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页(1 / 1)

加入书签

('

换句话说,孙太后的这种行为,相当于将天家恶劣的关系,摆到了台面上。

天家如今的状况,大家基本上都心里有底,但是总还是维持着面子上过得去,在天下人面前,还维持着兄友弟恭,天家和睦的景象。

但是孙太后的这般做派,相当于撕破了这层温情的面纱,一旦传扬出去,势必会对让天下人对天家,对天子产生非议。

至于第二,则是为了太子的问题。

太子是储君,正常情况下,太子兼具天子之子,及天子的继任之君这两个身份,所以何时开蒙,何时出阁读书,应由天子决断。

但是现如今情况特殊,太子是太上皇子嗣,但同时又是储君。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从亲缘的角度出发,太子开蒙,当由太上皇决定,从政治的角度出发,应由天子决定。

但是,不应该由深宫的圣母皇太后决定。

在过往的时候,孙太后虽然也曾经在关于太子的问题上发表过看法,但是当时朝廷无主,神器虚悬,她老人家是代表太上皇出面,做出的决断。

如今时移世易,皇位有主,太上皇将归,太子开蒙这样的大事,理应由他们决断。

但是,在群臣打探到的消息中,却并没有看到天子对此事的看法,有的,只是圣母皇太后的专断!

所以,圣旨一下,朝野上下便对此事议论纷纷。

然而,议论归议论,无论是早朝上还是内阁,都不曾接到正式的弹劾奏本,反而陷入了一种奇怪的平静当中。

这种场面,有很多的大臣,都迷惑不解。

但是,对于宦海沉浮多年的经年老大人来说,却无一例外的意识到,这种平静的底下,酝酿着的,将是更加剧烈的风暴。

这其中,就有新晋的次辅大人,同时也是刚刚被加授了太子少师的俞士悦。

俞老大人的次辅,是夹在那一批太子三师和太子三少的圣旨当中的,瞧着极不显眼。

虽然说还是有不少的大臣前来祝贺,但是,却没有在朝堂上掀起什么波澜,毕竟,朝臣们的目光,都围绕在了太子的身上。

这让积极谋求进步的俞老大人,感受到了一丝丝的失落。

但是很快,他就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同样将精力放在了太子这件事情的身上。

不过,别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太子和孙太后的身上,唯独他,所思所想的角度,大不相同……

这一日,俞士悦早早的就递了拜帖,待下了衙,轻车简从的乘着轿子,就来到了一座五进的宅子外头,递了帖子进去,不多时,身着便服但气度威严的陈镒,便不急不缓的出现在了影壁的前头。

不错,俞士悦今天拜访的,正是七卿之一的,新被加授了太子太师的左都御史,陈镒!

今天虽是早打了招呼,但是官场的礼节,俞士悦还是懂的。

他虽新晋次辅,但是陈镒无论是年资,实权还是官阶,都压他一头,所以他自然不可能就站在原地,真的让陈镒出迎至门口。

所以,在见到陈镒身影的第一时间,俞士悦就迈步同样迎了上去。

“有戒兄,折煞老夫了,你叫管家带我进去便是,何必亲自出来?”

眼见俞士悦这么热情,陈镒也没有端着架子,板正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道。

“内阁次辅大驾光临,老夫岂能不迎?”

陈镒身在科道,平素以板正严厉著称,似这个时候这等玩笑的口气,倒是十分少见。

两人寒暄了两句,陈镒便将俞士悦引入了花厅。

以他们的身份地位,很多时候说起话来,反而直接了当。

因此,俞士悦没多遮掩,便表明了来意。

“近些日子,朝廷上下,对于太子开蒙一事,议论纷纷,但科道却多无发声,有戒兄统领风宪,不知可否为老夫解惑?”

第503章 论情绪的运用手法

花厅当中,陈镒没有说话。

俞士悦问的直接,说明他对这个问题,心中已有把握,还是那句话,到了他们这种身份地位,只有对能够确定的事情,才能直截了当。

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难想到。

科道风宪,是大明官员当中,最年轻,最有冲劲儿,也最天不怕地不怕的一群人。

太子开蒙这么大的事情,想要让科道御史集体失声,除了他这个左都御史,没有人能够做的到。

但是即便是他,如果换了几个月前,想要做到也是很难的事情。

搁下手里的茶杯,陈镒沉吟片刻,略略偏了偏头,道。

“太上皇归期将近,众臣若在此时冲撞圣母,恐有不妥,朝局方才稳定了些时日,最好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好。”

相对于陈镒的迟疑,俞士悦却轻轻摇了摇头,反问道。

“以总宪大人的眼光,难道不懂得堵不如疏的道理吗?”

事实上,他们心里都清楚,很多事情,拖是拖不过去的。

御史们不是泥捏的,凭借左都御史的权威,陈镒或可弹压一时,但是这终非长久之计。

甚至于俞士悦怀疑,如果不是有罗通的事情,大大提高了陈镒在御史中的威望,京察当中,他又“保下”了诸多科道官员,连这一时的弹压,都未必能做的到。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

“何况,总宪大人身为科道官员,应当知道,我朝祖制,不得阻碍言路畅通,御史有纠劾参奏之权,擅加干涉乃是大罪。”

这话说的就有些过分了,陈镒的脸色有些冷。

实话实说,虽然他们两个人,跟于谦都是好友,但是他们自己,除了公务之外,却并没有太多的私交。

虽然说俞士悦新晋次辅,但是如今的内阁,就连首辅都未必能拥有七卿的话语权,何况一个次辅。

这次主动过来拜访,陈镒对他,也算是以礼相待。

但是他张口就是一顶大帽子扣过来,着实有些冒犯。

不过,陈镒也并未动怒,只是平静的道。

“内阁亦有弹劾之权,俞大人新官上任,不知这三把火,要烧在谁的头上?”

作为都察院的大头目,陈老大人也是从御史干起的,论辩驳之术,他可不弱于任何人。

这一句话,既反驳了俞士悦说他阻塞言路的罪名,又反过来将他怼了回去。

你俞大人新官上任,怎么不试试是弹劾太后?或者说,你觉得都察院是个软柿子,想拿我陈镒来立威?那就来掰掰腕子吧!

一语三关,轻描淡写。

俞士悦的神色明显僵了僵,歉意道。

“总宪大人说笑了,内阁职在票拟,秉承圣意而行,哪有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说起来,老夫还未恭喜总宪,再加太子太师之衔,足可见陛下信重。”

陈镒没有什么反应,依旧冷着一张脸,道。

“陛下圣恩,我等自当粉身以报,老夫也同样要恭喜,次辅大人加太子少师之衔。”

这话不咸不淡,透着一股不耐烦的意味。

显然,俞士悦刚刚的举动,已经让这位总宪大人,感到十分的不悦,否则他也不会露出这般口气。

然而俞士悦却恍若未觉,继续开口问道。

“这是自然,不过,太子如今尚且年幼,陛下一下封赏了这么多的的太子三师,是否有些过于着急了?”

这一回,陈镒没有说话,只是淡淡的端起茶碗,送到嘴边却并不饮下。

这便是要送客了。

俞士悦就算再厚脸皮,基本的礼节总是要讲的,略一沉吟,他便起身,道。

“是老夫冒失了,身为臣子,岂可妄测圣意?也罢,今日天色已晚,老夫便不叨扰总宪大人了,改日再来拜访。”

于是,陈镒点了点头,对着旁边的管家道。

“送俞大人。”

这前后态度的转变,不可谓不大,但是俞士悦却没有丝毫受到冷遇的样子,笑眯眯的拱了拱手,随着管家便离开了。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