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页(1 / 1)

加入书签

('

“你这话说的就没道理了!”刘盈正色说道:“朕乃大汉皇帝,处理朝政本是分内之事!若是按照曹相说法,朕是那种懈怠朝政的桀纣之君?”

曹参脸上的冷汗刷的一下就冒了出来,忙不迭说道:“臣不敢,臣只是一时失言……还请陛下责罚!”

刘盈点点头:“既如此,那就罚俸吧!念在曹相认罪态度很好,暂时就只罚一个月的俸禄吧!嗯,治粟内史和内史各罚半年!”

他说完,曹参心中升起几抹庆幸,带领身后满脸茫然的张苍以及满心委屈的魏无知一起上前行礼。

“臣等谢陛下天恩——”

刘盈摆摆手,示意他们坐回去。

接着,他问道:“说说吧,到底怎么个缺钱法?”

魏无知欠身说道:“臣自当上内史以来,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为了造福百姓,也为了长安城的安全着想,臣想要进一步加宽内城道路,并迁徙部分百姓搬离内城,到外城或是长安县周边居住……”

“说了半天,原来是要拆迁啊!”刘盈来了兴致。

曹参差点没笑出声。

作为试图完美继承萧何相国职位的人,曹参没少在私下里揣度过刘盈,深知刘盈莫名其妙对土建有着很浓厚的兴趣……

张苍微不可见的摇了摇头。

这是他最担心的事情。

国家的钱,很快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流入他人私囊,尤其是刘盈的小金库!

无他,别人搞工程需要招募各种各样的人才,但主理皇帝私帑的少府还管着将作少府!

毫不夸张的讲,将作少府内里有着一整个的‘建工集团’!

国帑啊……张苍长叹一声,深刻感受到了被皇权和相权双重压制下的‘财政部长’有多么的不好干。

刘盈拖着一个蒲团从丹陛上走下,坐在台阶上,问道:“说说你的具体计划!”

魏无知顿时精神一振,让人从外面将一份舆图拿出来。

那是他请了专门的人经过反复测绘和论证之后的规划图。

他指着舆图说道:“臣让人考察过了,很多时候内城拥堵不堪,只出现在几条主干道上,至于主干道两侧的小路却并没有堵塞的迹象。”

“原因很简单,在于早期的道路规划出了问题。”

“长安城除皇城之外,无论外城还是内城都是后续一点点随着附郭百姓的增多而逐形成,故此没有什么规划而言。”

“臣以兴庆坊到长安西市举例。”

“二者之间直线距离不超过两公里,但若是兴庆坊的人想要前往长安西市,却需要先绕行兴庆路,再东转到经九路,向北汇入秦宫路,接着走西市北路向南抵达长安西市。”

“如此,需要绕行十多公里!”

“这只是兴庆坊的人,若是其他里坊之人也一同出行,全数汇入诸如经九路、秦宫路这样的贯穿内城的大路,长安城怎能不堵?”

刘盈点点头:“所以,你就准备拆迁民宅,打通那些断头路,以此减少百姓不必要的通行时间,达到缓解交通的目的?”

“臣正有此意!”魏无知满脸兴奋。

刘盈再度点头:“那就做啊!你现在是内史了,这是你的分内之事!”

魏无知愁容满面:“没钱。”

嗯,他装的。

虽然内史府没钱,但国家有啊,国库里的金砖都蒙了厚厚一层灰,皇帝的私帑中钱多的都发霉了!

所以……

刘盈瞪大眼睛:“你没钱朕也没钱啊!你看看朕,朕像是有钱的人吗?”

他边说,边用力挥了挥袖子,以示自己两袖清风……

曹参:“……”

张汤:“……”

魏无知脸上的神色不变,但内心满是鄙夷。

他做过刘邦的中书令,也做过刘邦的太上皇家令,因此刘邦每年的私人收入是多少他很清楚,而刘盈每年的收入至少是刘邦的十倍!

没钱?

只是抠门罢了!

魏无知默不作声,只是目光炯炯的盯着刘盈,试图向他灌输皇帝不事生产但衣食无忧,所以应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

刘盈全然无视,转头看向张苍:“这是国事,理应国家拨钱啊?”

张苍摇头:“在城市内部大兴土木乃各郡国内政,故此这笔钱应当由内史府承担!毕竟每年上计之时,各地上报的来年开支中都有专门用于修桥铺路的钱款……”

“可内史与众不同!”魏无知打断张苍的话,正色说道:“天下无一个郡国有如内史这般人口数千万,每年内史用于修路的钱远远不够,尚需借贷民间的钱才能完成相关规划建设!”

“如今年已过半,钱早就花的一分不剩了!哪来的钱去修桥铺路,拆迁民居?”

“况且夏天过去就是秋天,到时秋高气爽,天干物燥极易发生火灾,因此还需要另一笔钱来扩充司煊(消防)至五千人!”(注一)

“这些都需要钱!”

“一切,还请陛下明断!”

注一:《周礼》谓秋官司寇所属有司煊氏,设下士六人及徒十二人。煊,音毁,火之意,司煊氏掌取火、防火。

第190章 刘盈:城投债了解一下咯!

“一切,还请陛下明断!”

刘盈默不作声。

宣室殿中惟有风扇哗哗转动的声音。

过了一会,刘盈问道:“那从前我小舅在的时候,都是从哪里弄来的钱呢?”

其实他知道,只是想问一问。

听到刘盈的话,魏无知百感交集,仰天长叹:“建成候(吕释之)那是寅吃卯粮啊!”

刘盈笑问:“何意?”

魏无知喟然长叹:“臣自接任内史之后,翻阅过往卷宗,发现每当内史府无钱可用之时,建成候即派人向世人商贾借贷,美其名曰秦川发展债券,允诺千分之四十五到六十五的利息,三年或五年之后偿清借款赎回债券……”

“而今年九月,内史府要偿还的债券数额高达两千四百多万!”

“这,让臣上哪去变出这么多钱?”

这一刻,他是真的很后悔。

早知道内史府有这么多烂摊子要处理,那他还真不如踏踏实实的做太上皇家令……

但没办法,既然被朝廷‘撅定’他来继任这个内史,那无论千难万难,他都会一直坚持下去!

迎着魏无知既坚毅又懊悔的目光,刘盈笑了笑:“那你也发债券!到时候用发行债券的钱偿还欠下的钱,说不定还能有盈余在长安城搞拆迁!”

魏无知:“……”

张苍摇头说道:“总是在拆东墙补西墙的填窟窿,也不是长久之计啊!”

要啥长久之计啊?要相信后人的智慧……刘盈笑而不语。

沉默了一下,魏无知叹息说道:“臣不是没有考虑过效法建成候,但臣还是觉得,能不借债就不借债……因此,臣决定只要臣还在内史任上,就和全体官吏勒紧裤腰带,能不花钱就不花钱,争取早日将那些债券全部偿还!”

刘盈伸出食指左右晃了晃,说道:“个人能不借债最好不要借债,但官府不同。”

魏无知皱眉:“臣愚钝,还请陛下明示!”

“就比如现在吧。”刘盈指了指画在舆图上的几十条新路,接着说道:“如果朕不出钱,治粟内史不出钱,长安城的改造工作怎么办?”

“还有,你准备扩充司煊,没钱如何招兵买马,购置灭火的器械?”

魏无知沉默。

片刻之后,他抬起头,有些无奈地说道:“那就再苦一苦长安百姓……”

刘盈摇头说道:“朕皇姐说过,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话糙,但理不糙。长安如此拥堵,百姓怨声载道;房舍鳞次栉比,危机四伏。”

“当此之时,正合锐意进取,再苦一苦百姓是何道理?”

魏无知盯着刘盈:“可一味发债,导致债台高筑最终还不起钱,又当如何是好?”

不只是他,那边的曹参和张苍也盯着刘盈。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