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页(1 / 1)
('
“陛下圣明,德行昭然若此,实乃祖宗庇佑也。”
越来越多的大臣冒出来,红着眼眶赞誉天子仁德,孝悌,乃贤明之君,没过半刻,殿中就黑压压的跪了一大片。
焦敬顿时感到手脚冰凉,他终于反应过来,天子到底在做什么。
从焦敬的角度出发,他并不关心事实真相到底是什么,只关心太上皇的声誉能不能保得住。
但是,从文臣们的角度出发,他们又何尝会关心真相吗?
问不问袁彬,能问出什么,对于朝臣们来说,根本就无关紧要。
如天子所说,案子审到现在,无论诏旨是真是假,使团之罪早已经无可推脱。
就算是能够改变局面,又岂能和天子此刻所表现出来的,孝悌尊亲之义相比?
一个仁德孝悌的圣天子,在朝臣们看来,比一切都重要。
所以,哪怕袁彬就在朝上,哪怕审一审他费不了任何的工夫,天子这一番话说下来,袁彬都不能再审!
这个理由,光明正大到没有人可以反驳,除非有谁想跟整个儒学为敌。
在这一刻,焦敬终于意识到,这件案子没有希望了。
不审袁彬,那么所有的证据和供词,指向的都是太上皇不顾边境百姓,为保己身,命使团泄露军情,取得也先信任,伏杀喜宁。
哪怕最后不以此为结论,但是这些证据和审案细节一旦公开,谁又能看不出来呢?
于是,在群臣激动的神情当中,朱祁钰继续开口道。
“来人,给袁彬松绑。”
“锦衣卫校尉袁彬,于迤北之地,虏营之中,随侍太上皇身侧,奋身护太上皇周全,忠心可嘉,勇气过人,着授世袭指挥佥事,加授广威将军,另赐宅邸。”
“命为使节,待和谈之后,仍回瓦剌随侍太上皇身侧。”
群臣们略微有些惊讶,他们虽然已经想到,天子说要酬谢袁彬,不会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但也没想到出手这么大方。
大明的爵位只有公,侯,伯三等,非社稷军功不授,但是在爵位之下,还有世官九等,同样可以传给子孙。
世袭指挥佥事,是正四品的世官,仅次于指挥同知和指挥使,若是通过兵部的选拔,甚至有机会直接转成四品实职武官,份量着实不轻。
更何况,天子还加授了广威将军,这广威将军乃是散阶,但是这种散阶,通常是与实职相匹配的。
袁彬原来不过是一个连品阶都没有的校尉,能得如此升赏,着实称得上是厚恩了。
而且,这只是暂时的,一旦太上皇归朝之后,袁彬的官阶,说不定还能再往上提一提。
在各种各样或是羡慕,或是质疑的目光当中,袁彬被松了绑,取掉了塞在嘴里的布条。
御阶之上,天子面色温和的望着他,道。
“回到瓦剌之后,好好侍奉太上皇,朕在京城当中,期盼卿能好生照料太上皇,早日一同归朝。”
虽然一直不能说话,但是刚刚的奏对和天子的一番感慨,袁彬全都落在了眼中。
经历了这一切的袁彬,心绪万千,复杂之极。
无数话语在他的喉头滚过,到最后却只是道。
“臣袁彬,谢陛下隆恩,定不负陛下所托。”
朱祁钰点了点头,挥手示意他退至一旁,然后目光落在使团三人身上,变得肃杀起来,道。
“使团一案,已有定论,许彬,萧维祯,张軏三人,身为朝廷使节,擅自泄露军情,回京之后,欺瞒朝廷,负隅顽抗,罪不容赦,俱判斩刑,择日行刑!”
“此外,传谕边境诸将及朝廷文武大臣,自即日起,太上皇未归京师之前,一应御物,圣命,不必辨其真伪,俱不得遵,谨防虏诈。”
说罢,没等大臣们有所反应,朱祁钰便挥手道。
“今日到此为止,退朝!”
第442章 太后驾到
这一场变故频频的廷鞠,随着天子的一言而决,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
使团三人的结局,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除了少数的一拨人之外,很快就被朝臣们丢到了脑后。
他们更加关心的是,也先派人来了!
虽然说,之前也先也派过使节前来,但那是来宣战的。
这一次,明显是带着求和的意味来的。
因此,廷鞠结束了之后,朝臣们虽然散了,但是负责出使的朱鉴,还有跟着回来的袁彬,却被锦衣卫带到了武英殿。
不过,待他们到的时候,殿中已然聚了不少人。
抬眼望去,皆是深红色的绯袍,臣这边,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加上内阁大臣,一个不落。
武臣这边,丰国公李贤,昌平侯杨洪,靖安伯范广,忻城伯赵荣,就差一个在府中养伤的宁远侯任礼,基本上武臣这边,说得上话的都到了。
这些人朱鉴都认的不是太全,袁彬就更别提了,但是光看胸前的补子,就知道这些人,都是大佬。
不多时,后殿当中涌出一队内宦,众人连忙起身站好。
紧接着,刚换了一身便袍的天子,便出现在了御案后头。
各自行礼,赐座之后,天子刚想开口,殿外头忽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
紧接着,司礼太监成敬从外头走进来,禀道。
“陛下,上圣皇太后听闻虏中有使前来,想要亲自一见,如今已经快到武英殿外了。”
闻言,在场的大臣有些意外。
自从土木之役以后,宫中这位上圣皇太后,甚少参与朝政,唯一的一次,还是宁阳侯一案,但是到最后,也并没有过分插手。
因此,在朝臣们的心中,对于孙太后,还算是比较敬重的,只是不知道,她老人家怎么会来的这么快。
廷鞠这才散了没多久,就亲自过来了。
不过,大臣们猜不出来,朱祁钰心里却跟明镜似的。
刚刚在廷鞠上,他没有给英国公府和焦敬那帮外戚的面子,将使团的案子定成了铁案,顺带着把太上皇干的那点破事,几乎是明着给掀了出来。
这个结果,一定是让孙太后感到不安了。
估计她是怕,自己在这次的和谈上头,再动什么手脚,所以听说了消息,着急忙慌的就赶过来了。
不论如何,圣母驾临,肯定是不能拒之不见的。
于是,朱祁钰带着一众大臣起身,来到殿门处等候。
不多时,孙太后的身影便出现在了殿外。
朱祁钰扫了一眼,这一次,孙太后没有穿着朝服,而是穿着常服,明显是匆匆而来。
有看了看跟在后头的宫女内侍,头上都渗着薄薄的细汗,可见定是跟着肩舆,一路小跑着过来的。
“见过圣母。”
朱祁钰躬身为礼,身后的一众大臣则是拜倒在地。
孙太后点了点头,目光在人群当中扫了一圈,最终定在了袁彬的身上。
要被召见,肯定不能还是穿着一身囚服,但是一时之间,又找不到合适的官袍,于是,无奈之下,袁彬又换回了来时的那身锦衣卫的衣袍。
即便如此,他在一群绯袍大员当中,也显得格外的扎眼。
轻轻的舒了口气,孙太后疾步走到袁彬的面前,问道。
“你是袁彬,太上皇在迤北,情况如何?身子可好,也先有没有对太上皇不敬?”
这个时候,孙太后完全没有一点圣母太后的风范,口气中的忧急,就像是普通民间,担忧儿子的母亲一般。
只不过话说到最后,她到底是反应过来了,硬生生的将到了嘴边的话,换了一种说法。
袁彬在地上叩了个头,道。
“圣母请放心,太上皇身体康健,一切安好,也先待太上皇如奉上宾,甚至曾想嫁妹于太上皇,但被太上皇推拒。”
“临行之前,太上皇特意嘱咐臣,定要进宫给圣母及端静皇后请安,说他一切都好,请二位不必过于惦念。”
短短的几句话,孙太后也红了眼眶,拿出帕子在眼上擦了擦,连声道。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