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0页(1 / 1)
('
“原来根子出在这上面!”他用力拉着许望的手,很是恳切地说道:“许师,多亏你来了,要不然我还真不知道今年这空缺的五万吨稻米的任务该怎么完成!”许望愣了一下。贾谊笑着向他解释道:“许师有所不知。”“海外的这些督府都有生产任务,比如咱们这里,今年就有八十万吨稻米,十五万吨黄豆,五万包棉花的征收额度,而去年这里的黄豆产量可以完成征收额度,唯独稻米产量仅有六十万吨,棉花也只有三万包……”“今年虽然增加了不少农田,但还若是将今年增加的农田种植了棉花,则稻米的征收额度就无论如何也完不成了。”“毕竟那一包棉花重两百公斤!”“这里的田地虽然得天独厚,炎热、光照充足,降雨充沛,再有国家前期投入的水渠排干积水,这完美符合了棉花喜热、好光、耐旱、怕涝的天性……”“但不知怎的棉花亩产却很低,每亩棉田只能产出两百多斤棉花,折算下来,两亩地也就相当于一包棉花,五万包棉花,就是十万亩地……”“所以,种水稻就不能种棉花,种棉花就种不了水稻。”“两难之下,大都护近些时日已是食不甘味,寝不安眠了……”周亚夫满脸懵逼。其实他这些天吃嘛嘛香,睡眠质量也很好。但他并没有戳穿贾谊,毕竟只有说的越恳切,越无助,才能激发起许望等人的怜悯之心,好让他们干劲十足!毕竟,君子可欺之以方!但可惜的是,许望并不是他那个近乎一根筋的祖先,他在皇家农业大学不仅研究学术,而且还参与学校的日常运营。尤其是每年上计时,都会和其他学校的学监一起去讨要来年办学经费。因此,哭穷的事他见的多了!许望冷笑两声,问道:“既如此,前任大都护又是如何完成每年的征收额度?”注一:鴃舌就是鸟语。古人地域黑的行为多不胜数,比如经常被比喻成各种智障文主角的楚人、宋人,再有就是诸如蜀犬吠日、粤犬吠雪等成语……第237章 刘盈:来活了!田埂边。周亚夫愣住,挠挠头,问道:“对呀,前任大都护如何完成的任务?”“是老夫在问你话!”许望瞪着眼睛。毕竟古人生育很早,他在出发前来孟州都护府之前,他的长子已经为他生下了一个孙儿,故此按照规矩,他在和别人交谈之时,就能以‘老夫’自称。周亚夫看着许望,不知是因为今日天气格外炎热,还是他有些心虚,此刻他只觉得后背湿了一片,有些像是针扎一样的刺挠,这让他很不舒服。嗯,长痱子了。此刻他的心虚,源自他从上任之后忙着整军备战,若非是因为收到了长安发来的函件,要求他保护好前来调研的许望一行,这样他才了解到了每年的征收额度都有缺口这件事……要命的是,这会记入他的年终考核,而海外督府的考核格外严苛,通常是做得好仅有口头嘉奖,而做得差则会受到一定处罚。毕竟,海外很多时候不受汉律束缚,各总督、大都护可便宜行事,完成征收任务不是难事。沉默片刻,周亚夫将求救的目光移到了旁边的贾谊身上。嗯,贾谊是采访使,前几天刚研究过孟州都护府的相关档案,必然会比他这个武夫知道的多!贾谊笑了笑,边走边说:“其实严格来讲,上任大都护也没有完成每年的征收额度……”许望有些疑惑。他在长安的时候听过,国家能繁荣昌盛,各督府功不可没!没完成?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去年孟州都护府的稻米征收额度,主要靠从隔壁巽加国出售鱼干、盐巴收购稻米而完成。”“毕竟孟州都护府境内河流纵横,又濒临大海,若非巽加人不善于修筑堤坝,否则这些水网纵横、故此常年泛滥或被海水倒灌的河口、海港,绝对不会以如此低廉价格租借给大汉……”周亚夫眼前一亮。原来还可以从别处买米交差!前任大都护能这么做,他自然也可以!所以,他看向许望的眼神顿时硬气了许多。许望沉吟了一下,问道:“那棉花呢?也是如此?”贾谊摇摇头:“自然不是。”“且不说巽加的棉花基本上都卖给了尚贤堂,就说他那个在大汉为质子的王子回国之后,用盗窃汉国的水力纺织技术开设工坊,以至于每年巽加国的棉花供不应求,哪里会有多余出售给孟州都护府……”“因此,前任大都护完成棉花征收额度的任务,主要靠的是此地,以及这片大陆上种植的另外一种作物。”“黄麻。”“嗯,就是苎麻。不过和汉国北方的苎麻不同,此地的黄麻既能当做药物,也能用于制取麻绳……”“因此,每年他向国家交纳五万担麻线,以此来抵消棉花数量的不足。”许望微不可见的点了点头。虽然大汉有了棉布之后,百姓大多不怎么穿麻布了,但制作麻绳、麻包等物件却少不了要用到麻线。别的不说,如今的大汉航海业发达,而海水侵蚀严重,故此每当远航结束,舰船返回母港,船上的绳索等麻线制作的物品需要尽数更换。哪怕没有明显损毁也是如此!否则一旦在海上出了事,轻则死人,重则会导致风帆破损,桅杆折断,甚至舰船倾覆!因此,虽然百姓不怎么使用苎麻制品,但整个大汉却对苎麻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贾谊看向周亚夫,笑着说道:“我听说,陛下拟将黄麻也纳入孟州都护府的征收目录之中,只怕今年上计结束之后,这项决议就会生效……”“毕竟如今大汉对于麻线的需求也很大……”周亚夫满脸懵逼。世上事,果然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周亚夫长叹一声,突然皱眉问道:“不对呀,难道我大汉百姓就不种苎麻了吗?”许望在心中痛骂了一声膏粱子,问道:“大都护可曾见过他人制作麻线?”周亚夫摇头。毕竟他出生的时候,他爹已经身居高位了,家里有吃不完的珍馐百味,穿不尽的绫罗绸缎,因此别说看人制作麻线了,他就算是连人纺纱织布的景象也没见过!许望再度痛骂膏粱子,没好气解释道:“因为臭。”“泡过黄麻的池子会散发出如何让人无法忍受的气味,而且池水还会被黄麻染黑,故此大汉有了棉花之后,很多地方都不再渍麻纺线!”周亚夫恍然大悟:“怪不得我总觉得军营外的小河味道很怪,我还以为是军士偷偷便溺所致……”许望有些无奈的摇摇头:“所谓术业有专攻。指导此地农桑之事,还是交由吾等吧……”周亚夫长揖及地:“固所愿,不敢请耳!”许望轻轻颔首,微笑还礼。此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周亚夫抬头望去。孟州都护府有规矩,此地道路不宽,人车混杂,故此禁止飞马疾驰。所以,他倒要看看究竟是哪个胆大包天的家伙!下一秒钟,他的眉头皱在一起。远处飞马而来之人不是旁人,正是一名跟随刘郢客前往华氏城的护卫。“莫非,是刘郢客出事了?”周亚夫轻声呢喃,只觉得一阵头皮发麻。毕竟刘郢客是楚王次子,刘盈堂弟,若是刘郢客在这里有了什么三长两短,只怕他不好交差!“大都护,可算是找到你了!”那名护卫跳下马,匆匆走到周亚夫面前:“请大都护立刻回府,我家公子有要事相商!”周亚夫松了口气。他问道:“你可知是何要事?”护卫摇摇头:“公子说事涉机密,非我等所能打听……”说完,他看向站在一旁的贾谊,有些惊喜:“副使在此最好不过,也省的卑职再去寻找!我家公子亦有请副使同去商议!”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