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页(1 / 1)
('
“墨子作为一个大圣人,他能做到,但奈天下何?奈天下何啊?”
“所以墨家与其说是一个理论的学派,不如说是墨子这个圣人的追随者组成的教团。墨子一死,墨家立刻分崩离析。”
“这样的墨家,如何能够大行于天下?”
张良抿了口茶,嘴角轻轻扬起,虽然一言不发,但眼神中却充满赞许之情。
儒家视张良为自己人,道家黄老之人也是这样,诸如韩信这样以兵家自居的人也时常和张良谈古论今,引为知己,将张良也当做兵家来看,至于阴阳家,则因为黄石公的缘故,更是拿张良不当外人,就连法家的候封也时常说张良颇得申不害、韩非之学……
但其实张良清楚,自己哪家都不是,如果硬要算的话,应该是杂家。
杂糅百家!
所以他也希望自己唯一一个倾注了心血的学生,能做到兼听则明,掌百家之长,因此平日里会给刘盈推荐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并且会像今天这样,冷不丁的抽查一番。
刘盈看着张良的神情,稍稍松了口气,还好这些天他为了躲避窦漪房的需索无度,会刻意在书房内读书到半夜……
毕竟春风一度轻松惬意,梅开二度酣畅淋漓,但再多,尤其是夜夜如此,就只能是樯橹飞灰湮灭了……
那女人疯了,真的,也不知道我娘许了她什么好处……刘盈嘴角耷拉了一下,思索着如何能够得到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而在另一边,刘邦怒视刘盈:“道理咱都懂,可你为什么要摔乃公的茶盏?”
就在刘盈睁大眼睛满脸无语的神情时,尚书令魏无知走进殿中,拱手行礼道:“太子家令萧禄来了,说是有要事求见殿下。”
刘盈看向刘邦,正准备站起走出去的时候,刘邦说道:“萧禄来了?这里没有外人,让他进来吧!”
毕竟,萧禄是萧何的长子。
少顷,萧禄穿着足衣,解下佩剑,弯着腰如同虾米般急趋而入,五体投地的趴在地上,大礼参拜。
刘邦轻轻颔首,却没有制止,毕竟萧禄属于二代子弟,所以礼不可废。
“有什么事就在这说吧。”
萧禄趴在地上,歪着头偷偷看了一眼刘盈,见到刘盈没有制止,于是微微抬起头说道:“蒯彻从滇国送来消息,说是滇王离世,滇国内部为争夺滇王之位大打出手,血流成河。他建议,现在正是收服滇国,郡县置之的好时机!”
刘邦闻言不语,只是用手指轻轻敲着案几,他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蒯彻会给刘盈送信,而不是给他送信,但重要的是出兵滇国。
他看向张良,见到张良轻轻颔首,于是看向魏无知说道:“擂鼓聚将!”
刘盈一蹦三尺高,哒哒哒哒的向殿外跑去。
“你去哪?”
“定南蛮,复旧疆!”
第156章 刘盈:何以暴富,唯有灭国!
长乐宫,宣室殿。
隆隆响起的鼓声中,樊哙周勃等人顶盔掼甲急趋而入。
嗯,解剑只穿袜子的那种。
他们没有剑履上殿的殊荣,而如今的汉帝国,唯有萧何一人有此权力,就连卢绾,也只有一个入朝不趋,正式和刘邦谈论国策的时候,不被虎贲卫士用长戟顶在肋下的特权!
毕竟刘邦说过,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所以国宴上酣醉狂歌,拔剑击柱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还了。
当然了,私人宴会上依旧如此,袒胸露背,角抵厮打,有时候还是刘邦带的头……
殿门口,韩信边脱鞋边骂骂咧咧,毕竟他都说了他病了,可传讯的使者却言,病了也要来,否则就是大不敬之罪,要削去两百户食邑!
现如今的韩信虽然还是铁骨铮铮,日常怼天怼地怼刘邦,但削食邑却是他的死穴……
毕竟他有儿子了,有了儿子,也就意味着有了软肋……
只是等樊哙等人踏足宣室殿后,却有些目瞪口呆。
刘邦端坐在帝座之上,面无表情,而在刘邦下首,刘盈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不过手上却拿的不是方天画戟,而是两面旗帜。
左手中举着一面‘天策上将军’的蜀锦战旗,右手擎着一面‘征南将军’的殷红大旗……
而为了让所有人都看清,刘盈刻意让旗帜倾斜,于是时间长了之后,就显得有些气喘吁吁,额头冒汗……
一瞬间,樊哙等人明白为何刘邦是一副木然的神情了。
只是为人父之后,他们又觉得刘邦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是矫情,是病,得治!
毕竟他们家里的不孝子若是有刘盈三成的能耐,哪怕是把房顶掀了呢,他们也会拍手叫好,赞叹拆家的逆子好气力!
于是在羡慕之中,大家按照食邑、食禄,以及职务的高低依次坐好,目视刘邦。
一人除外。
中尉,临辕侯戚鳃。
他是刘如意的亲外公,戚姬的亲爹,因此为了推自家女儿和外孙上位,之前刚刚告了刘盈的黑状……
因此当所有人都注视着刘邦的时候,只有他在偷偷地打量着刘盈,脸上满是心虚的表情。
毕竟刘盈是出了名的小气记仇,而且从来不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喜欢有仇当场就报了……
所以,不得不防!
刘邦对于戚鳃此刻的小动作看在眼里,但却只是偷偷一笑。
毕竟自家小崽子说过,若批判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所以就需要有戚鳃这种时常批判的人……
嗯,主要是他手上有了刘盈的罪过之后,可以名正言顺的教训一下刘盈,到时候就算是自家老太公打上门来,他也有理!
于是他转过头,说道:“滇王去世,滇国内乱,为保障汉商在滇国的利益不受影响,蒯彻建议汉军挥师入滇,维持秩序。”
“你们怎么看?”
毕竟师出有名,滇国在秦朝时期就没有臣服于秦人,并不属于是秦之藩属,那么现如今自然也不是汉之藩属。
贸然出兵,就是粗暴干涉别国内政……
在场的众人都是老油条,刘邦的话音一落,除了韩信脸上习惯性的出现了讥讽的神情外,剩下的人无不放声大笑。
城父侯尹恢站出来,拱手说道:“臣觉得此时不宜出兵征讨,滇国地处荒僻,且除早年间修的五尺道外,并无连同外界之通道,行军艰难。不如效法闽越国,只是出兵震慑,收为藩属即可。”
尹恢是沛县人,元从功臣,当年在吕雉‘忽悠’下,认为刘邦头上有云气,自带干粮上了芒砀山……
他最早做的是刘邦的谒者,也就是近侍,后来一路入关灭秦,还定三秦,之后以右丞相的身份辅佐韩王信,坐镇淮阳,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功劳,但毕竟是芒砀山上下来的,所以封城父侯,食邑两千户。
如今见到尹恢表态,在他周围的丰沛功臣也纷纷附和。
毕竟随着岭南三郡的回归,大家对于同在南疆的滇国并不陌生,因此那里并没有什么太过吸引他们的东西。
嗯,如今南疆投资的项目里,最热门的当属日南都督府的金矿和农庄。
后者细水长流,传之子孙。
前者利用水银的特性,淘金的速度比老牌的夜邑金矿还快,虽然水银有毒,但毒死的是从林子里抓来的奴隶,勋贵的分红可没有毒。
毕竟两锭金子,谁又能分清楚哪一锭是高尚的,哪一锭又是龌龊的呢?
不过也有相当一部人并不认同尹恢的观点,比如和尹恢同时期投奔了刘邦的沛县人高苑侯丙倩。
虽然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女性化,但丙倩却又高又壮,国字脸络腮胡,是个标准的山东壮汉……
嗯,其实他就是山东人。
丙姓是齐国田姓的分支,齐灭后迁到的沛县,跟随刘邦从芒砀山中冲了出来之后,同样入关灭秦、还定三秦,以中尉的身份参与了垓下之战。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