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7页(1 / 1)
('
与此同时,不少深谙朝堂的大臣,也听出了王老大人的另一重弦外之音。那也就是,这件事情原本只是一件小事,无非是普通大臣,上密奏对东宫储君议论了几句而已,既然是密奏,便不会妨碍朝堂,所以,这引发朝堂动荡的罪名,到底是该怪在何文渊身上,还是该怪在那背后散播消息之人的身上,怕是要好好的论一论。平心而论,这一番话,有几分诡辩的意味。因为王文否定散布消息之人正面目的的论据在于,天子不会轻易更动储位,有这个前提在,散布消息之人心怀不轨这个推论才能成立。而王文的这番话,妙就妙在这一点上。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前提未必成立,但是,它却必须成立!这不仅仅是为了所谓的不损伤天子圣德,更重要的是,如果它不成立,那么朝堂之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何文渊,而且,是堂而皇之的那种。所以,无论是谁,都不能否认这一点。这番话看似没有为何文渊求情,但是实际上,却用另一种方式,起到了同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表面上来看,王文只是请求彻查泄密一事,并没有提到该如何处置何文渊,所以,谁也不能说他偏袒下属。而且,不得不说,王老大人是足够了解天子的,在这个时机提出彻查,果然让天子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见此状况,何文渊也仿佛抓住了最后一丝稻草般,开口道。“陛下,天官大人所言有理,密奏入宫,所经过的途径不多,若要得知其中内容,只能是在拆封之后,因此,必有宫中之人参与。”“且此次之事,在朝堂上闹得沸沸扬扬,可见背后之人,定是朝中之人,如此看来,此次之事,乃是朝中大臣勾结宫中不轨之徒,意欲动荡朝局,从中渔利,如此不轨之徒,岂可姑息?恳请陛下降旨,彻查此事!”这番话一出,殿中不少大臣面面相觑,有些人偷偷摸摸的,却看向了东宫的一干属官,还有一旁侍立的朱仪等人。要说这件事情的幕后之人,可能性最大的,就是这些人了,而且,相比较东宫的属官,朱仪等人嫌疑更大。毕竟,南宫那边,可是想要看天子的笑话好久了,而且,绑架朝议来裹挟天子这种事,之前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感觉到殿中大臣都将目光放到了自己的身上,朱仪不由眉头一皱,刚欲上前开口,却听得上首天子的声音依旧响起,道。“若是如此,确实需要彻查!”“不过,此案涉及甚广,不宜交由刑部,大理寺来查,怀恩,你回头去传旨给舒良,就说,朕将此案,交给东厂,让他务必彻查清楚!”………………武英殿中一片安静,应该说,天子的这个决定,也不能算是意外。毕竟,何文渊说的不无道理,密疏泄露,如果没有宫中之人的配合,是绝不可能办到的。既然如此,将此案交给东厂,也顺理成章。可是……那毕竟是东厂啊!舒公公的赫赫威名,老大人们可是无一不晓,可以说,如果要不是天子英明圣德,一直对这位东厂大珰管辖甚严的话,舒良完全有可能成为让满朝继续笼罩在阴影下的第二个王振。天子将此事交给舒良来查,可见这次,事情怕是真的不会小了……与此同时,眼瞧着殿中无人说话,天子轻轻点了点头,便道。“今日就到此为止,诸卿辛苦了,退下吧!”这……闻听此言,在愣神的一众东宫属官才反应过来,其中有几个死心眼的,还想继续开口,但是,刚一抬头,就接收到了俞次辅一个严厉的眼神。于是,这些人缩了缩头,到底是没有多说什么。“臣等恭送陛下!”眼瞧着天子起身,底下众臣连忙俯身开口,片刻之后,再抬起头,天子的身影已经消失不见。众臣直起身子,心中的情绪复杂不已,似乎每个人,都有颇多想说的话。但是,有了文华殿的教训,他们也不敢在此处随意开口,于是,沉默着走出了武英殿,一直走到了距离宫门不远处,东宫的左庶子倪谦才忍不住开口,问道。“次辅大人,何文渊那份密奏,明显就是要动摇储位,虽然他在御前巧舌如簧,但是居心如此恶毒,岂可轻易放过?”不错,刚刚的最后一刻,他们这些东宫的属官,想说的话,就是要惩治何文渊。闻听此言,俞士悦心中颇有些无奈,看着不少对倪谦深表认同的东宫属官,他叹了口气,道。“这次的事情,说白了,是有人想要动荡储本,陛下召集众臣,已经再次承诺,不会轻易动摇太子殿下的东宫之位,能够达到这一点目的,对我等来说,已经够了。”“我知道,你们对何文渊的行径颇为不齿,他如此作为,我身为太子府詹事,和你们一样,亦是义愤填膺,但是,切莫忘了,我等如今所做的一切,都应以太子殿下为先。”“殿下如今需要的,是低调勤学,仁厚宽德,我等身为东宫属官,一言一行,皆会牵连太子殿下,这件事情,陛下可以重惩,但是,我等却不能逼迫过甚,否则传扬出去,朝中只会议论太子殿下无容人之量,明白吗?”这……这番话,俞士悦说的十分严肃,听完之后,在场的一干东宫属官,虽然仍有人觉得不甘心,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俞士悦说的有道理。毕竟,太子只是储君,不是皇帝,手中没有生杀之权,所以,哪怕是何文渊这样的事,也到底不能做的太过分。又对这些人嘱咐了几句,俞士悦便打发了他们散去,不过,他自己却依旧站在宫门口,并没有离开,而是在等待着什么。片刻之后,从另一旁出现了一位绯袍老者,不是别人,正是新晋的首辅大臣,张敏。“首辅大人……”朝中升升降降,皆是常事,虽然说张敏以前曾位居俞士悦之下,但是,如今他既然升任了首辅,那么,该有的礼节自然是要遵循的,在朝多年,如果俞士悦连这点心态都调整不好,那他也就白干了。张敏也客气的回了个礼,对于俞士悦在此等他,显然也并无意外,随后,二人便一同向着内阁的方向行去。一边走着,俞士悦一边斟酌着语句,开口道。“首辅大人,刚刚和天官大人谈过了?”看着张敏轻轻点头,俞士悦也认真起来,这就是他在此处等候张敏的原因,也是他觉得,作为东宫的官属,真正应该关注的事情。那就是,刚刚在殿中,王文为什么会突然出言,替何文渊说话?虽然说,何文渊是吏部的人,但是,此事本和吏部没有关系,就算何文渊被降罪,也牵扯不到王文的身上,如此境况之下,王文却突然要保何文渊,这就有些引人深思了……第1130章 后续风波内阁的职责,除了分担皇帝庞大的政务压力,更重要的,还是调和内外,像是有人弹劾储君这样的大事,尤其是在如今的天家关系下,是最容易引起内外矛盾的。虽然说,上次天子诏命增补了新的阁臣,但是,这些人当中,只有罗绮是在京的,其他的萧晅,孙原贞,一个在湖广,一个在浙江,从接到诏命,交接差事,再到进京赴任,少说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就算是他们进了京,在内阁当中,也需要一段时间来熟悉。所以短时间内,内阁的核心,其实还是俞士悦和张敏二人,一旦要是出了什么事,还是要他们顶上的。刚刚在殿中,王文突然出言,为何文渊说话,这很可能代表某种信号,如果说,不能搞清楚的话,以后真的出了什么事情,内阁在朝堂上会十分被动。因此,出了武英殿之后,俞士悦和张敏二人心照不宣,前者去安抚东宫属官,后者,则去找王文打探消息。二人并排向前走着,张敏轻轻点了点头,道。 ', ' ') ↑返回顶部↑