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页(1 / 1)

加入书签

('

长夜漫漫,一堆人又忍不住发起了牢骚。

“听说太师已经打到紫荆关了,要不了多久,就能只取大都。”

“那有什么用呢,荣耀和功绩都是别人的,和我们这些只能运送粮草的毫无关系。”

“所以我们到底在做什么,长生天的勇士应该骑着骏马在战场上,而不是躲在这座该死的墙后面……”

说着说着,这几个瓦剌兵就离开了城墙,凑到了一起,借着一旁火把的光亮,高谈阔论。

“你们在做什么?”

一道隐含怒意的声音响起,顿时吓得几个瓦剌兵从地上跳了起来。

“孛……孛罗大人……”

在他们身后,是一个裹着裘皮的蒙古贵族,身后跟着十几个随从,此刻正挥舞着手里的弯刀,朝他们低声的吼叫着。

作为后勤转运最关键的地方,也先自然要留下可以信任的人,孛罗,也先的亲弟弟,负责把守阳和口。

望着几个灰溜溜跑回去值守的瓦剌兵,孛罗感到一阵头疼。

草原上的勇士,向来崇尚自由和勇武。

他们更希望的是,能够骑着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腾,或者是拿着锋利的弯刀,在战场上收割生命。

守城,对于他们来说,无聊而乏味。

这些日子以来,他已经三令五申,但是还是无法提起底下这些士兵的警惕性,逼得他不得不每个晚上,都亲自过来巡视。

叹了口气,孛罗抬脚准备朝下一个城门走去,却忽然停住了脚步。

他感到大地在轻微的震动!

顾不上身上昂贵的裘皮大衣,孛罗立刻俯身趴在地上,耳朵贴着地面,就连呼吸也紧紧的屏了起来。

不过几个呼吸,孛罗就站了起来,面容阴沉似水。

是骑兵,至少有四千人以上的骑兵!

劈手从身旁的传令兵手上夺过号角。

旋即,嘹亮的号角声响彻了整个城门。

一盏盏火把被点亮,原本黑暗的城池迅速被照亮,孛罗紧紧的盯着远处。

晨曦的第一缕微光洒向大地,远处东北方向,升腾起高高的烟尘。

熹微的晨光当中,一柄“杨”字大旗,烈烈当风。

杨?

孛罗心中涌起一个可怕的猜测,心中顿时一慌,揪着身旁随从的衣服,吼道。

“快,去把西城的两千人也调过来!”

阳和口名为城实为堡,由一个个堡垒接连而成,东进西出,往东是宣府方向,往西是大同方向。

因为和大同相隔不远,所以孛罗时刻关注着大同的动向,五千人有近三千都放在了西城。

却不曾想,来的竟然是宣府的杨家!

他只能暗自向长生天祈祷,并不是“杨王”亲自领军过来,不然的话,他是无论如何也守不住的。

“阿剌知院这个废物,竟然连一个空虚的宣府都看不住。”

孛罗心中不住的咒骂着,眼睛却紧紧的盯着远处越来越近的杨字大旗。

与此同时,西城门处。

瓦剌兵集结的很快,守城是他们的弱点,但是作为草原上的部族。

即便是在自己的部落里,也要谨防夜里有野兽狼群的袭击。

所以凡是草原上的勇士,每到夜里警惕性都非常高。

尤其是,在孛罗三令五申的情况下。

这个时候,瓦剌军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素养,在接到命令的第一时间,就跨上了战马,朝着东城奔赴而去。

不过几个呼吸的时间,原本重兵把守的西城,已经仅剩了不到五六百人。

这个时候,凭借着微弱的晨光,守城的瓦剌兵忽然感觉到眼睛有些刺痛。

紧接着,无数的箭矢映着寒光,从天空降临!

大地在震动,远处同样是大约四五千人的骑兵,朝着城门迅速奔袭而来。

晨光当中,一并“范”字大旗,当风而立!

…………

伯都王是也先的第三个弟弟,他和也先一样,机警狡猾,拥有着异于常人的直觉。

所以他现在非常焦躁。

也先举兵进攻大明京城,留下伯都王带着一万大军,在大同城外扎营,守着大同城里的郭登,防止他冒险出兵支援京城或者偷袭阳和。

伯都王是一个很谨慎的人。

他早早的就打探的很清楚,大同城内现在只有八千左右的人马。

就凭这些兵力,他笃定郭登肯定不敢出兵。

毕竟相对于其他地方,大同才是大明边境的根本重镇。

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些日子以来,大同一直很平静,平静到伯都王有时候都觉得,哥哥是多虑了。

根据他得到的军报,哥哥在前方并不顺利。

要是加上自己手中的这一万人马,不至于在一个区区的倒马关被阻拦七日之久。

然而今天,伯都王却异常的烦躁。

他隐约觉得,有事情要发生。

黎明的光芒渐渐降临,伯都王本就几近于一夜未眠,此刻心有所感,立刻掀开大帐,朝阳和口的方向看去。

远处,火光冲天!

“坏了,集结大军!”

伯都王愤怒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大帐当中,立刻就有随从下去,还没片刻,嘹亮的号角声同样响起。

就在这个时候,外头慌慌张张的跑进来两个守夜的瓦剌兵,伏在地上,道。

“大人,郭……郭登打过来了!”

“混蛋,怎么可能,大股骑兵怎么可能这么安静!”

伯都王心烦意乱,一脚踢开报信的瓦剌兵。

自己则急匆匆的奔到营门处。

然后,他明白了!

郭登骑在马上,他身后是整齐队列的步兵,乌乌泱泱,一眼望不到头。

伯都王扫了一眼,心都快凉了。

这个规模,至少有一万人以上。

他们全幅盔甲,列阵在营门外大约千步之外,丝毫没有要进攻的样子。

远处,阳和口的方向,升起淡淡的,大火熄灭的黑烟,扶摇直上,也让伯都王的心跌到了谷底……

阴沉着脸色,伯都王怒吼一声,喊道。

“集结大军,出营!”

第160章 大喜大忧

京城,武英殿。

成敬急匆匆的走进来,拱手道。

“皇爷,于尚书来了,有紧急军情。”

“召!”

朱祁钰面色看着平静,但是实际上心里也十分紧张。

算算时日,杨信和范广应该都动手了,边境几番冒险,煞费苦心的辗转腾挪,如今,终于到了要收网的时候了。

然而即便是他已有把握,也还是忍不住手心有些出汗。

于谦一如既往的大步走进武英殿,只是面容上有遮不住的喜色,在殿中刚一站稳,匆匆行了一礼,便道。

“陛下,大同军报,宣府杨信率军五千,大同范广率军六千,分别从东西两处进攻阳和口,如今已夺回阳和,在城中俘获军马千匹,粮草数百辆。”

“此战歼敌三千,贼虏孛罗率两千残兵,仓皇逃奔至草原深处。”

“同一时间,大同守将郭登率军一万五千人,与伯都王大战,此战我军损失人马五千,歼敌三千,伯都王负伤而逃。”

朱祁钰从御座上霍然而起,同样喜形于色,连声道。

“好,好,好!”

从成敬手中拿过于谦刚刚呈上来的详细军报,朱祁钰长长舒了口气,待将军报细细的看完,他激动的心绪也渐渐平复下来。

将军报搁在桌案上,朱祁钰目光灼灼,道。

“于尚书,按照军报所说,孛罗和伯都王都率军逃回草原了?”

于谦点了点头,虽然早已经知晓了消息,但是直到现在,他还是有一种不真实感。

明明最开始的时候,京师一片危急,他殚精竭虑,想的也只是如何保住京师。

现如今,也先大军被拒在紫荆关外,对辽东和宣府虎视眈眈的脱脱不花和阿剌知院纷纷退去,作为也先后勤转运中枢的阳和口被夺回,驻守在大同城外的伯都王负伤而逃。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