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页(1 / 1)

加入书签

('

“至于各处受损不算太严重的小型关隘,因为要优先重镇,所以只是在筹备当中,等着户部拨银,再行修复。”

“除此之外,便是陛下在京敕建的新王府,以及去岁青州,齐府等地因大火而毁损的王府重建,再有便是大渠的后续加固事宜,还有就是漕运的疏浚……”

“臣今日过来仓促,难以一一列明,具体状况,请陛下允臣些许时间,待臣回工部厘清之后,再行回奏!”

户部过的艰难,可是,谁又过的不艰难呢?

土木之役的影响方方面面,单是边关的那一摊子事儿,就足够工部忙活的了,这一场大仗打下来,各处关隘的重建修复,到现在都没有结束。

除此之外,工部又修了大渠,还要负责殿阁的整修,王府的筹建,一样是忙活的团团乱转。

就这,后头还排着一大摊子的事儿等着办呢……

不过,陈尚书明显觉得自己要比沉尚书更聪明,说完了之后,还砸了咂嘴,那意思是,你看咱,回答的多得体。

然而,高兴还没过片刻,紧接着,就听到天子吩咐,道。

“回奏上来的奏疏里,除了要有各期工程的进度,另外再附上可以暂时延迟或者尚未动工的工程,边境的诸关隘重建事宜,工部也再召人,调整方略,在建的工程尽量缩减可以缩减的部分,若是不太重要的关隘,或者尚能使用,受损不重的关隘,视情况暂时停罢。”

“至于王府……”

朱祁玉揉了揉额头,感到有些难办。

但是到了最后,他还是摆了摆手,道。

“王府的敕建,也暂时延缓,尹王父子到京之后,让他们先去十王府!”

“是……”

一大串的吩咐,陈尚书着实是消化了一段时间,才讷讷的开口。

这副样子,让一旁的沉翼大感快意。

让你这个老小子显摆!

你丫不想想,当初匠户改制,要不是有户部的支持,先拨了银两,工部哪来的哪来快的速度,召集到足够的匠户,开启对边境各城池关隘的修复,这会还嘲弄他工作做的不够细致。

现世报来了吧?

天子给户部的任务,虽然繁重,但是无非就是尽快的摸清楚各地的国库和各地的底子,加班加点,总是能做完的。

可是,工部要做的,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这么多的工程,边境大大小小的关隘,还有大渠的后续建设,漕运的疏浚,虽然天子说调整方略,停罢不急之工程。

但是,哪些个算不急呢?尤其是边境,万一要是该修的没修,让虏贼钻了空子,谁来负责?

这才是真正的时间紧任务重,而且,还不能出差错。

陈循你这个老家伙,等着掉头发吧!

轻哼一声,沉尚书转过头去,心里却开始盘算,到底出了什么样的事情,让天子突然开始缩紧了朝廷的开支。

无错

难道说,是边境或是云贵之地,又起了战火,要打仗?

不然的话,沉尚书想不到什么理由,会让天子做出如此突然的转变。

这当然,也是在场诸多大臣的疑惑。

眼瞧着天子问过了户部和工部,总算是歇了口气,一众老大人们相互对视了一眼。

最终,还是礼部的老尚书胡濙上前问道。

“陛下,臣斗胆发问,陛下急召臣等入宫,盘点户部国库存银存粮,又欲停罢工部营建的诸多工程,收缩朝廷支出,可是出现了什么紧急的要事?”

第865章 同心协力

这话一出,众人都望向了于谦。

但是,看见他也是一副疑惑的样子,才稍稍放下了心,如今无论是国库的状况,还是民间的状况,都经不起再打一场大仗了。

如果说要开战,无论如何也是避不开于谦这个兵部尚书的,既然于谦也并不知内情,那么,大约便可以排除掉这个可能了。

不过,若非是边境生变,又会是什么样的事情,能让天子焦虑至此呢?

听到胡濙的问话,朱祁玉总算是抬起了头,不过,罕见的,他脸上却掠过了一丝为难的神色,踌躇片刻后,他方开口道。

“诸位先生放心,目前来看,边境尚无大事,瓦剌鞑靼相互攻伐,内耗颇多,就算是最后哪一方胜了,恐怕也无力南下。”

“不过……”

说着话,朱祁玉的脸色变得肃然起来,道。

“虽然边境无事,但是,朕恐怕要跟诸位先生透个实底,那就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朝廷只怕要经历一场不亚于大战的艰难了。”

这一句话,让刚刚放下心来的诸大臣,顿时又悬起了心。

不过,他们想来想去,也没想到除了战事之外,还有什么能够让天子说的如此严重。

见此状况,朱祁玉叹了口气,道。

“昨日钦天监来禀,说星象有变,恐扰京师,朕原本觉得此说太过迷信,但是钦天监坚称京师月余之内必定有地龙翻身之祸,并列举了许多迹象,加之朕近几日以来,的确时有梦魔,昼夜难安,不知何故。”

“得钦天监禀奏之后,朕连夜命锦衣卫及东厂查探,发现果然属实。”

“连日以来,京中有数口井水莫名变得浑浊不堪,又有惊鸟无故乱飞,老鼠频繁活动,如此种种,皆为钦天监中古书所载地震之兆。”

“如今此事虽尚难确定,但是京师重地,若出此祸,必是大灾,故而,朕才会忧思深重。”

真正的事实当然不是这样。

景泰二年七月癸丑夜,京师大震,自北而南,地龙翻身,死伤者过百人,这本是朱祁玉前世就经历过的事情。

旁的事情,或许因为他的重生会发生改变,但是天地伟力,只怕非为人愿所动。

算算日子,距离京师地震的时间,已经不到十日了。

前世的时候,朱祁玉不知道也就算了,但是如今既然早就已经清楚了,自然要提前防范。

但是,如何对大臣们说,却是一个难题。

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直接预测,谎称是祖宗托梦什么的,都可以,反正只要能够应验,对于朱祁玉的威望只会有增无减。

可是,朱祁玉却并不想这么做。

因为,如果他的猜测属实,他前世所经历的这些天灾仍然会如期降临的话,那么就说明,所谓的天人感应,完全是无稽之谈。

所谓帝王失德引动天罚,也根本就是胡说八道。

他若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告知大臣们即将有灾变的事,那么,只会强化他们心里的这种观念。

这并不是朱祁玉想要的。

他希望这些大臣和百姓,崇敬的是能够让社稷稳固,国家富强的天子,而不是虚无缥缈的鬼神之说。

所以,他就需要有一个足够可信的理由,来说服这些大臣。

钦天监,就是最好的选择。

这个机构带着神秘色彩,平素和其他的衙门交往也不多,而且负责观测星象历法,拿钦天监来当由头,是最合理的。

但是,即便是钦天监,要是预测的太准了,也难免会陷入朱祁玉所担心的状况当中。

所以,他这两日日夜不停的翻阅了诸多的古书,总算是找到了一些地震前的预兆。

命锦衣卫和东厂前去核实之后,有些征兆的确出现了,但是,也有些没有出现。

不过无论如何,总算是一个理由,当然,这个理由在一众大臣看来,着实是让他们有些哭笑不得……

就这?

老大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片刻之后,陈循上前道。

“陛下,天灾难测,钦天监观星象历法,至多只是猜测而已,陛下圣德昭然,励精图治,岂会无故有地龙翻身之事,若因一时猜测,扰动国政,恐非好事,还请陛下三思。”

作为正统的儒家子弟,陈循向来信奉敬鬼神而远之,何况,要论博览群书,陈循在诸臣当中,也算是数一数二的。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