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页(1 / 1)

加入书签

('

“毕竟,成国公府一脉先辈,战功卓著,于社稷有大功,若因一战之败,彻底削去爵位,未免令勋戚对朕有所怨言。”

“何况,朝堂之上,文强武弱不是长久之计,这三座世袭公府,是勋戚仅存的基石,更是一种象征,轻易动摇不得。”

“胡濙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更希望过几年之后,局势稳定下来,寻个机会,譬如东宫出阁之类的大事,顺势帮朱仪讨回这个爵位。”

“既名正言顺,又波澜不兴,更能安安稳稳的在朝堂上生存下去。”

“可如今,这个打算被李贤给破坏了个干干净净,他岂会不生气?”

朱祁钰说的,就是胡濙之前做过的。

前世的时候,成国公府出事,一向疼爱女儿的胡濙,却坐视不理,任由朱仪四处奔走而不发一言。

朝中上下,甚至都有些人觉得,他有些绝情了。

但是后来,等到朱仪无计可施,只能在府中闭门谢客的时候,胡濙却趁着更易东宫的机会,替成国公府讨回了爵位。

不仅如此,这老头还鸡贼的上本,说东宫新立,当大赦天下,但若是直接恢复爵位,又显得朝廷对于战败之将毫无处置。

所以建议恢复成国公府的爵位,但是俸禄减半。

当时朱祁钰沉浸在成功换了新太子的喜悦当中,没怎么多想就批了。

现在回想起来,才意识到这个老头的谋算有多可怕。

他能按捺的住,不在不适合的时机出手,出手之后,又能巧妙的替成国公府规避掉所有的风险。

要知道,即便没有换太子的事情,那么过几年,太子出阁读书,按例也是要大赦天下的。

这个时候,趁势复爵,要比大战刚刚结束就提起复爵之事,从成功概率上来说要大得多。

而且如此一来,因为有大赦天下这个名头在,也不会被人认为,是成国公府太出挑的投靠新天子。

经此一事,成国公府虽然在勋戚当中的势力削弱了不少,但是无论是南宫复辟,还是其他的风波,都没有牵连到成国公府。

这个老头,看待局势,规避风险的能力,在如今的朝堂上,可谓第一!

当然,这一世,有李贤这么个愣头青“好心好意”的为成国公府说话,胡濙的盘算怕是要付诸流水了。

成敬明白过来,但是眉头依旧没有展开,而是开口问道。

“大宗伯的用意,内臣能明白,但是皇爷您也说了,丰国公这么一掺和,大宗伯必会意识到,成国公府已经入了皇爷您的眼,既然如此,他便该知晓,复爵之事,已难阻挡。”

“那他为何还要对丰国公如此态度,难道不应该趁势和丰国公打好关系吗?”

谋算是谋算,但是实际是实际。

成敬这些日子处理了这么多的政务,接触了这么多的朝廷大佬,自然清楚,对于他们来说,情绪是情绪,利益是利益。

他们绝不会因为情绪,而干扰到自己的判断,做出影响自己利益的行动来。

既然成国公府已经不可避免的,要成为天子手中的棋子。

那么这个时候,自然更应该和丰国公,这个天子跟前炙手可热的勋戚打好关系。

怎么还会如此不客气的撵人呢?

“难不成,大宗伯这是在通过丰国公,向皇爷表示不满?”

成敬带着几分犹豫,开口问道。

很显然,他并不觉得,胡濙会是这么一个不智的人。

“这才是他的聪明之处!”

朱祁钰踏出殿门,望着远处的夜色,轻声开口道。

“成敬,朕来问你,若是你的手下,有两个能力,出身,势力都相似的部下,你是希望他们和如一家,亲密无间,还是希望他们相互不满,争相表现?”

第189章 特殊行业必备素养

乾清宫外,成敬听到天子的问话,不由得一愣。

寒夜的冷风一吹,他激灵灵的打了个寒颤。

直到此刻,他才意识到,这个日常在朝堂上打瞌睡的老头,心机究竟有多么的深沉。

这些日子下来,成敬基本都在司礼监坐镇,有些时候,也陪着天子一起上早朝,偶尔替一下金英,去参与外朝的部议。

对于外朝的老大人们,尤其是三品以上的大员,大致都有所了解。

说实话,在成敬的眼中,胡老大人这个大宗伯,存在感的确是不太强。

经过了土木一役,应该说朝廷现在的官员,资历和年龄都是有所降低的。

像是兵部的于谦,户部的沈翼,都才五十来岁。

朝廷当中仅存的几个老资格的大臣当中,胡濙应该是资历最老的。

凭着先皇顾命大臣的身份,只要他想,完全可以成为继三杨之后,文臣的新一代话事人。

但是没有!

这位老大人,从一开始,就显得极为淡薄。

三杨在的时候,他就是五个顾命大臣里,存在感最低的一位。

到了现在,还是如此。

眼瞧着于谦,沈翼,王文这些后起之秀,在朝堂当中的份量越来越重,话语权越来越大。

这位老大人却还是稳坐钓鱼台。

既不像最近活跃的过分的某次辅一样,积极谋求上进,也不像就差直说我不想干了的某天官一样,消极怠工。

他老人家就是安安分分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然后,对于其他的事情,一概闭嘴。

到现在为止,成敬印象当中,这位大宗伯为数不多的几次开口。

分别是阻止南迁,赞成立太子,以及赞成嗣立新君。

但是偏偏就是这几次,每一次做的决定,都是正确且对自己最有利的。

更让成敬觉得不可思议的是。

作为资历最老,地位最重,说话最有用的七卿之一。

在他出手干预的几件事情上,不说是一锤定音,但是也的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奇怪的是,就连成敬自己,也会不自觉的认为,这些事情仿佛,真正的关键不在这位老大人的身上。

再说的直白点,要是论赏,这位老大人肯定不会被漏下,但是要是被清算,老大人却没什么存在感。

之前的时候,成敬还没有察觉到这一点。

但是听天子说了成国公府一事的内情,他才意识到,胡濙的政治功力究竟有多么深厚。

险时不乱,盛时不贪,困时不急,安时不显。

这恐怕才是他老人家,能够在朝堂上稳立五朝的最大原因。

苦笑一声,成敬开口道。

“外朝的老大人们,的确个个心思机敏,多谋善断,内臣自愧不如。”

朱祁钰摆了摆手,转身回到殿中,重新坐在案旁,笑了笑,开口道。

“多谋是多谋了,可惜,自从太宗皇帝去后,他的心也去了,老狐狸一条,也只是勉强堪用罢了。”

说实话,对于胡濙,朱祁钰一直也感到很头疼。

这个老家伙,实在是太滑溜了。

他做事滴水不漏,根本让人抓不到把柄,他不谋权势,那么加恩对他来说,也就毫无用处。

就像这次,虽然胡濙和于谦,李贤三人是一同受封。

但是朝堂上下,所有人的目光都只会集中在李贤和于谦的身上。

对于胡濙的封赏,基本上没有人觉得是封赏,只是觉得,这很正常。

这种让朝廷上下,都觉得正常到可以直接忽略的能力,才是最让人头疼的。

因为这代表着,无论朱祁钰怎么做,都不可能将他真正收服。

他的资历和身份地位,又决定了,只要他自己不愿意,甚至没有人能够强迫他做任何事情。

“所以,这次成国公府的事情,倒算得上是一箭双雕。”

这个老家伙,总也是有能让人拿捏的地方了。

因为刚刚开了殿门的缘故,此刻殿中略显得有些冷意,成敬从内侍的手里,接过一个热乎乎的手炉,奉到天子的手边,道。

“皇爷英明,通过成国公府,就算是不能让大宗伯俯首,但是总算,他以后也不会碍皇爷的事儿。”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