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页(1 / 1)
('
面对目光灼灼的朱仪,朱鉴倒是依旧坦然,道。
“国公爷果然非同凡响,一语道破。”
“不错,正是清流!”
目光有意无意的落在徐有贞的身上,朱鉴的脸色也变得肃然起来,解释道。
“国公爷应当知道,如今的朝中,虽然派系复杂,但是,皆畏惧天子之威,尤其是有王文和于谦二人张目,朝中诸臣皆喏喏不敢言。”
“唯有清流一脉,才是能够保太子殿下安稳的机会。”
“天子打压清流,向来不喜翰林,但是清流一脉,对于太子殿下来说,却是绝好的人手。”
“他们固守本心,恪守礼法,看重声名德行,而且,在朝中人脉广泛,一旦能够将其收拢到东宫旗下,那么,之后若有危及太子殿下之事,他们必定会挺身而出。”
闻听此言,朱仪的脸上也露出一丝沉思之色,道。
“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最大的难处,就在陈循的身上。”
“不错!”
朱鉴点了点头,道。
“陈尚书是清流领袖,如今朝中的多数清流,要么是他的门生,要么也和他多少有些牵连,所以,想要拉拢清流,绕不过的就是陈尚书这一关。”
“但是,以陈尚书的性格,想要让他直接表态,是不可能的,甚至于,哪怕是退而求其次,让杜宁进入太子府,也难比登天。”
“所以,此事只能从长计议。”
“刚刚国公爷问老夫,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只为了往东宫塞几个和老夫并无关系的官员进去,值得吗?”
“当然是值得的!”
“万事开头难,如今翰林一脉,正受打压,惶惶无措之时,他们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一条出路。”
“但是,这条出路,只有陈循能给,其他的人,贸然找上门去,就算陈循不加拦阻,他们也不会贸然接受。”
那是……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徐学士这样的魄力的。
朱仪在心中默默吐槽了一句,面上却并没有什么表现,只是继续道。
“所以,朱阁老想要的,其实只是让清流出身的官员,在陈循的举荐下进入东宫而已,最开始提出让杜宁进东宫,不过是虚晃一枪罢了。”
“倒是高明!”
“可惜了,陈尚书谋算缜密,但是到最后,还是被阁老给算计了……”
这话听着别扭,但是朱鉴却并不在意,道。
“陈循就算再老谋深算,可只要是人,总归是有缺点的。”
“作为清流领袖,陈循最大的缺点,就是门生故旧太多,这在朝中既是好处,也是坏事。”
“有这些人在,陈循的地位轻易动摇不得,但是,既然这些人托庇在他门下,那么,陈循自然要为他们谋划。”
“当然,陈尚书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这便是我们的机会。”
“如今清流茫然无措,托庇于陈循,所以,不敢轻易尝试。”
“但是,一旦有人进入到了东宫当中,成为东宫属官,其他的人必然会有效彷之意,到时候,面对这些门生弟子们的人情,陈循怕是推也推不掉。”
“等到太子府中,多半都是清流之时,就算陈循想要两边不沾,也由不得他了……”
听到朱鉴将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朱仪忍不住赞叹一声。
“方才阁老说陈尚书是老狐狸,照我看,这个称呼,还是阁老更合适!”
第914章 投名状
面对这不知是赞叹还是嘲讽的话,朱鉴却并没有什么波澜,道。
“翰林院兼任詹事府官职,本是惯例,只不过,因着天子打压清流,又不肯备齐太子府属官,所以才有如今的情景。”
“陈循身为清流领袖,不敢抗争,老夫不过是帮他一把而已。”
“何况,你我都清楚,朝廷上下也清楚,太子殿下乃是国之储本,辅佐太子殿下,充裕东宫,何错之有?”
“呵呵,阁老说得对!”
朱仪亦是一笑,道。
“往日里,天子总是以朝廷大局来做借口,打压太上皇,但是,东宫储本,岂可轻忽?”
“安稳东宫,亦是正理!”
“阁老放心,今天晚上的这番谈话,我会如实禀告太上皇的。”
“那就多谢国公爷了。”
望着朱仪离去的背影,徐有贞眉头紧皱,还在回想着刚刚朱仪离开的时候,深深看向他的那一眼。
他总觉得,那眼神当中,带着一股嘲弄和看好戏的可惜……
“明公,这……”
直到朱仪的身影彻底消失在府门外,二人重新回到花厅,徐有贞方开口问道。
虽然说刚刚他最初过来的时候,朱鉴简单解释了一番朱仪过来的原因,但是,徐有贞总觉得还有什么隐情。
此刻朱仪一离开,他才敢开口发问。
朱鉴自认知道徐有贞想问什么,重重的叹了口气,道。
“刚刚老夫说的是实话,这位国公爷,的确是奉了太上皇的旨意前来。”
说着话,朱鉴的神色变得有些复杂,道。
“前番天子带太子殿下出宫,让太上皇感到十分不安,觉得太子殿下身边,仅有梁芳等一干宦官,虽然忠心,但是却不顶什么用。”
“所以,他老人家吩咐下来,让咱们加紧充裕东宫,至少要选些能够护得住太子殿下的官员,不至于再闹出随便出宫的事情来。”
“当然,这件事情不好办,所以,太上皇让成国公过来跟老夫商量。”
“我们二人,在具体的事宜上,产生了一点分歧……”
徐有贞也意识到了什么,俯了俯身子,开口问道。
“什么分歧?”
“勋卫!”
朱鉴眯了眯眼睛,开口道。
“成国公觉得,太子殿下尚幼,所以,最大的问题是安全问题,就拿此次出宫来说,太子殿下随行若有东宫勋卫,太上皇和圣母,自然能放心许多。”
“但是,老夫却以为,填充勋卫不宜操之过急,太子殿下在宫中,身边侍奉之人都是圣母亲自安排,有禁军在,安危无虞,相反的,殿下年纪尚幼,难防的是朝中的明枪暗箭,所以,还是应该先充裕詹事府。”
这番话说完,徐有贞顿时明白过来,刚刚那股奇怪的气氛是怎么回事了。
他本来还在奇怪,明明朱仪跟朱鉴两个人一直都不对付,而且,从朱仪刚刚的态度来看,明显也并不友善。
但是,朱鉴却仍然耐着性子,抽丝剥茧的回答了他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却原来,是有这样的隐情在。
说白了,这些话不是说给朱仪的,而是说给他,让他转告太上皇的。
一念至此,徐有贞也叹了口气,道。
“可惜以我等的身份,不便受太上皇召见,不然的话,何以令成国公在太上皇面前蛊惑圣听!”
虽然说,刚刚徐学士的智商遭到了碾压,但是,他到底还是记得自己隐秘战线的身份。
对于太上皇阵营的两大重臣,能上眼药的机会,他是肯定不会放过的。
不过,他说的也是实话。
朱仪是勋贵,相对于文臣,有爵位傍身,他的地位要稳固的多,而且,他和一般的勋贵还不一样。
他的这份爵位,是太上皇下了大力气,帮他拿回来的,而在此之前,朱仪在东宫出阁,备府,甚至是后来的春猎场上,都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可以说,如今的朝堂之上,他真真正正的,唯一一个摆在明面上的,惟太上皇之命是从的人。
这一点,连英国公府都不曾做到。
要知道,虽然英国公府一直在暗中支持太上皇,但是也就是当初迎回太上皇的时候十分积极。
但是,太上皇回朝之后,却反而并没有成国公府出的风头更多。
所以,有了这层关系,再加上爵位都是太上皇想办法讨回来的,成国公也算是唯一一个,可以随时被南宫召见的勋臣了。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