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页(1 / 1)

加入书签

('

他不等面红耳赤的田广回答,自顾自说道:“告诉你吧,如此功绩,非人力能够做到,此乃上天垂青,天命所归!”

“我来的时候,汉军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大行之坂,距蜚狐之口了,天下诸侯中,迟迟不愿归附汉国的,必然会被最先灭亡!”

“齐国若是降了,则田氏依然可保留齐王之位,若是不降,呵呵……”

“如此,还请大王三思!”

在田广大怒,准备让人将一脸豪横的郦食其再次打出去的时候,田横缓缓走到他身边,将自己听到的最新战报凑在他耳边小声说了一遍。

“当真?”

田广脸上惊骇一片,他虽然没有和汉军交过手,但对于赵国的军队却并不陌生。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军队也是很能打的。

但,却很轻松的被韩信一战而灭!

齐赵之军,战力相差仿佛,而现在,齐国又因为快要供给不上士兵的粮饷,而导致战力大幅下降,恐怕根本不是汉军敌手!

毕竟,只有架起锅子煮大米,没有架起锅子讲道理。

指望别人吃不饱饭还要卖命,即便是在后世,民族和国家这种理念深入人心的年代,也没有几支军队能够做到!

所以田广在沉默了片刻之后,看着郦食其说道:“就依先生之言,齐国,降了……”

“”

第131章 刘盈:火线救援!

巨鹿郡,东武城。

城外的汉军营垒,刘盈背着双手从外间走入,在他身后,韩谈手里提溜着两只大雁,亦步亦趋。

刘盈今天,算是长见识了。

原来,不仅有蝗灾,还有雁灾。

嗯,就是大雁等候鸟迁移的时候,因为体力消耗过大,所以见啥吃啥。

于是,在今年的迁徙中,它们就瞄准了河北之地播种的冬小麦。

庄稼的营养,可比沼泽地里的杂草高的多!

起初的时候,赵地的百姓基本上是眼睁睁的看着大雁糟蹋他们的庄稼。

因为在当地的传说中,大雁是一种神鸟,除非是用于结亲之时,无故捕猎就会遭遇不幸。

但刘盈哪管这个,他只知道,你若是放任不管,一群大雁,一晚上连吃带祸害,能毁掉上千亩的农田!

后世里大雁是保护动物,但现如今,却是不折不扣的害鸟!

所以,吃粮还肉,天经地义!

于是在刘盈的带动,以及官府的强令下,迁徙的大雁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后,终于被赶到了它们应该去的地方!

这时节地广人稀,沼泽湖泊的面积也比后世大的多,大雁即便是不祸害庄稼,也同样可以获取一定的食物。

所以,当天罗地网洒下的时候,谁都别怪!

刘盈走入营垒没多久,远处一骑飞来,看模样,像是从大河南岸而来的红翎信使。

汉军此次共计征发了接近八万军队,于是号称二十万,浩浩荡荡南下灭齐。

此时,兴军已经和历下城的齐军对峙,而中军大部分,还依然在有序渡河。

“什么事啊?”

“禀太子殿下,齐国降了!”

信使说完,匆匆跑入韩信帅帐。

“坏了!”

刘盈一声惊呼,紧随其后。

韩谈手中拎着两只大雁,和赵尧相互对视一眼,看到了对方满头雾水的模样。

齐国投降,为什么坏了?

但随即,他二人摇摇头离去。

刘盈去了中军帅帐,那么他们就让庖厨处理一下手中野物,用作今夜的饭食吧。

擂鼓聚将后,曹参等人顶盔掼甲而来,先是对正中的韩信行礼,随即看向刘盈,再次抱拳行礼。

虽说韩信现在挂的是赵国相印,但刘邦临走时明确表示,河北汉军依然归属韩信节制。

不仅如此,他后续的时候,还将很多驻守荥阳城用不到的将领,也一并派到了韩信军中。

其中,就有当日在栗县时,被刘邦打劫了全部人马辎重的柴武……

不过刘邦这个人,从不忘记别人对他的恩义,所以即便柴武没有立过多少战功,但在关中封赏诸将的时候,还是封柴武为刚武侯,食邑四百户。

韩信看向曹参等人问道:“齐国已经投降,我等是否还要继续进军?”

一瞬间,众将哗然。

如今,灭齐之战筹谋许久,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但齐国,却突然投降了?

曹参眼光闪动,一言不发。

“我军乃奉汉王诏命攻打齐国,如今汉王下令让我军停止前进否?”

人群中,一个头戴儒冠,身穿葛衣,长相平平的中年人从角落走入,侃侃而谈。

什么时候来了个新面孔……刘盈注视着中年人,微微愣神。

他看向侍立在自己身后的太子家令,也就是萧何的长子萧禄问道:“此人是谁?”

刘盈离开河北返回关中的时候,将自己在河北搞得一切都悉数交给了萧禄打理,所以他必然是认识这个中年人的。

于是,萧禄压低声音说道:“此人乃范阳人,名为蒯彻,据说是鬼谷门下弟子,现如今是大将军的门客……”

蒯彻?哦,就是那个要避刘小猪讳,所以改名蒯通的策士……刘盈看着蒯彻,目光不善了起来。

历史上,就是这家伙劝说韩信进军,最终搞死了郦食其!

也是这家伙劝说韩信自立为王,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

只是,和苏秦张仪这样的大佬比起来,他也配称鬼谷门下弟子?

呸!

招摇撞骗之徒!

刘盈鄙视他的原因,不在于他劝说韩信的自立,而在于这厮作为一个谋士,其实完全看不清形势。

韩信帐下,有几个是他自己发掘出来的猛将?

刘邦能易如反掌的夺韩信第一次兵权,必然也能很轻松夺第二次,第三次兵权……

事实上,蒯彻所说的平分天下的计划,根本就没有可供实施的条件!

杀,或者不杀,这是一个问题……刘盈眼睛微眯,嘴角微微上扬的看着走到正中的蒯彻。

“……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之众,乃下赵五十余城。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

蒯彻说完,目光环视帐中众将。

很明显,他的那一番话,不只是对韩信所说,更是对帐中所有人所说。

一时之间,帐篷内再次议论纷纷起来。

刘盈将目光移向韩信,见到他脸上的神色很平静,并没有太多的波动。

凭借刘盈对他的了解,现在的韩信,应该是真的无所谓。

攻灭三秦就不说了,韩信首功一件。

之后灭魏,灭代,灭赵,逼降燕国,这些事情上,韩信同样是首功!

所以,灭齐不过是锦上添花,可有,亦可无!

“齐国田氏,反复多诈,不可轻信……”

帐中,曹参似有意,似无意地说了一句,旋即闭口不言。

但他这话,其实打开了帐中诸将的思路。

于是,一个身高臂长,脸上蓄着短须的武将走出:“末将之见,正好趁齐人不备,快速进军,一战灭齐!”

刘盈定睛看去,发现此人是投降的魏国太仆蔡寅,现如今,官居车骑都尉。

在他身后,另一名战将走出:“某也觉得,发兵灭齐比较好!”

这人名叫赵将夜,乃是张耳曾经的门客,在井陉大战后,率部一万归降,现在担任右军大将。

面对着众将的请战,韩信变得迟疑了起来。

如果说之前灭齐,需要的是连番苦战,那么现如今,双方已然媾和,齐国撤走了历下城的驻军。

也就是说,此时此刻,就有了长驱直入,一战攻克齐国都城临淄的机会!

灭齐之功,唾手可得!

一旁的刘盈看着现在的情形,心中有了几分徒呼奈何的感慨。

此时的军中,韩信游移不定,灌婴沉默不语,但另一个巨头,曹参,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想法。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