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2页(1 / 1)

加入书签

('

果不其然,听了这句话,天子也略有些意外,思索了一番,天子忽然道。

“代王叔可识得一个人?”

“敢问陛下是说谁?”

朱仕壥似乎有些不安,硬着头皮问道。侅

于是,天子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道。

“昌平侯之子,杨杰!”

听到这个名字,朱仕壥先是一愣,旋即,便低头拱手,老老实实道。

“陛下恕罪……”

杨杰?

朱徽煣眨了眨眼睛,倒是记起了这个前段时间将边境闹得沸沸扬扬的人,不过,他和代王有什么关系?

心中怀着这个疑问,朱徽煣很期待天子和朱仕壥能够再多说些,但是可惜的是,这句话说出来,天子明显已经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所以,并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道。侅

“九边之事,数年内难以成行,暂且不论,即便是真的成行,有王叔在大同城,朕也好更加放心,哪有什么不便之说。”

“不过,王叔对朝廷有功,既然想要移藩,朕自然也会尽力帮忙,只是,庆藩刚刚移入内地,代藩再移,各地宗室不免议论,所以,若要移藩,江南膏腴之地,怕是不行的。”

“可是,内地的其他地方,山高水远,环境恶劣,朕担心王叔适应不了啊!”

庆藩内移,就是朝廷为了让庆王配合整饬军屯,给的恩典。

但是,这恩典不能乱用,不然的话,藩王个个以此为要挟,想给自己换一个更好的封地,朝廷肯定就要乱套了。

所以,就像天子说的,代藩如果要内移,那么,肯定不能到什么好地方去。

闻听此言,代王明显有些失望,但是,也只是短短的片刻,他便咬了咬牙,道。侅

“陛下明鉴,臣只想移入内地,至于去往何处,悉听陛下之命,臣绝无怨言!”

虽然得不着什么太好的封地,但是,天子总算是松口了,代王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不过,这话说完之后,一旁的朱徽煣倒是有些感叹,也不知这老代王,当初到底给朱仕壥留下了多大的阴影,以至于他如此厌恶大同城,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也要改换藩地。

当然,和这个相比,朱徽煣更好奇的是,天子打算把代藩移到哪去,山高水远,环境恶劣,难不成,要去跟岷藩做邻居?

不然的话,让他一块过来做什么……

这边朱徽煣如此想着,另一边天子已然开口,道。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各省基本都有藩王就藩,尚无藩王者寥寥,近些日子以来,朕接到奏报,东南一代倭患频发,正需有藩王坐镇。”侅

“代藩原镇大同,本为塞王,若要内迁,朕觉得,漳州府或可为王叔新的封地,不知王叔意下如何?”

第1048章 坤舆万国全图

漳州府?

听到天子的这句话,朱徽煣和朱仕壥二人几乎同时瞪大了眼睛。

尤其是朱仕壥,一脸的苦色。

他的确想要移藩,有了天子刚刚的一番铺垫,对于自己的封地不会太好,也有所准备。

但是,这漳州府也太离谱了吧。

漳州府,位东南,隶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出了名的穷乡僻壤。

或者说,整个福建,其实都不是什么好地方,不然的话,也不至于大明如今的几十个藩王,都个个不愿意去。

其中,又以漳州府,泉州府,兴化府,福州府最是繁难,原因就是这些地方临海,又近倭国,所以,倭患频发,盗匪横行,百姓也受此影响,每年税赋几乎都要拖欠,再加上地方可耕之地少,民间抗税之举繁多,民风彪悍,命盗桉多,就算是官员外放,都是避之不及的地方。

更何况,大同在最北,漳州在最南,虽然说是内迁,但是倒也不必这么彻底呀……

面对着天子温和的目光,朱仕壥踌躇再三,还是试探着开口道。

“陛下明鉴,臣实愚钝,兵事一途毫无天赋,东南倭患众多,臣若移藩漳州府,恐无助益,反令地方官员为护王府不得不增兵补员,徒增靡耗也。”

“何况,代藩移封,除臣之外,代藩一系诸王亦当移封,臣自是无妨,但是其他诸王,恐难适应东南水汽,故而,臣恳请陛下能再寻其他封地,令臣移封。”

话音落下,天子的目光变得有些耐人寻味,问道。

“这么说,代王叔是不愿移封了?”

“如此也好,毕竟代藩镇大同已久,移来移去的也麻烦。”

啊这……

陛下,没您这么曲解别人意思的啊。

他说的是不想去漳州府,啥时候说不移封了。

“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只是……”

眼瞧着天子收了口风,朱仕壥不由有些着急,开口道。

但是,话说了半句,他就瞧见天子的脸色变得认真起来,问道。

“只是什么,只是,王叔瞧不上漳州府?”

“不……”

朱仕壥下意识的想要否认,但是,话说出口,才发现,自己实在找不到什么理由。

见此状况,朱祁玉也不再纠缠,直截了当的道。

“朝廷的难处,朕刚刚已经说了,若要移封,漳州府是最好的选择,王叔若愿,朝廷之上朕来解决,至于代藩一系的其他诸王,若愿移封,便随王叔同去福建再封,如若不愿,留在原封地亦可。”

“所以,王叔到底愿是不愿?”

这话一出,不仅是朱仕壥,就连一旁的朱徽煣也感到一阵意外。

要知道,按照规制,藩王一旦移封,那么就是这一系的郡王同时移封,也正因于此,移藩之事十分复杂,朝廷轻易不会擅动。

这一点,朱徽煣是最清楚的,因为当初,他爹老岷王就曾经不止一次的移封,只不过那是早年的时候了,老岷王子嗣不多,所以移封其实就是带着几个儿子换个地方而已,相对便利。

但是,即便如此,也导致了朱徽煣的封号,一开始就是镇南王,而并非是和其他郡王一样,以封地为号。

说起此事,朱徽煣自己倒是和漳州府也有一段渊源,因为他自己,就是出生在漳州府。

那个时候,还是建文年间,他父亲老岷王被西平侯沐成陷害,建文帝将其废为庶人,贬谪之地,就是漳州府。

当然,随着太宗皇帝登基,岷藩复立,朱徽煣也就再没去过漳州府。

但是,由此也可看出,漳州府到底是什么样的所在。

正因于此,真要是移藩的话,最大的阻力,其实就是代藩一系的其他郡王。

现如今,天子表示可以让这些郡王留在原封,倒是替朱仕壥解了围,但是,这部分压力,其实也就转嫁到了天子的身上。

违制的事权且不论,这也不合礼法,朱仕壥承袭的是代藩主脉,他若移藩,其他郡王不移,主脉和支脉之间,便算是隔离了,这并不符合宗法本意。

所以,到了朝堂之上,肯定是会遭受反对的。

可是皇帝却说,他来负责解决,这不由得让朱徽煣心中升起一阵疑惑。

漳州府,难不成有什么特殊之处?

要知道,最初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朱徽煣只觉得,这是皇帝想要让代王知难而退,毕竟,这样的一个地方,跟大同城可差多了。

但是,这句话一出,却让朱徽煣反而觉得,皇帝其实是有心促成此事的。

如此说来的话,移藩漳州府,恐怕未必是一件坏事……

看了一眼朱仕壥,却见后者皱紧眉头,仍旧一脸纠结之色,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有心开口提醒一句,但是,朱徽煣不经意间瞥到了天子的脸色,却见天子正盯着他,目光中暗含警告之意。

于是,朱徽煣立刻收了声息,低头不语。

殿中变得有些安静,朱祁玉也没有开口催促,静静地等着朱仕壥的决定。

该给的恩典,已经给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不是现在该给的,机会他给了,就看这位代王,能不能把握的住了。

片刻之后,朱仕壥抬起头,咬了咬牙,道。

“陛下,臣愿意移封!”

这话说出来,明显是用了极大的勇气,以至于,让朱徽煣不得不再次感叹,这代王府,到底是给朱仕壥留下了多大的阴影。 ', '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