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页(1 / 1)

加入书签

('

凡是得罪了我的人,不管你说的事情是对是错,是对国家有利还是有弊,我就是要反对。

这种将个人情感凌驾于社稷国家之上的争斗,是必须要从源头上掐灭的。

光是训斥自然不行,所以训完了,还得语重心长的规劝。

平复下心绪,朱祁钰放缓语调,再次开口,道。

“风宪科道,本为纠察朝廷风纪,风闻奏事之权,亦是为国所授,卿等身为御史,责任重大,朝廷诸臣若擅用职权,自有风宪纠劾,但若卿等身为谏官,亦将私情用于公事,又有何人可以纠之?”

“朕曾闻,中庸有云,君子慎其独也,无论何时,诸卿皆当谨记,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国家大事,当持心公正,此方为社稷之臣。”

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让底下不少年轻的御史,都忍不住抽泣起来,道。

“臣等有罪,请陛下降罪!”

“陛下所言,实为金玉良言,臣等谨记。”

稀稀拉拉不整齐的声音,夹杂着抽泣的声音响起。

见差不多了,朱祁钰才抬了抬手,道。

“今日参与弹劾户部,及为弹劾之人辩护之人,俱罚俸三月,闭门思过半月,左都御史陈镒,御下失当,罚俸半年,以示惩戒。”

这番处罚,倒还不重。

相对而言,天子训斥的时候,透露出来的意思,才更值得人重视。

当然,对于被无缘无故罚俸半年的某左都御史来说,自然还是高兴不起来。

处理完了这桩事情,早朝的时间也差不多了,待群臣重新站回原位,朱祁钰继续道。

“勋贵所输三十万两白银,俱入国库,用于边境修缮及新城筑建,户部不得擅自挪用。”

“前成国公子朱仪,心怀社稷,于国输银有功,着授京卫指挥使司指挥佥事,专领护驾将军。”

沈尚书苦兮兮的上前领旨,一脸不高兴。

他才不在乎那帮御史受什么罚呢。

从李贤的奏疏递上去,沈尚书就在盘算着,这三十万两即将到手的白银该往哪花。

马上就该年节了,朝廷有不少庆典祭祀,都不是少花银子的地方。

闹出了今天这档子事,可以想见,有段日子,这帮讨厌的御史是不敢再招惹户部了。

却没曾想,银子到手了,怎么花天子直接就圈定了。

虽然沈尚书很想说,新城修建是长久的活,这么大笔银子放着实在可惜,可以先周转一下。

但是眼角瞥见刚刚起身回列的一帮御史,他还是没敢开口。

说到底,这些不是国库的银子,是这些勋戚的银两。

真要是挪用到别处,那才是真正的一弹劾一个准。

不过沈尚书的郁闷,其他的大臣倒是没人注意,他们更在意的,是天子的后一句话。

授前成国公子朱仪京卫指挥使司指挥同知,专领奉驾将军。

想起李贤刚刚拿出来的三十万两,不少老大人心中通透,怪不得一下子能够聚集起这么多家勋贵。

原来背后是成国公府在出力。

再想起朝廷前些日子,驳回的朱仪请求祭葬袭爵的奏疏,老大人们心中大致便有了数。

看来这是正经路子走不通,开始想别的法子了……

三十万两,好大的手笔!

不过也要分跟什么比,大明的爵位金贵的很,别说是三十万两,就算是三百万两,也甭想换一个军功爵。

何况,鹞儿岭之战,成国公朱勇丧师辱国,致圣驾北狩,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揭过去的事情。

就算是要恩赦,也总得有个由头,不能无缘无故的赦免,单凭这些银子的话,可远远不够。

不过话虽如此,这件事情最终肯定还是要看天子的意思。

但是如今,天子的态度却有些暧昧。

若是无意复爵,随便赏赐些也就罢了。

可京卫指挥使司,下辖禁军,是紧要的衙门,护驾将军虽然是个差遣,但是也是负责宫门巡防的要职。

天子别的不赏,却把如此紧要的职位交出去,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早朝散了,老大人们却各怀心思。

不出意外的话,京城,今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第197章 头疼的俞士悦

大理寺。

下了早朝,大理寺卿俞士悦回到公房,看着手里的奏疏,心头忍不住一阵郁闷。

早朝上吃瓜倒是吃的很开心,但是谁能想到,一场快乐的吃瓜,会演变成这么剑拔弩张的场面呢。

他已经是第3回 往御前递上王振一案结案的奏本了,但是毫无例外,都被驳回了。

这案子虽大,可里外里也折腾了快两个月了。

该传唤的,该审的,该判的,不说一个不差,那也是七七八八了。

看天子的意思,也不打算真的闹出什么事儿了,可这结案的奏疏,怎么就是不批呢?

如今大战结束了,刑部挤压的案件也都渐渐开始处理,大理寺也繁忙的很。

作为大理寺卿,还是有不少的大案重案,需要俞士悦亲自过目的。

但是偏偏,这件案子一直结不了,让他也无法专心处理其他的公务。

原本,俞士悦是打定了主意,要在今天的早朝上,跟天子好好理论一番。

最不济,也得知道天子到底是个什么想法,才好赶紧把这件事情了结掉。

可谁曾想,这帮愣头青的御史,没事去找户部的麻烦干嘛。

好好的早朝,闹成了这副样子,他这个结案的小事,怎么还好意思开口说?

没奈何,俞寺卿叹了口气,起身出门。

往右一拐,便到了刑部衙门。

朝廷的各部院当中,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三法司,衙门都是紧靠在一起的,政务往来,人员走动都十分方便。

要说从政务处理的程序上来说,刑部负责审案,都察院负责复核,应该是刑部往大理寺跑的多。

但是为了这桩案子,俞士悦天天往刑部跑,看门的小厮都认识他了。

“寺卿大人万安,您这又是来寻江侍郎的?”

俞士悦一边迈步往里走,一边点头,问道。

“江侍郎在公房吗?”

“在,小的这就去通传。”

刑部是有专门待客的大堂的,俞士悦在里头等着,不多时,刑部侍郎江渊就急匆匆的赶来。

俩人各自落座,江渊就带着歉意开口道。

“俞寺卿久等了,刚刚有一桩杀人案,案卷复杂了些,老夫耽搁了片刻,请寺卿大人见谅。”

“无妨。”

俞士悦摆了摆手,脸色平静,道。

“本官此来,还是为了王振一案的结案之事,前番我等联名上奏,被天子驳回,说是还有未尽之事,不知这段时日下来,江侍郎可有眉目?”

应该说,递上去的奏疏,天子要驳回,也不会是毫无理由的,至少在上面还有批语,指明为什么驳回。

虽然通常情况下都很简单就是了……

大理寺这几次递上去的奏疏,发回的批语都只有一句。

“审讯量刑均可,然仍有事宜未尽,继续会审。”

应该说,天子能够给出这样的回复,已经很给面子了。

毕竟天子每天要处理那么多的政务,总不可能每个奏疏,都给你回一封长长的批语,解释清楚来龙去脉。

当然,虽然批语简单,但是俞士悦能混到大理寺卿的地步,自然也能看出些门道。

这句话分两个部分,一个是“审讯量刑均可”,这意思就是说,天子对于大理寺这段时间的审理判决,都表示认可。

也就是说,已经审过的人,没什么问题,是可以放过去的。

问题就在后头的“事宜未尽”上。

王振这些年虽然权倾朝野,和他有所往来的人庞多繁杂,但是朝廷就那么些人,总是有数的。

仅仅有公务往来的,大理寺不至于去查人家。

稍微交往过密一些的,或者因各种情由,替王振情愿不情愿的办过事情的,基本也都过堂审了一遍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