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页(1 / 1)
('
眼看着周王等人仍旧不相信他,朱祁钰也并无不悦。因为过往所有的宗藩改革,其核心都是限制藩王,像是现在这样适度放权的,确实是反常,换了他是藩王,也不敢应承。既然如此,那他就得软硬兼施了。“朕还是那句话,朝中诸臣众口悠悠,即便朕是皇帝,也总是要顾及几分的。”族“如若诸王仍旧同往常一般,于国事民事之上毫无建树,那么,就算朕能压得下这次,也压不下以后。”“长此以往,宗藩改革,势在必行矣!”这……周王和鲁王等人面面相觑,眼中皆是一阵惊疑不定。天子这话几乎算是摆明了说,要么接受礼部已经拟定出来的改革章程,要么,就得参与到赈灾当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让朝廷上下看见,藩王并非全无作用。这个道理,他们当然能懂,可问题就在于……这差事,真的能接吗?族皱眉沉吟片刻,周王斟酌着开口,道。“陛下明鉴,若是为国效力,臣等自然义不容辞,但是,朝中舆情叵测,臣等若安分守己,则朝臣恐攻讦臣等于国无用,若安抚一方,则朝臣恐攻讦臣等邀买人心,居心不轨。”“臣等并非不愿出力,实则是两相为难,只能两害相权,只替陛下牧守一方,时刻待朝廷召唤,不敢有其他所为。”这话说出来,周王自己都一身冷汗。因为已经不能说的再明显了。他们每个人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自幼锦衣玉食,要什么有什么,可唯独就是不能做事情,地方民政赈灾,他们不是不愿意参与其中,甚至于,他们非常愿意做些事情。毕竟,如果有的选,谁又愿意一辈子赋闲在家,毫无作为呢?族但是,不行!靖难之役的教训太深了,所以,作为燕藩一脉,对于其他藩王的防备,是渗进骨子里的。哪怕现在天子说的多么情真意切,可要让他们相信,朝廷对他们撤去了防备,还是太难了。眼瞧着周王等人再三推拒,朱祁钰叹了口气,神色之间,隐隐透着几分失望,道。“既是如此,那朕也不勉强叔祖了,叔祖不愿亲自参与到赈灾当中,那换个法子也可。”周王等人心底有些惆怅。他们本以为,自己态度这么坚决,天子就算再有疑心,也该是打消掉了。族可谁想到,天子前半句话还正常,后半句话却话锋一转,显然,还是不打算放过他们。恰在这个时候,怀恩重新折返回来,在一旁禀道。“启禀陛下,诸王已在殿外侯旨。”于是,朱祁钰点了点头,道。“召进来吧,去把王诚,宋文毅也一并召来。”于是,周王等人算是松了口气,人多点,到最后万一应对不当,天子震怒了,那也好有人一块分担。回过神来,听到天子说出的两个人名,他们却是一头雾水……族“拜见陛下!”不多时,怀恩引着几个藩王进了殿中,行礼各毕之后,朱祁钰便道。“今日几位叔祖进宫,同朕谈起今岁旱情一事,皆是十分担忧,为解民困国忧,几位叔祖主动捐出共两万三千石粮食用以赈灾,朕心甚慰。”这个开场白,顿时引得诸王瞪大了眼睛,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周王等人。却不料,周王等人也是一脸的惊讶……陛下您不是说不要吗?几位老王爷轻咳一声,相互看了一眼,到底是没有说话。族天子都开口了,他们总不能说不给,不然的话,下场肯定很惨。但是这番默许的神色,落在其他诸王的眼中,却觉得他们一定是和天子达成了什么交易。伊王倒是不意外,他们赶来的路上,也听了些消息,据说礼部要将他留在京中,为了早回封地,破财免灾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但是,周王和鲁王二人,他们总不会也有什么把柄,捏在天子的手里吧?又或者,是为了宗藩改革的事?可是,如果真要是出点粮食,就能把这件事情解决,那他们之前费那么大劲儿干嘛?疑惑当中,上首天子已经继续开口,道。族“不过,这些粮食,乃是几位叔祖的岁禄,用于百姓自然是好事,但是,朕却觉得,不必交给朝廷,自行同地方衙门协同,组织赈灾便是。”?!这番话一出,在场的诸王,顿时瞪大了眼睛,眼神中带着浓浓的不可思议。周王这几个人,是给天子下蛊了吧?让藩王直接参与到朝廷赈灾当中?念头从脑子里头转了转,一旁的岷王立刻上前,道。“陛下,此举恐有不妥……”族不过,他的话还没说完,便被天子打断了。“岷王叔祖不必说了,该说的,刚刚周王叔祖等人都已经说过了,他们也不赞同,朕的这个想法……”第1041章 皇庄再现文华殿中,一干藩王顿时有些发愣。恋天子说话这个一波三折的,简直是反转再反转,就不能一口气说完了。心中暗暗腹诽了一句,再看周王等人,却见他们也是一脸的无奈之色,似乎是在说,他们也不知道天子到底在琢磨什么。于是,朱祁钰便将刚刚给周王等人看过的礼部奏疏,又递了下去,让诸王再看了一遍。待得奏疏重新回到御案上,朱祁钰道。“今日朕召各位前来,便是为了这份奏议。”“此奏尚未付诸廷议,但是,京城当中早有消息,各位应该也听闻了,大家都是自家人,朕便有话直说。”“朝中诸臣,对各地宗室藩王多有非议,以为宗室禄高位重,生齿日繁,却于国无用,是朝廷拖累,故而有此奏议。”恋这番话一出,一众藩王因为看到礼部奏议具体内容而愣神的心思,顿时被拉了回来。像是秦王,宁王这几个年轻的人,差点拍案而起。相对而言,像是岷王,襄王这些年岁稍长,或是在京中待得时间足够长的藩王,则是冷静许多。这朝廷当中,有些话,听听就行了!当然,这话不是说的那些私下议论,而是天子的这番话。朝中有没有对于藩王的议论,当然有,但是,像是什么于国无用,朝廷拖累这样的话,即便是私下说出来,也是极为犯忌讳的。要知道,分封诸王之制,乃是太祖所立,就算是当年的太宗皇帝也未曾真正动摇。恋谁要是敢明摆着说诸王无用,要么是在影射太祖英明,要么就是在含沙太宗削弱藩王。所以,虽然大家心知肚明,现如今诸王已经只剩下了护身的特权,并没有实质性的权力,但是,不管是在明面上还是私下里,都得说藩王屏护社稷,镇守一方。别的不说,至少襄王在京城待了这么久了,还没听说那个人胆子大到敢直白地说藩王无用的。真要是遇到这样的人,管你是不是什么朝廷命官,就算是直接把他的头拧了,也是应当应分的。这可不是在夸大,皇明祖训写的清清楚楚,僭越,藐视,妄议藩王者,死罪!因此,天子的这话,摆明了就是在胡说八道。但是问题就在于,眼前的人是皇帝,金口玉言,他说是有,那就是有!恋从这一点而言,他们反倒希望,这真的是底下那帮大臣不知死活的在议论。因为如果这话是假话,那么,很有可能,这么以为的不是朝臣,而是……天子!当然,底下的那帮大臣,议论大抵是没胆子的,但是,心里只怕也是这种想法。不过接下来,天子却话锋一转,道。“这些言论,多有不实之处,朕自然知晓,宗藩屏护社稷,乃是国之根本,但正因如此,朕方觉得,藩王当尽其责,守一方百姓安宁。”一干藩王面面相觑,天子将话说的这般直接,很明显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想要阻止宗藩改革,那么,他们就得起到自己该起到的作用,不能像往常一样什么都不干,可问题就是…… ',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