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页(1 / 1)
('
,各自落座,杨信这才起身抱拳为礼,道。
「方才多谢尚书大人出言相助!杨某铭记在心,大人若有需要杨某之处,必定竭尽全力!」
所以说,杨信被杨洪视为杨家未来的希望,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办事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打从刚刚金濂开口的时候,杨信就明白了,这位金尚书和陶瑾不是一路的。
既然如此,那么,对方卖了个人情,自己自然要投桃报李。
因此一开口,杨信就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金濂倒是笑呵呵的,摆了摆手,道。
「无妨,小事而已,就算没有老夫开口,这件事情,想必杨副总兵也能应付妥当。」
「尚书大人客气了,陶总兵此来,虽然看似一人,但是实则是为京中勋卫一事而来,杨家虽然在宣府有些许根基,但是,也不敢得罪京中诸多勋贵。」
人家客气两句,自己显然不能就坡下驴,因此,苦笑一声,杨信开口道。
「今日之事,或许对尚书大人来说,不过随手为之,但是,却的的确确,解了杨某之围,若无尚书大人相助,今日杨某就算能应付过去,只怕也要得罪人了……」
然而,金濂却继续摇了摇头,道。
「京中局势,自有陛下掌握,我看那陶总兵,也是受人所托,并没有打算在此事上纠缠,所以,杨副总兵不必将此事放在心上。」
随即,稍停了一下,金濂又继续开口,道。
「不过话说回来,老夫今日前来,的确是有事相询,需要杨副总兵解答一二。」
「尚书大人尽管问,杨某一定尽力解答。」
提起正事,杨信到底还是谨慎了几分,没有大包大揽。
于是,金濂也没有啰嗦,收敛了笑意,声音微微放低,问道。
「那老夫就直接说了……」
「敢问杨副总兵,镇抚使杨杰,如今到底在何处?情况如何?」
第917章 时不我待
杨杰在哪?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
此次杨杰到宣府,明面上是为了遴选府军前卫,但是实则,是暗中潜入了草原,去寻鞑靼济农阿噶巴尔济,撬动草原战局。
这个任务极为艰巨,自然,也须得隐秘。
起码到目前为止,整个宣府,知道这件事情的,就只有杨信一个人,就连陶瑾,也只是隐约知道,杨杰不在城中,但是具体去了何处,去做什么,他也并不清楚。
因此,听闻金廉问起此事,杨信下意识的还是谨慎了几分,道。
「尚书大人,舍弟自然是在府中养病!」
倒不是他蓄意想要欺瞒,而是这件事情若是泄露出去,第一个受到威胁的人,就是杨杰。
所以,哪怕面对的是金廉,杨信也只能选择否认。
见此状况,金廉先是一愣,随即,便明白了过来,他倒是也没有感到不悦,只是继续道。
「杨副总兵不必讳言,老夫知道,杨镇抚使并不在城中,而是带着陛下的密旨,去了草原上。」
见杨信依旧沉默不语。
于是,金廉从袖中拿出了一封书信,递到了杨信的面前,道。
「这是当初杨镇抚使到大同城来见老夫时留下的信,你一看便知!」
杨信的目光落在信封上,‘兄杨信亲启,几个字映入眼帘,字迹娟秀干净,正是杨杰的字迹不错。
在这封信中,杨杰说了两件事。
一是他到大同去要做的事。
杨杰借道大同,找了两个人,第一个人是金廉,将搜集到的任礼在甘肃的一干罪证交了出去,此举是为了彻底按死任礼,解决杨家的后患。
第二个人是代王,是为了说服代王支持整饬军屯,以恢复杨家的圣宠。
这件事情,杨信是知道的,当初搜集任礼的罪证,还是他派人做的。
但是,杨杰说的第二件事,就连杨信也感到意外了。
按理来说,他应该把罪证交给金廉之后就离开,去做自己的事情,但是,他却并没有直接离开,而是将自己到草原上要做的一切,都和盘托出,告诉了金廉。
并且,用说服代王作为交换,希望金廉能够在整饬军屯结束之后,继续留在宣府……
信到这里,就结束了。
杨杰并没有说,他让金廉留下来做什么,但是,却在信中说了,希望杨信能够配合金廉的一切行动,并保护好金廉的安全。
看完了信之后,杨信沉吟了片刻,方道。
「尚书大人既然知道舍弟肩负重任,也应该知道,这件事情十分隐秘,杨某所做的,也只是替舍弟遮掩行踪,挡下一切窥测的目光,至于,舍弟如今身在何处,杨某的确不知。」
这话说的十分诚恳,因为……杨信说的就是实话。
杨杰自幼就是个有主意的人,这件事情,又是得了圣上密旨,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甚至于,杨杰会对金廉道出此事,都让杨信觉得意外。
事实上,自从杨杰离开宣府之后,这几个月以来,他都没有收到过任何的消息。
闻听此言,金廉也皱起了眉头,显然,杨信的回答让他也感到有些意外,凭他的眼力,自然看得出来,杨信并没有骗他。
可是……
「不瞒杨副总兵,当初杨镇抚使来寻老夫,我们约定好,最迟八月,老夫会抵达宣府。」
「到时候,杨镇抚使回派人给老夫回信,可是如今……」
如今已然是八月底了!
杨信的眼中闪过一丝凝重。
如果说,杨杰
和金廉约定的时间是八月的话,那么说明,杨杰要做的事,八月便能做完。
但是现在,时间到了,可人却没回来,而且,丝毫的音讯都没有,难道说……
一念至此,杨信直起身子,抬头望着金廉,开口问道。
「金尚书,杨某冒昧,想问一句,舍弟到底托付给您的,是什么事?」
杨信是个有分寸的人,同时,也是个十分具有政治眼光的人,这一点,恰恰才是杨洪最看重他的。
事实上,看完刚刚的那封信,杨信就知道,杨杰和金廉之间,一定还有什么秘密约定。
不然的话,堂堂的六部尚书,奉旨出京的钦差大臣,会因为杨杰的一个请求,而迁延在边境这么久?
要知道,刚刚金廉只说杨杰让他留在边境,但是,却没说为什么要留下来……
之前杨信没有问,是分寸。
但是现在,涉及到杨杰的生死问题,他必须要获取最全面的信息,才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带兵打仗之人,鲜少优柔寡断。
思量清楚之后,杨信便也不顾那么多,直接开口询问。
果不其然,这句话问出之后,金廉的脸色也有些为难,沉吟片刻之后,他方道。
「当初,杨镇抚前来与老夫商谈时,说是他入草原一事,虽是隐秘,但是,他出京之前得了陛下允准,所以对老夫和盘托出。」
「后来,他希望老夫能够借整饬军屯一事在边境久候些时日,此事非同小可,老夫不敢贸然答应,所以上了密奏,请示陛下。」
「老夫毕竟是刑部尚书,久离京中并不妥当,虽然说整饬军屯一事繁琐复杂,但是,在边境盘桓这么长时间,到底也是因得了陛下的允准。」
这番话看似有些答非所问。
但是,其实却已然回答了杨信的问题。
杨信问杨杰到底托付给了金廉什么事,金廉却回答,他之所以能够在边境盘桓这么久,除了是要处理军屯的事务,更重要的是,得了天子的允准,要配合杨杰行事。
这话的意思就是,杨杰托付给他的事,天子是知道的。
正因为是天子的意思。
所以,这件事情没有天子的准许,是不能透露出来的。….
杨信的双眉紧紧的绞了起来,显然,金廉的这番话,不仅没有减轻他的担忧,反而让他更加担心了。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