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页(1 / 1)

加入书签

('

眼前这个地方叫做殷墟,也就是后世里挖出甲骨文的地方。

说实在的,虽然汉朝距离商朝也‘只有’不到两千年,但商朝的历史其实也已经类似于神话传说般的存在了。

所以刘盈在犹豫,是现在动手把甲骨文挖出来,还是等待有了技术条件之后,再挖出来好好研究……

嗯,夏商时期的史官,主要是掌‘图法’。

商人笃信天命,动不动就会算上一卦,而占卜卦辞多刻于龟甲和兽骨之上,从而歪打正着的留下了最早的古代档案。

而甲骨卜辞中记载的‘贞人’,就是史官的另外一种称呼。

虽然这时候史官就是个档案管理员,但因为商人对于占卜的需求,导致史官会在不经意间影响到政令的发布。

到了周灭商建国之后,国家机制进一步健全,官职更加细分,设置了专门的史官机构太史寮。

尽管这时候的史官依然还在做保管文书和档案的工作,但因为这些文书几乎囊括了国家最重要的各种重要文书法令,所以史官已经不限于记载文书工作,而是直接拥有了一定的行政职能。

比如御史,这种最早只是太史寮下属五种史官之一的职位,手中的职权逐渐增加,于是就有了相当于副丞相的御史大夫。

而他们所记录的文档,也不单单只是历史资料,更重要的是用来教育后代君王的教材。

比如太史公写的《史记》,这本书虽然是一家之言,但却写的很好,所以后来汉成帝他叔想要借来看看的时候,就直接被拒绝。

不仅如此,朝廷还加强了对于他的监控……

毕竟你现在就想看历史书了,将来想要做什么真的是不敢想……

再比如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

不过刘盈并不需要这些,他的脑海保留有屠龙之术,是五卷而不是四卷的那种哟!

只可惜他自己就是那条龙,所以就只能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了……

嗯,题外话。

有些人总喜欢拿李二改史说事,但其实二凤看的是起居注,并且这一行为也被如实记录在案。

所以,后人才能看到这一事件。

而且最讽刺的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李二,最终获得的谥号是文皇帝……

刘盈看了看身边谈胸露背,因为喝了一口热水而被烫的直吐舌头的某高皇帝,依稀听到了自己仅存的一点点三观碎裂的声音。

“你瞅啥?还不快给乃公把凉水递过来!”

“好嘞!”

……

邯郸城,赵王宫。

时过六月,天气酷热,除了偶尔听到蝉鸣阵阵,天地之间一片寂静。

刘邦坐在王宫中的凉殿之内,用力挥舞着蒲扇,却只觉得热风阵阵扑面而来,丝毫感受不到一点凉意。

毕竟他居住的长乐宫是在秦国兴乐宫基础上改建而成,地下本就修有储量巨大的冰窖,再加上刘盈之后修建的商用冰窖,刘邦从来没有在用冰上抠抠搜搜过……

所以,他看了看跽坐在他对面,同样汗津津的赵王张敖,决定不在邯郸停留,而是直接向北巡游。

至于检阅军队……

这么热的天,就不再瞎折腾了!

虽然刘邦日常鄙视孔老夫子,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他还是觉得没错。

“这一路看过来,我觉得很满意,你没有辜负我的信任,也没有辱没了你的父亲,赵国在你的治理下一片大好……”

刘邦挥舞着蒲扇继续说道:“至于接下来的阅兵就算了,让戍卒们各自返乡避暑去吧。我明天就走,先去巨鹿泽看看,然后沿着巨鹿郡去海边转转……”

听到不需要进行阅兵,张敖心中一喜。

毕竟这大热天的他也不想穿着几十斤中的盔甲陪着刘邦晒太阳,而且万一阅兵的时候出了纰漏,无疑就是想要露脸却露了个屁股……

但听到刘邦说他要走巨鹿郡去燕国,而不是走恒山郡再转广阳郡去燕国,这顿时让他吃了一惊。

在刘邦最初发下的行军路线图中,他是要走恒山郡这条路的,所以张敖之前的布置,全部都在这条驰道上!

而且最重要的是,贯高等人的布置也在这条路上!

张敖沉默了片刻后说道:“臣听官员来报,说是几天前突降暴雨,漳水泛滥,巨鹿泽附近泥泞不堪,恐怕不利陛下车驾前行……”

刘邦稍稍坐直:“嗯?漳水泛滥?可有造成民众死难?”

张敖身体前倾说道:“那倒没有……漳水只在西岸冲出河堤,那里本就是沼泽遍布之地,没有民众在那里开荒种粮。”

刘邦沉默了一下,他临时起意改变线路,主要原因并不是去看看巨鹿之战的战场,而是为了另一座宫殿。

沙丘宫。

那里,是始皇帝最后停留的地方。

所以立志要‘大丈夫当如是’的刘邦,自然不会放过去那里打卡的机会……

只可惜。

“就按照你这个地主所言,朕还是走北边的驰道好了……”

……

“有古怪!”

刘盈看着面前摊开的舆图,咬着笔杆子微微发呆。

从图上看,即便是漳水泛滥,整个巨鹿泽汪洋一片,也丝毫不影响南边的驰道。

毕竟修建驰道的时候,就考虑过会受到洪水的影响,所以整条驰道自西向东,完全绕开了巨鹿泽的范围!

刘盈坐在马车上向外望去,目之所及是炊烟袅袅,随处可见牛羊的村庄,以及大片大片金黄色的麦田。

嗯,形式主义害死人啊……刘盈轻轻摇头,嘴角扬起揶揄的笑容:“还好没有绿色的油漆,要不然……”

“要不然怎样?”刘邦踢了他一脚,扇着扇子问道:“去问问,现在到哪了?”

这个仇,我记下了……刘盈从车窗探出脑袋:“卢叔,咱到哪了?”

“柏人县(河北省邢台隆尧县)!”

第149章 刘盈:不眠之夜

“柏人县?”

“柏人县!”

刘盈跌坐车座上,眼睛睁大,尘封的记忆再度涌上心头。

在原有的历史线里,贯高好像就是要在这里埋伏刺杀刘邦,而现在虽然有些事情发生了改变,但却不得不防。

所以他再度探出头去,大声说道:“卢叔,前方不停,全速前进,入驻东垣塞再做修整!”

东垣塞,是扼守太行山脉的井陉要塞东方的一处要塞,位置大体在后世的国际庄附近,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山国修建而成,为的是防止燕国南下侵略,以及赵国北上吞并中山国,还有齐国西进……

虽然中山国一度在被灭了之后成功复国,但最终却没有顶住胡服骑射之后的赵国,最终所谓的战国第八强,无奈的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刘盈之前统领韩信在赵地作战的时候曾经去那里看过,虽然夯土做的城墙在雨水和时间的冲刷下塌了不少,但只需要将倒塌的城墙堵起来,就还能用!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要塞的防御能力远比用四轮马车圈起来的车阵要强不少。

重要的是那里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只要保证不被突袭,后续换上重甲的郎中骑兵和幼军骑兵可以轻松击败十万以上的乱军!

听到刘盈的话,卢绾皱了皱眉头说道:“现在已经快黑了,如果要强行军赶到东垣塞,只怕天都亮了……”

刘盈态度坚决说道:“那也要去,反正不能在柏人县停留!”

卢绾无奈,伏在马背上探头看向刘邦问道:“你怎么看?是听你儿子的,还是按照之前的计划行军?”

刘邦看了看刘盈,脸上闪过一抹诧异,但很快消失不见,只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柏人者,迫于人也。这名字不吉利,就听那竖子的安排好了……反正吃人家嘴软,谁让咱们这一路的花销都由人家负担了呢?”

卢绾笑了笑招来身后裨将,下达全军全速前进的命令。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