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页(1 / 1)

加入书签

('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小公爷在英国公府当中,却极力鼓动所有勋贵配合朝廷整饬军屯,借以推动东宫出阁和组建幼军?这其中,果真没有私心吗?”

终于到了最关键的部分,朱仪的心中那根弦已经绷到了最紧。

不错,说来绕去,其他的所有问题,他都可以想办法解释,但是,有一点却是绕不过去的。

那就是,这场谋划当中,东宫的问题,是需要勋贵们牺牲自己在军屯上的利益来换取的。

虽然说,如今的局势下,朝廷的大政已定,天子已经磨刀霍霍,勋贵们心里其实也在打鼓。

但是,这也无法掩盖一个事实,那就是,整饬军屯推行的越顺利,得到好处最多的是天子。

勋贵们纵然拿到了幼军,成功让太子出阁备府,也改变不了这一点。

之前在英国公府,朱仪不过是巧妙的借了这些勋贵们对天子隐隐的畏惧之心,用幼军迷惑了他们的眼睛,使得这些人下意识的忽略了这一点而已。

但是,作为和幼军没有什么牵扯的徐有贞,却显然更能客观的来看待这件事情。

“私心?”

心中念头疯狂转动,朱仪的面上却丝毫不敢有异色,只浮起一丝诧异,道。

“人生在世,有几个人能做到毫无私心呢,只是不知,徐学士指的私心,又到底是什么呢?”

见朱仪仍在强撑,徐有贞冷笑一声,道。

“小公爷,没想到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小公爷还是不肯如实相告,既然如此,那徐某便只能冒犯了。”

说着话,徐有贞也不再有所顾忌,直截了当道。

“徐某没猜错的话,整饬军屯这件事情,小公爷只怕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过要阻止吧?”

眼瞧着朱仪的脸色渐渐变得难看起来,徐有贞继续道。

“虽然在英国公府当中,小公爷说,没有答应杨家的条件,但是,杨家既然提到了爵位,那么小公爷当真什么心思都不会动吗?只怕不然吧!”

“先成国公在鹞儿岭一战失利,以致天子和朝臣们耿耿于怀,始终卡着成国公府的爵位不放,小公爷若想拿回爵位,除了讨好天子,便只能立下大功,让朝廷不得不赏。”

“前者小公爷走过,徐某虽身在翰林院,但是,对于朝中的轶事也并非毫无了解,王氏女之事,虽是谣言,但恐怕也并非空穴来风,既然如此,那摆在小公爷面前的,就只有第二条路。”

“可,到底是什么样的功劳,才能让朝廷群臣原谅先成国公战败之过,不计前嫌的恢复成国公府的爵位呢?”

“储君!”

徐有贞轻轻的吐出两个字,口气笃定。

“储君乃是国本,而如今的东宫太子,地位却十分尴尬,从名分上来说,他是当今天子的继任之君,但是,从血缘上来说,他却是太上皇的子嗣,这就导致了,东宫出阁之事一波三折。”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都想让东宫早日安定下来,但是,文臣这边,却因为种种大政都需要天子的支持,再加上天家的特殊关系,难以在这件事情上出现强有力的谏言。”

“所以这件事情,只能由太上皇这边的大臣来完成。”

“正因如此,一旦东宫的地位真正邸定,朝臣们才有可能不再纠缠鹞儿岭一战,将成国公府的爵位还回来。”

“而这,也恰恰是小公爷的目的,所以实际上,小公爷你,其实根本不在乎太上皇这么做,到底是不是为了太子殿下,对吗?”

“无论是机缘巧合,还是太上皇有意为之,这都不重要,就像你方才所说的,既然结果是对太子殿下有利的,那就够了,你之所以在英国公府要把这件事情说成是太上皇的安排,无非是更顺利的争取勋贵们的支持。”

“小公爷,徐某说的可有错?”

这一番话,听的朱仪心里五味杂陈,一时之间,竟也不知道该做出什么反应。

徐有贞的推断错了吗?应该说也没有,他的确是在刻意诱导那些勋贵,最终的目的,也的确是想要拿回爵位。

但是,说没错也不对,毕竟,最关键的地方,早早的就被徐大人给排除掉了。

长长的吐了口气,朱仪的神色复杂,但是口气却依旧疏离,道。

“有趣的推断,不过,你有证据吗?”

眼瞧着朱仪并没有直接否认,徐有贞愈发笃定自己的猜测没错,至于朱仪的问题……

“证据当然有,不过,现在还没出现,但是,想必也快了!”

这话说的神神秘秘的,朱仪不由面色一沉,问道。

“什么意思?”

徐有贞眸光闪动,口气带着一丝古怪,道。

“任侯的命,就是证据!”

“小公爷,徐某没猜错的话,如今,你和张家二爷,已经在想法子,要置任侯于死地了吧?”

第678章 当面一笑背后一刀

花厅中的气氛有些沉郁,朱仪眯着眼睛,望着眼前的徐有贞,心中对这个人,总算是有了清晰的感知。

这位徐学士,既不是什么忠君义士,也不是什么洞察人心之辈,他之所以能够猜到这些,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天生的阴谋家!

似这种人,凡事都会往坏处去想,无论表面待人接物如何,但是在实际的交往当中,他总是会把所有人都预设在阴谋者的角色里,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这样的人。

正因于此,他能够不受朱仪那番义正言辞的说法迷惑,也能够揣测出这件事情的部分真相。

当然,也仅仅止于部分了!

看清楚了徐有贞的真面目,朱仪反而放下了心来,因为这样的人,虽然谋略机变,但是,却不可能猜出他隐藏最深的秘密。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徐有贞能够做出这番推测, 就在于他预先就不相信朱仪会真心效忠于太上皇,为太上皇的利益而考虑。

在他看来, 朱仪始终考虑的就是成国公府的利益, 只要是对成国公府有好处的事, 朱仪便会不惜代价的去做,无论在这个过程当中, 会损伤到谁的声名利益,都不重要,即便这個人是太上皇。

这也是徐有贞从一开始, 就排除了朱仪已经投靠天子的可能的原因,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天子的手段太厉害了。。

当初土木之役后,朱仪四处奔走,很明显的曾试图向天子靠拢过, 最典型的事件, 就是那次给朝廷捐银, 以及王家女的风波。

这两件事目的一致, 但是结果却不相同,前者帮朱仪讨了个禁卫的差事, 可以视为成国公府和天子的关系略有缓和。

但是, 王家女一事,以及后来朱仪落魄出宫的景象,却无疑宣告着双方关系的再次破裂。

其实朱仪如今想来,也觉得这是一个昏招。

倒不是因为什么用选秀拉拢大臣会让天子声誉受损,朱仪早就知道,天子并不在意这个。

之所以这是一个昏招, 是因为, 此举真正得罪的,是宫里的皇后娘娘。

虽然说后宫之事和外朝无涉,但是,朝野上下皆知天子与皇后伉俪情深,普通的女子也就罢了,这种背景深厚的世家女子入宫,定是会得罪皇后娘娘的。

所以,这招棋走过去,引得天子‘震怒’,是理所当然的事。

自那以后,在外界看来, 成国公府彻底恶了天子, 朱仪也几乎从朝堂之上消失,再次出现时,已然是朱佶接受孙太后的赐婚,和英国公府联姻。

所以,越是从理性的利益角度分析,徐有贞越会觉得,朱仪不可能再去撞投靠天子的南墙。

而且,之所以说天子的手段高明,就在于直到现在为止,他老人家就像真的一直在记恨成国公府一样,要不是每天都有清风跟在自己的身边,朱小公爷有时候真的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妄想症。

在这种情况下,徐有贞的出发点就错了,他的推测自然会出现偏差。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