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页(1 / 1)
('
于是,就有大量的纺纱工失业,他们愤怒的冲进詹姆斯家里,不仅捣毁了他做的珍妮机,纵火焚烧了他的房子,甚至于将詹姆斯全家都赶出了所居住的那个小镇。
不过在随后的四年中,珍妮机从原来的八个纱锭,增加到了八十个纱锭,而且大英全国,也有了超过两万台的珍妮机……
只是虽然纺纱工失业了,但织布工人的雇佣量却激增,从原来的四万人,一度增加到了二十万人!
但好景不常,当更高效率的织布机出现之后,织布工人们也开始失业了……
然而相比于上次的放任不理,大英帝国选择维稳,也就是从法律层面上禁止使用更高效率的织布机,并且禁止机械师移民英国,试图抑制先进技术的传播……
属实是和某东方帝国在面对‘奇淫巧技’上的做法如出一辙了!
但这只能是徒劳,毕竟资本是逐利的,蒸汽织布机的效率是手工织布机的五倍,于是工厂遍地开花,织布工人纷纷失业、破产。
于是,在1811年和1812年,英国的下岗工人开始暴动,打砸工厂,捣毁织布机,直到英国政府出动了一万四千名士兵才将暴动镇压下去……
而这种行为让诗人拜伦神往不已,为之写下了‘打倒一切国王,除了勒德王’的诗句。
嗯,勒德是神话中的一个保护神的名字,当时暴动的工人自称‘勒德分子’。
不过当手工织布工人数量一度降低到不足五万人的时候,隔壁的蒸汽纺织厂里的纺织工人,人数从八万人,一路飙升到了近三十万!
刘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减小转型期的阵痛,或者说,将国内转型期的阵痛,想办法转移出去,让外国人发挥国际主义精神,替汉人承担这种痛苦……
比如隔壁三哥……
现如今原产自非洲的大陆棉,应该已经传到了印度次大陆,所以当地人应该已经学会了棉花的种植。
这样,只需要和三哥正常通商,就可以获得他们种植的漫山遍野的棉花。
之后将棉花装船,运回国内加工成衣物,一方面供国人消费,另一部分可以出口给衣不蔽体的阿三……
毕竟,遍体绫罗者,不是养蚕人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国内年年闹饥荒,但是是粮食出口大国的三哥。
至于汉国国内的织女,纺织技艺相对较差的可以进纺织厂打工,用赚来的钱补贴家用,顺便促进妇女解放思潮和工人运动的思潮,成为社会进步的力量。
而那些手艺精湛的织女,可以继续缫丝养蚕,制作丝绸。
毕竟现如今的蚕宝宝受限于品种问题,吐出的丝贼细,只能手工纺织,不能进行大工业生产。
因此纺织起来的速度很慢,通常一人一天也就是一尺左右的丝绸,如果采用的是缂丝工艺的话,一天能有几厘米的进度就已经算是大师了……
不过物以稀为贵,国内旺盛的需求,再加上财大气粗的西域商人,这就导致了丝绸的价格居高不下,即便是纺织女工这种最底层的劳动者,也能有不少的收入。
刘盈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说是有些手脚勤快的织女,甚至单纯靠织布的收入就盘下了一个几百亩的庄园!
第97章 刘盈:琉璃倾人国……
蓝田县,玻璃工坊。
刘盈气哼哼的在前面走着,身后跟着想要劝,但却不知道该怎么说的吴臣,以及走在最后,同样气呼呼的张不疑。
一切的起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刘盈将自己新做的轧棉机让他们看了,然后说第一批的轧棉机,有七成左右会送到海外市场,无偿送给那些种植棉花,然后贱卖给他的那些番邦酋长。
而张不疑对此表示质疑,因为在这个年代,但凡是掌握着农耕技巧的民族,都以种植粮食为主,谁会大量种植这种不能吃的棉花,然后还要贱价卖给汉人?是不是贱啊?
因此他劝刘盈别异想天开了,不如把制作轧棉机的生产线卖给他云云……
刘盈戳穿了那厮的真实目的,并对他表示了一番鄙视之后,告诉他自己有让那些人非卖不可的理由。
恼羞成怒的张不疑死都不信,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一幕。
在刘盈气呼呼的向前走着的时候,两匹泥头马拉着车厢,哒哒哒哒的从道路旁边的轨道经过,步履轻快,就是在原地留下了几坨黄白之物,让刘盈一阵皱眉。
嗯,泥头马指的是那些特意选育出来的冷血马,肩高接近一米八,能拉着几吨的重物到处乱跑。
张不疑满脸好奇,走过去在轨道上哐哐踹了两脚:“吔?居然不是铁的,只是包了一层铁皮吗?里面好像是木头!”
吴臣也是满脸好奇,只不过他对于轨道并不了解,格外吸引他眼球的,自然那些体形硕大,宛如怪兽的泥头马。
刘盈撇了撇嘴,有些不屑地说道:“不是废话吗!这叫做木轨运输体系,不用木头用什么?再说了,我哪来那么多的铁在这种厂区里也铺上铁轨?有铁皮包着,足够耐用,而且节省运力不就行了?”
张不疑轻轻摇头离去,浑然无视了刘盈此刻对他的鄙夷。
他现在全部的精力,都要放在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上,如果刘盈所谓的非卖不可的理由并不能让他和吴臣信服,那么他就准备死缠烂打的收回自己第一个孩子的取名权!
正如当初小萝莉满脸忧虑时他做出的劝慰,无所谓,他会出手!
而片刻之后,张不疑知道自己赢定了!
因为在他和吴臣面前演示的,是琉璃宝珠,呸,就是玻璃球的生产线!
哄谁呢?
这种一文钱两个,小孩子玩的东西也能诓骗得了那些本地盛产宝石的番邦酋长?
“这里是重新融化玻璃废料的熔炉,温度在那里可以看到,大约是一千两百度……”
刘盈指着一面硕大的工业温度计,这是专门用于探测工业生产的一种双金属温度计,其原理是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在温度改变时膨胀程度不同,从而在圆形分度标尺上指示出温度。
嗯,系统给的,全手工磋磨,因此误差大约在百分之十左右,所以检测的温度的时候,一般都是宁高勿低。
“大约烧八个时辰,然后再用这种可以手摇式的剪切装置将融化的液态玻璃切割成小块,之后顺着滑轨滚落,自然就成了玻璃球。”
“这是在做玻璃内芯,只是最初的一道工序,而接下来的工序,才会将玻璃这种日用品,变成你们买不起的亚子!”
刘盈背着双手,在张不疑的满脸鄙夷中走向另一边,那里堆满了一根根条状,且颜色颇为均匀的有色玻璃。
“看到那里融化的玻璃了吗?取一小团出来,从这些细条状的有色玻璃上滚过,粘牢塑形后放进熔炉里烧化,接着再拿出来,重复这个动作,并且在此之前,融化无色透明玻璃作为两层内芯之间的隔断……”
“如此重复十次,就有了一颗拳头大小,内里共有十层不同纹路的琉璃宝珠!”
刘盈从工师手中檀木匣子中取出一颗成品,举到张不疑脸前,半是炫耀地说道:“如此非人力所能完成的神物,只是换一点地里长出来的棉花,很难吗?”
他说完,在张不疑的震惊与吴臣的贪婪中,面向南方,轻声呢喃:“当然不难,别说棉花了,只怕倾覆一个国家也不是办不到!”
……
从来巴蜀称天险,水如直立山如点。悬崖峭壁势欲倾,惟见飞云空冉冉。
蜀郡西南,五尺道。
这座昔日秦国修建的小道,如今已经被扩充了一倍有余,虽然山中许多险峻之处依旧只容一辆小推车通过,但已经可以容得下许多中小型的商队畅通无阻了。
不过今天,这座往日里时常人来人往的山路入口,却随处可见长枪剑戟,飘扬的汉军战旗,密密麻麻身穿半截甲的士兵,从他们的身高和阵型上判断,他们并不是汉帝国的正规军。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