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页(1 / 1)

加入书签

('

之前的时候,一众大臣就一直在担心,天子和太上皇之间的别扭关系,会影响到朝政。

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在经过了最开始相互试探的阶段之后,无论是天子,还是太上皇,都已经逐渐找到了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相互撕扯。

那就是,暗地里争斗如火如荼,但是,明面上的工夫,却是做的足足的,大家都按照礼法规矩来行事,各凭本事。

这一次的事情就是明证。

回望过去太上皇归朝之后的诸事,很多时候,像是召见大臣,下旨给天子,太上皇都是遮遮掩掩的,生怕别人看出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但是这一次,他老人家已然不打算遮掩了,就明摆着,是要替太子攫取利益。

目的不加掩饰,方式却改善了许多,不再以用太上皇权威下压,突破规矩的方式来做,转而以朝臣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做。

如此一来,即便是大臣们都看出了太上皇想做什么,但是,只要明面上的那个由头打不掉,很多事情就得好好办下来。

这种态度,其实有些类似于天子对太上皇的态度。

仔细想想,一直以来,天子不就是这样吗?

在诸多事情上,毫不掩饰对太上皇的不满,但是,该做的姿态,该有的恩遇,却丝毫不缺。

除了朝中最顶层的那一小撮人能够猜到天子真正的想法之外,满朝上下,四海之内,无不赞称天家和睦,为万民垂范。

现如今,太上皇和圣母,也开始有样学样了……

这不能说是坏事,但是,可想而知的是,之后的朝堂上不会太平了。

不过,就在一众大臣对未来的朝堂忧虑的时候,某个礼部尚书,心中却涌起一种怪异的感觉。

这次这事,怎么咋看都有一种莫名熟悉的感觉呢……

见底下众人面面相觑,无人开口,于是,朱祁钰便索性点了名。

“俞次辅,你是太子府詹事,如今太子出阁,各项事宜都是你在忙里忙外,对于官属一事,你作何想法?”

啊这……

怎么就先问我呢?

俞老大人心下一阵叫苦。

他刚刚把这事情的前因后果给理明白,但是,到底该如何表态,却还没想好。

刚刚太后的态度已经表示的很清楚了,可她老人家施压的是皇帝,而不是诸臣。

所以,实质上来说,他们这些大臣,并不能拿太后的话说事儿,可天子这边,之前又一直态度暧昧。

这一下子两方对垒,该如何表态,就是个大问题了。

他本想着,稍晚些开口,怎么也能先探一探情况,可谁曾想,这一堆七卿大臣都杵着,天子偏先点了他的名。

不过,叫苦归叫苦,天子垂问,不可不答。

因此,只稍一踌躇,俞士悦便开口道。

“陛下明鉴,关于东宫官属一事,此前朝堂之上,已经多次商议过,有赖陛下看顾太子之心切切,如今东宫各衙门已然齐备,只是人手还有欠缺,待太子殿下出阁之后,陆续补足。”

“如今,殿下出阁之礼已成,不日即将再开经筵,的确也该增补东宫官员,此前蒙陛下恩准,已命翰林院倪谦调任太子府右庶子,万安任右谕德,为太子殿下讲读。”

“然少詹事一职,仍有空缺,臣斗胆,举荐翰林院周洪谟,任翰林院少詹事,辅佐太子殿下。”

太子出阁,虽然说是没有什么人手,但是实际上,偌大一个东宫,不可能真的没有人。

像是诸多负责杂事的通事舍人以及吏员,都早已经拨了过来,不然的话,开府出阁这么多的杂事,总不可能真的让堂堂次辅大人亲力亲为。

不过,真正算作是属官的,其实没有几个,除了熟悉的俞士悦,徐有贞,余俨之外,还有便是倪谦和万安。

他二人是早就定下来,为东宫讲读的人选,只不过,他们负责的是授课,所以,虽然被调了过来,但是一直都没有到任。

当然,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二人隶属于右春坊,本是萧镃引援进东宫的。

可如今萧镃……

不过,就像俞士悦说的,如今出阁之礼已成,马上就该开始授课了,他们二人自然也该赴任了。

至于少詹事,这个其实俞士悦早就想提了,或者更准确的说,春猎之前,他就跟皇帝提过,当时皇帝答应的倒是爽快,让一众大臣举荐人选。

可真的推举了上去,却又没了下文,再加上春猎和出阁等等诸事繁忙,俞次辅也就没有再提。

如今既然说起了东宫官属一事,他也就顺理成章的,再将此事抛出来,试探天子的态度……

。顶点手机版网址:

第819章 什么叫混子

“周洪谟?”

文华殿中,天子沉吟片刻,想了想道。

“朕记得,他是正统十年的榜眼?”

底下的俞士悦赶忙点了点头,道。

“陛下圣明,之前萧学士主持编纂寰宇通志,此人便有参与,为人忠直,颇具才能,虽然年轻,但是臣以为,可堪一用。”

说着,俞次辅忍不住偷偷的打量这天子的神色,这件事情天子到底是什么态度,就看接下来的了。

果不其然,在众人的注视当中,天子稍一沉吟,道。

“既然次辅觉得合适,那便将他调任詹事府吧,不过,朕记得他在翰林院是七品编修,调任四品少詹事未免超擢,便擢其为六品詹事府府丞,代掌少詹事事吧!”

“遵旨!”

闻听此言,俞士悦顿时眼前一亮,赶忙上前领旨。

要知道,周洪谟这个人,可不简单。

他是如今的翰林当中,为数不多的,十分得到天子赏识的人。

要知道,自从天子登基之后,对于清流翰林,并不像前几代天子一样倚重,以至于翰林侍从之臣,在朝中的话语权达到了最低点。

从最开始彭时等人因高谷之事被贬被外放,再到京察之时,诸多翰林被外迁,直到这次整饬军屯,本来就所剩不多的翰林,又被狠狠的放了一波血。

ep/htl/96/96472/《仙木奇缘》

要知道,按照前头几朝的传统,他们这些人可都是会往部院转迁的,结果在如今这位陛下手里,要么因为犯了错,考评不合格,被打发到地方做知县推官,要么被派到最是苦寒的边境,去办最得罪人的事儿。

如今还在翰林院当中的,要么在四处活动,想要谋求一个还算不错的外放职位,要么就老老实实的留在翰林院当中做学问,至少几年以内,不再想升迁之事。

但是,周洪谟不同,他见识广博,博闻强记,尤擅朝廷礼仪典制,而且,并非一般只会苦读书的儒生,对经世济用之术,也颇有见地。

更重要的是,早在景泰元年时,他便曾经上疏,劝谏天子勤经筵,勤政事,并疏陈时务十二事,虽然在很多当时的清流看来,他所提的建议都是最细处的小事,可意外的是,却得到了天子的赞许,并钦点他参与编纂寰宇通志,可算得上是重用了。

因此总的来说,他是在诸翰林当中,他是寥寥可数的几个,被朝堂上认为,仍旧前途光明的年轻人。

俞士悦将他提出来,其实还是在试探,想要看看,天子是拂不开圣母皇太后的面子,随意给东宫塞几个人,还是真心要好好为东宫备官。

如今,天子既然肯放周洪谟过去,虽然说并没有直接给少詹事之职,但是,却命其代掌其事。

这便说明,的确如天子一直强调的那样,在对东宫之事上,他老人家并无私心。

这样一来,事情就好办的多了。

在场的都是人精,看到天子这番态度,自然也都觉得,这是个好机会。

于是,趁热打铁,这段时间一直在朝中默默无闻的工部尚书陈循紧跟着便上前道。

“陛下,依制,詹事府当有二位少詹事,周洪谟固然德才兼备,但是毕竟资历尚浅,虽有俞次辅提携,亦恐恐有疏漏,翰林院侍读学士刘定之,一向老成持重,又秉性刚正,素有贤名,臣斗胆,举荐其入詹事府,任少詹事。”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