会太靠南,到了长江流域一代就不再南迁了。

池塘边,四五名农户正忙忙碌碌的捞着浮萍,刘盈站在一旁反复交代,每天最多只允许捞取三到四成浮萍,并且要煮熟了之后再喂猪。

毕竟这里的浮萍是用奥利给养大的,难免会携带大肠杆菌。

远处,十几辆小推车吱吱嘎嘎的驶来。

刘盈向车队来的方向看了一眼,赶忙迎了上去,躬身行礼:“大父。”

刘太公摸了摸他的脑袋:“几天没见,好像又长高了不少……”

刘盈笑笑没有说话,只见刘太公把脸板起来说道:“你在这里搞这个、额……农牧商社,怎么不提前给我说一声呢?你要是说了,我可以帮你啊!不管是种田还是伺弄牲口,我都是把好手!”

刘盈仰起头:“大父辛劳了几十年了,也是时候好好歇一歇了,新中阳里那边正在打地基,大父有空不妨过去看看。”

刘太公摇摇头:“这半年多一直闲着,都快把我闲出病了!”

刘盈想了想,反正这边初创,牲畜少,活也少,于是点头说道:“行吧,不过先说好,重活让他们去干,要是把大父累着了,父亲还不得扒了我的皮!”

刘太公一扬眉:“有我在,你看他敢!”

刘盈笑笑没有接话,只是看着招募来的农户将小推车运来的猪仔和鸭子赶进圈舍。

汉中郡太过荒凉,即便是在这靠近县城的地方,也并不太适合散养牲畜,毕竟此刻的天空上,不时有苍鹰盘旋。

散养,就是给这帮家伙加餐!

不过也幸亏汉中郡地广人稀,所以很多的农户家中,都饲养有鸡鸭鹅猪等牲畜,而且价格普遍比关中和颍川低了一半。

所以这也是刘盈准备在这里搞集中化养殖,育肥后集中屠宰,然后腌制熏干成耐于保存的半成品。

这样一来,光是吃军方订单,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作为穿越者,他知道接下来要打好几年的仗,而且在战后,就连刘邦都找不到同色的马用于拉车,将相日常出行只坐牛车,普通百姓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牲畜都哪去了呢?

被军队吃掉了。

古典帝国时期的军队多是良家子,并不是宋明之时的军户或是流民组成的奴隶兵,良家子们不光要吃饱饭,而且还要定期供应肉食,否则,就等着军队哗变吧。

比如当年打漠北之战的时候,汉军在开战之初,准备了十几万匹马,但是战后,却只剩下了三四万匹。

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战死了,当更多的,是作为军粮被士兵吃掉了。

毕竟接连行军作战的情况下,是没有时间让马匹去慢慢养膘的,反正都是死,不如趁着它还还没有彻底饿瘦之前吃掉。

刘盈搞集中化养殖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足够的干肉运到军中当做军粮,替换下将要被屠宰的牲畜,运送到后方育肥后重新使役。

而且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当他大量收购民间牲畜卖给军队,如此红利必然被很多人眼馋。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