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页(1 / 1)

加入书签

('

举个栗子的话,就是二战结束之后,日本人吃的比从前好了,平均身高从一米五一米六暴涨到了一米七……

“呵,狂欢喜一场。”刘邦脸上满是悻悻。

“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圣祖壹号!”刘盈再度变得满脸傲娇,接着说道:“咱们打下关中,我开办大汉公学之后,重启育种计划,将原本的后稷三号改为太公壹号,并且让大父广撒英雄帖,也就是把他农家的那群老家伙们招来,共同培育新品种!”

“然后差不多用了十年的时间吧,在关中这片沃土上,加上不限量的堆肥供给,太公壹号重新有了几分高产的样子……”

“嗯,至于圣祖壹号,圣祖贰号,是大父去世之后才改的名字。”

“但问题是,试验田中一亩地动辄使用肥料一两千斤,这对于普通的农户而言,是完全没有这个条件的!毕竟堆肥堆的是农家肥,养分太少……”

“是这个道理。”刘邦点点头:“我也听人说过,说是长安城这些年多出了许多上门掏茅房的人,不仅不要钱,还按照人数多寡,贫富不同给钱……女人多的给的钱就多,富贵人家给的钱也多,为的就是弄点好肥料……”

刘盈也附和着说道:“关中这地界人口稠密,农家肥尚且不够用,若是换到关东各处,肥料就更不足了。”

“毕竟咱们这片土地,从夏商周以来就开始大面积的农耕,土壤的肥沃程度本就很低,但从前人们是春种秋收,土地可以得到半年的时间进行休养生息。”

“然而咱们现在普遍是一年两熟,土地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

“虽然很多地方搞起了三圃制,也就是一块地春播、一块地秋播、一块地休耕的模式,但终归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贫瘠的问题。”

“所以爹你看,无论是圣祖壹号还是圣祖贰号,不光籽粒多,而且植株的密度也比别的地方高了太多……”

刘邦很是认真的走过去看了几眼,用力点头。

他少年的时候虽然没怎么干过农活,但和吕雉成婚之后人变得稳重许多,做泗水亭长的时候经常请假回家打理农田,因此打眼一看就已经全然明白。

于是刘邦微微皱眉问道:“那岂不是说,这种高产的品种无法推广了?”

“原本是这样的。”刘盈笑着继续说道:“所以就有了圣祖贰号,这种在圣祖壹号的基础上改良后的品种,对于肥料的耐受性更高,吸收效率也更高,虽然使用农家肥已经不能满足它的胃口,但我做出了一种新的肥料,足以让圣祖贰号的亩产达到每亩四石以上!”

刘邦愣了一下,眼睛慢慢睁大。

如今一亩地的产量普遍在两石到两石半,而这还是风调雨顺的结果。

所以四石以上,无疑是将产量直接翻番!

“又在说大话了!”刘邦依旧按照从前的惯例,保持质疑。

刘盈撇撇嘴:“等下让爹你见识见识,只是到时候你可别捂鼻子!”

刘邦哼了一声,满脸自负:“乃公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不就是臭一点,乃公有何惧之?”

……

“呕……”

刘邦捂着嘴,回头看了一眼戴着严严实实口罩的刘盈,心中满是懊恼。

兔崽子真不是个东西,乃公说不戴,你就真的不给?

等回去就让你娘揍你!

房间内,刘盈继承自吕雉的大眼睛也快睁不开了,但他和刘邦杠上了,刘邦不出来,他也不出来!

嗯,此刻摆在他们的面前的是氨水。

准确的说是土氨水。

毕竟他现在的化工产业才刚刚开始起步,因此只能用这种土办法制备化肥。

但毫无疑问的是,这种相对原始的化肥,更加适合他那些种系有所退化的高产作物,反正即便是真正的化肥,也同样需要稀释后再行使用。

刘盈曾经听人说起过,大约在改开之前,很多地方的农村就是使用这种原始的化肥。

因此每到庄稼需要追肥的时候,县里的土化肥厂就开工了,以至于那些天整个县城都弥漫着一股土氨水的味道……

“不行了……”刘邦捂着鼻子退出房间,立刻深呼吸了起来。

“呵呵。”刘盈紧随其后,只是眼睛被熏得睁不开,否则一定让那老家伙感受一下什么是鄙视。

而在他俩之后,对他俩身份一无所知的几个学生走进房间,抬着装有土氨水的大桶就往外走,一副早就习以为常的样子。

刘邦和刘盈相视一笑,摇头说道:“这味也太大了……”

刘盈笑着附和:“民间有句俗话,叫做庄稼一枝花,前靠粪当家……所以臭点好,臭点粮食产量高。”

刘邦看向始终跟在他们身侧的审食其:“这种臭儿吧唧的肥料,还有那种高产的小麦,什么时候能推广出去?”

审食其看看刘盈,见到刘盈不作声,于是回答道:“回太上皇,氨水的配方早就已经传抄到了各地田典的手中,只需要多加点水,稀释后使用即可,至于圣祖贰号小麦,今年即可在关中推广。”

刘邦点点头:“不错不错,这么说来,很快全天下的农户都将用上这种高产品种啦?”

刘盈摇摇头:“恐怕不能。”

刘邦追问:“为何?”

刘盈摆手制止了审食其,自行解释道:“因为这种高产种子,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以及海量的金钱,因此不像玉米土豆红薯那样,会免费提供给农户使用。”

“谁想要种咱们的种子,需要支付一笔费用,同时签订协议,既他可以留种在自家的田里随意种植,却不能借种给邻居,尤其是不能售卖给番邦使者,让外人白白拿去!”

“否则,就将按照实际损失的二十倍进行赔付!”

刘邦愣了一下,眉头紧锁:“钻钱眼里了是吗?须知国以农为本,这种造福天下黎庶的好东西,居然要人家花钱买?怎么的,不就是农业大学冠了皇家的名号,一切开销从你的私帑中出……”

中出?哪有中出……刘盈嘴角微扬,笑着摇头:“道理不是这么个道理……”

第129章 刘盈:理念胜于技术啊……

“道理不是这么个道理……”

刘盈摇摇头说道:“诸多冠了‘皇家’名号的院校,之所以经费由皇帝的私帑支付,只因为君主食万民膏血而活,自当做出些许回报天下的举动。”

“而诸如皇家农业大学这样投入和回报完全不成比例,且关乎国计民生的学院,自然需要由皇室来专门供养。”

“但话虽如此,也不代表学院的研究成果可以无偿的和大家分享。”

“《吕氏春秋》曾言,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今天把最新研究出的高产种子无偿和大家分享了,明天再把别的什么技术也无偿和大家分享了,长此以往,谁还会埋头做研究?”

“当然,可以由国家和皇帝不限量的拨款,但问题是,国家的钱难道是无限的吗?”

在刘邦的沉默不语中,刘盈无声叹息。

这就是古人的局限性了。

准确的说,是老一辈中国人的局限性。

什么是工业革命?

是蒸汽机吗?

不是的。

工业革命实际上是一次人类思维方式和理念的大变革。

其根本一点,在于知识有价。

在此之前,如果某个工匠发明了一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或技巧,他会怎么去做?

答案显而易见。

他会保守这个秘密,或在家族之中传男不传女,或收徒教授,但只在临终之前才会将这种技巧传给自己的关门弟子,从而确保自己能够从中获利。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