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页(1 / 1)

加入书签

('

华夏农耕文明之所以没有长久在漠北高原以及更北方的西伯利亚站稳脚跟的原因,就在于本土的农作物适应性差,产量拉胯,耐寒能力、耐旱能力、耐杂草能力在世界范围来说都是比较差的。

即便是种植在青藏高原之上的青稞,幼苗也就只能承受零下几度到十几度而已。

再加上四百毫米等降水线限制,古代的农夫使劲浑身解数,也无法在那里定居农耕,只能依靠从内地转运粮草。

如此,极北之地变得鸡肋起来。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当国力衰退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放弃了。

而哥萨克之所以能在那里站稳脚跟,就在于黑麦这个神器。

黑麦的幼苗可以在零下三十五度的低温中生存,可以安然度过大雪覆盖的冬天,即便是在靠近北极圈的地方,都可以播种这种植物!

而且黑麦不止极其耐寒以外,还极其耐寒,耐杂草,黑麦根系极其发达,即使水分较少的干旱地区仍然能汲取水分,就连大多数的杂草也难以与黑麦争抢养分,是少数不需要大规模除草剂也可以茁壮生长的农作物!

当欧洲农夫被杂草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只要冬天来临前种上黑麦,来年开春地里除了黑麦以外寸草不生……

而且黑麦不只是农作物,秸秆和叶片都可以做牧草,所以适合耕种的地方就种粮食,不适合的地方就种了当牧草,怎么都不亏!

想到这里,刘盈腰间突然变得鼓鼓囊囊,脑海中出现了熟悉的声音。

“我焯,你怎么还在?”

在他身旁,张不疑满脸委屈:“我不在这里,还能在哪?”

刘盈扭过头,他现在还不想搭理这个想要拱自家白菜的猪!

第52章 黄雀在后?不,是黑虎掏心!

河内郡,修武。

相传这里原名叫做‘宁邑’,武王伐纣之时,曾经遇到暴雨连连,于是大军驻扎在此修整,故而这里改名为‘修武’。

如今虽然没有暴雨,但刘邦率领的五万汉军,再加上收编的两三万魏军和一万多殷国军队,此刻正驻扎在这座历史名城,准备向南渡过大河。

当日在温邑县的时候,刘邦抢在张良没有赶来之前,在皆大欢喜中包办了一段婚姻。

嗯,枪杆子握在刘邦手里,许望哪有拒绝的胆量……

当然了,百金照付,不过不是卦金,而是聘礼,而且还留下了不少的甲士,帮着许家尽早搬到栎阳居住。

毕竟人心难测,刘邦担心他们一家会携款潜逃……

至于大军为何不径直向西渡过大河,而是掉头向东,则主要是粮食不太够了,需要先到荥阳的敖仓就食,补充物资之后再掉头回到雒阳。

此刻天色蒙蒙亮间,箭楼之上的哨兵,看到了远处涂道上,一个穿着单衣,拎着草帽蓑衣的身影正在向这里大营靠拢。

他不敢怠慢,慌忙通知下方的百将。

于是,一行数骑飞驰而出,在距离来人十几米的地方,不断逡巡,手中强弩指向对方,满是戒备。

“不知道这是大军驻地,闲杂人等不能靠近?要是没事的话就赶紧走,别给自己找麻烦!”

平端强弩的百将虽然语气严厉,但却没有丝毫下达攻击的指令。

韩信重申军法之后,军中无论将领还是士兵,但凡有无故残害百姓者,皆斩!

来人放下手中蓑衣草帽,张开双臂,示意自己不是敌人,大声说道:“某乃阳武户牖乡人陈平,有事求见汉王舍人魏无知,还望将军通传!”

舍人,是这一时期王公贵族身边近臣的称呼,掌平宫中之政,分其财守,以灋掌其出入,主要负责管账。

那个百将愣了一下,汉王身边舍人众多,他只是一个小小的百将,只是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具体是谁,还真是不清楚。

于是他点了点头:“既然不是闲逛,那就请客人随我来吧。”

他说完,拨马上前引路,不过他带领的其他骑兵却并没有丝毫怠慢,依然平端着强弩,隐隐将陈平围在中央。

毕竟,这里是军队,防人之心不可无。

一旦这个叫做陈平的胆敢有异动,他们就立刻把他射成刺猬!

少顷,从中军幕府的方向,狂奔出一个宽袍大袖,相貌普通的年轻人,他走到军营门口,环目四顾,寻找着陈平的踪迹。

“贤弟,我在这里!”

被几名甲士看押在角落的陈平,单手举高,大声呼喊。

看守营门的百将看着向陈平奔去的年轻人,恍然大悟道:“原来那人说的魏无知,就是他呀!”

身边士兵好奇询问:“魏无知,很有名吗?”

百将笑笑说道:“他并不太有名,但他的祖父,可是大名鼎鼎的信陵君公子无忌!”

信陵君三字出口,他身边的一众士兵顿时肃然起敬。

毕竟,他们家的汉王,是信陵君的脑残粉……

能让他们的王甘愿追随,愿以臣下侍之的男人,那能是普通人吗?

一瞬之间,相貌平平的魏无知在他们眼中,顿时变得丰神俊朗,风度翩翩了起来。

只可惜这种状态,只维持了短短十几个呼吸。

原因很简单,随意扎着发髻,穿着一身短打扮的张良,早起晨练正从不远处经过。

“哇,是张子房耶!”

守门的士兵和百将,顿时化身迷弟状态。

……

晨练过后,刘邦开始了每天最喜欢的一个环节。

宴客。

准确的说,是招待前来投奔他的门客吃饭。

这,从前曾经是他的最高理想!

作为一名仗剑游侠,他最理想的生活,就是投奔信陵君门下做一名食客,每天和信陵君一起喝酒吃肉,唱歌跳舞,舞剑角抵,累了醉了,就共居一室,抵足而眠。

睡醒之后,就畅谈天下大势,品评古来英雄。

在闲暇的时候,顺便做一点利国利民,让人拍手称赞的大事,好让自己和信陵君一起,名垂青史,万年不朽!

只可惜,信陵君不在了,而他,也从一名仗剑游侠,变成了招待仗剑游侠的主人……

人生,还真是际遇无常啊!

刘邦略微叹息了一口,换上一副笑脸走入帐中。

少顷,一名叫做石奋的中涓,领着七个男子走入。

这些,就是他今天要宴请的宾客。

所谓中涓,在这个年代类似于王公贵胄身边的贴身秘书,曹参周勃灌婴等人都担任过这个职务。

而石奋这个人,虽然现在只有十五六岁,但在将来,却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他为人恭谨,所以很是受到领导,也就是刘邦的喜爱,恰巧他还有个长相不错的姐姐,于是老刘顺势认下了这个小舅子……

石奋也开始崭露头角,不仅是他本人,就连他的四个儿子,也都陆陆续续的做到了两千石以上的官职。

因此,石奋也被汉景帝称呼为‘万石君’。

大帐之中,酒过三巡之后,刘邦有些遗憾的摇头说道:“军中简陋,招待不周的地方,还望各位谅解。我保证,等回到雒阳之后,酒肉管够,而且还有舞乐助兴!”

刘邦这么说了,下方的游侠士人自然只能说这就很好了,谢谢汉王招待,但有差遣,万死不辞云云。

这些,都是很套路的东西。

其实他每天招待的游侠士人之中,有本事的并不多,真正留下来的也并不多。

但刘邦就喜欢这样的生活,如果不是项羽不肯安分守己的待在彭城,老老实实做西楚霸王的话,刘邦宁愿留在关中,每天过着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

毕竟,大家最想要过的,就是岁月静好的日子。

只是没办法,树欲静而风不止。

项羽解决了齐国之后,是肯定会挥师西进,到那时,只怕回到汉中老老实实做个汉王都是不可能的!

片刻之后,帐中的游侠士人酒足饭饱之后,向刘邦请辞,准备回到客舍之中歇息。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